“下臣贺大家乔迁之喜!”
六十多岁的画家李唐向着新汉的天水郡公赵佶郑重行礼,赵佶笑呵呵地受了他一拜,这才说:“曦古先生无需多礼!”
王伦此前封赵佶为和乐公,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仿安乐公的旧例,但朝廷的说法,却是取用嘉名,因为前宋广南西路的朱崖岛,曾设了万安军,万安军管辖的万宁县,下面有个“和乐墟”的乡。
所以严格来说,和乐公属于乡公,但新汉承唐宋制度,公爵分国公、郡公、县公三级,因此和乐乡公就颇有些不伦不类。
洪武四年时,水师大都督李俊受命安抚南海,海南岛就变成了新朝的琼崖府,万宁、陵水、宁远、吉阳等岛屿东南的几个县,则被划为靖海府,而和乐县也第一次出现在了朝廷的坤舆地图上。
和乐县大致在后世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一带,琼中县的古地名其实都不错,比如三国时孙吴命名朱卢县,两晋以来为玳瑁县,隋朝为颜卢县,唐朝则定为乐会县。
李俊在陵水县附近开辟了一座小码头,尚书省则将万宁县西面的大片山林确定为和乐县地,赵佶总算是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县公。
灭金归来后,王伦放宽了对赵佶父子的限制,不再软禁于青城,而是在东京城东南挑选了两处宅院,作为天水郡公与成纪侯的府邸。
赵佶乔迁,朝廷派了军队协助搬家,但前来道贺的人并不多,实际上赵佶的朋友还真不少,只是在新朝为官的官员们几乎没有,所以头一天只有李唐前来祝贺。
李唐字曦古,是孟州济源府河阳县人士,政和年间被赵佶选中补入画院,便成为了一名低级待诏,在赵佶为帝时期,他在皇家画院的声名并不显赫。
因为李唐擅长画山水、人物、牛,只可惜赵佶时代的画院人才济济,山水画有天才王希孟,画人物他又比不过张择端,至于画牛,赵佶的审美倾向是花鸟,所以他远不如前二人那么出名。
同许多皇家画院的画家一样,李唐也是民间画师出身,四十八岁才考中画学,所以他一向非常感激赵佶的赏识、提拔之恩。
在王伦领军逼近东京城、赵佶父子光速投降后,李唐原本也打算就此辞官,仍旧卖画为生,却被张择端极力挽留并推荐给了王伦,因为张择端认为,李唐的画技,非常符合王伦曾对他要求的所谓“立体感”、“层次感”,以及“光影效果”。
李唐很是愤怒,觉得张择端背叛了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反而热衷官场,既然王伦请他绘画,他就要用图画表达立场。
于是李唐画了一幅《采薇图》,并落款“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就这么送呈了上去。
王伦也不傻,如何看不出李唐想要表达“宁死不食周粟”的气节,但他并没有计较,因为说实话,那时候反对他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李唐这位画家一个。
古代的画家们往往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无法在绘画中表现出距离感和方位感,比如着名的《韩载熙夜宴图》,图中的官员权贵与侍女们的身高、大小比例很是失调。
出于军事上的考虑,王伦迫切需要懂得、或者说能够表达出这种方位感的画家们,来教授学生们相应的技巧,因为军事上测量河流、道路、山林等的方位,要求的是准确、直观。
李唐在《采薇图》中就用了一种很合适的技巧,他在相对高大的伯夷、相对矮小的叔齐之间,画了一个装野菜的篮子,从而在平面图上营造出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以及方位感。
这说明画家们其实都明白以观察者的视角,人物或者物品远近会导致成像的比例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只是将这种视野内的图像投射到平面的纸张上时,画家往往会突出重要人物,让不那么重要的人物就变得十分矮小。
王伦于是特意召见了李唐,询问了许多问题,最后满意地表示,好了,你就继续留任新朝,仍旧在翰林院任职,先做个画学学士吧。
李唐就这么尴尬地升了职,而且很快他就有了新的任务,负责教导一批从京东路赶来的年轻学生,这些学生们将会任职军情司,负责对地形的详细绘制。
更让李唐尴尬的是,由于王伦也像赵佶那样推崇写实,甚至更追求类似于后世相片那样的写实,他的作品在东京城的艺术市场上突然就成了高价。
毕竟张择端已经沉迷于如何做一个好官,被新皇帝看重的画师本就不多,李唐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洪武年间宫廷画派的代表。
李唐不是个忘旧的人,所以赵佶被软禁期间,一开始还有不少前宋官员前来拜访,意图试探赵佶的口风,只要赵佶说错一个字,他们就要告发,从而在新朝升官。
只是赵佶能够坐稳皇帝二十余年,他又不是傻子,口风一直都很紧,于是官员拜访渐渐地少了。
随着王伦对赵佶的逐渐宽容,便有许多民间画家们同这位和乐公成为了朋友,李唐也成为少有的在新朝任职仍旧前来拜见的人。
李唐不好再称呼赵佶为“官家”,便以“大家”相称,认可了他在画坛的地位,赵佶也就这么大大方方地认了。
两个人从来很有默契地不谈国事,只钻研画技,李唐曾经讨论过王伦对绘画,或者说绘图的要求,觉得这是将绘画的艺术向着工匠的方向指引,若长此以往,只怕画师、画家们免不了要沦为画匠了。
但赵佶听说王伦非常喜爱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将之视若国宝,并且请张择端、李唐等人,将他对立体感、层次感、方位感的要求形成绘画方面的理论时,赵佶沉默了许久。
赵佶看过不少“北海画派”的画师们的图画,他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一一幅城池图时的那种震撼,那是一幅张择端以炭笔站在城外小山绘制的蓬莱县城图,那种图画的远近大小、各种细节,只看一眼就能够让人身临其境。
城中的街道走向、高阁连楼、居民区、集市区、军事区,甚至城外的官道、城头巡逻的官兵都一目了然。
这幅画是张择端按照王伦的要求精心绘制、作为军情司学员们学习练笔用的,赵佶自然看不到原图,他看到的是一幅学生们的临摹图。
那是赵佶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输给王伦真的不冤!这种细致的绘图若用来当作攻城时的情报,简直太适合领兵进攻的将领们当作参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