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想了想,脸上没有表露出来,而是缓缓一笑,缓缓说道:“诸位大人,都有自己的封地,这是应该的。”说着,他向刘盈挥了挥手,“令妹进宫,你也算是我的晚辈了,来,让我看看你的儿子。”
刘盈白着一张俏脸上带着几分忐忑,对着自己的妈妈使了个眼色,然后上前一步。
胡亥笑着说:“真是个好小伙子,他还没长大。”接着关切地询问她的生活起居,微笑道:“得知你这些年在咸阳过得很好,我就放心了。”
吕雉继续说道:“汉王年纪轻轻,我也要跟他一起去封地,可是我对他的妻子还是很牵挂的,如果皇上愿意,我希望我能在咸阳多呆一段时间,多陪陪她,毕竟我有两个孩子。”
这是一个慈母对儿子的疼爱,也是一个为官的孝顺。
胡亥微微一笑,说道:“我会请太常寺择一良辰,将两位送入我的封地。”
吕雉心中一喜。
胡亥续说:\"可是大王不久便要到咸阳去。淮南王朕还在,不肯放他离开。还请稍等些日子,等到所有的诸侯都聚在了一起,我们就可以聚一聚,然后离开。”
吕雉听了这话,也不能着急离开,只是微笑着答应下来,心里却并不赞同皇上的提议,把剩下的三个王爷都叫到咸阳来,就是想让他们见面吗?
这是在安慰小孩。
当然,吕雉并不相信。
不过,吕雉也猜不透皇上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只好等着韩信到了咸阳再说。
先是过了一次生日宴会,然后又处理了刘姬,这一天一夜都不能耽搁,到了深夜,胡亥也累得不行了,赵高坐在他旁边,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胡亥伏在桌子上,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赵高小心翼翼地走到胡亥身边,将油灯调高,发现没有打扰到皇上,便要将皇上唤醒,可皇上的侧脸实在是太累了,他犹豫了一下,拿起旁边的衣裳,准备盖在胡亥身上。
谁知衣服刚一穿上,胡亥就迷迷糊糊地醒来了。
“蛋糕啊!”胡亥揪着衣服,慢吞吞地从桌子上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手脚。
“臣在!”赵高忙赔着笑脸:“属下愚钝,不知该如何是好。”
胡亥擦了擦眼角,没再继续拍马屁,半梦半醒地道:“你这字真不错。”
赵高微怔了怔,随即露出笑容:“皇上,你今天早上还夸奖了我呢。”
胡亥打了个哈欠,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怔怔地看着烛光:“我想,你这样在后宫里鬼混,我会很开心,但你的天赋,却是浪费了。”
赵高再次懵逼了,连忙赔着笑脸说道:“能为皇上效力,实乃小臣之幸啊。”
胡亥摆了挥手,说道:“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让你的书法,成为一种标准的书法,流传于世。日后,所有的官员和读书人,都会按照这个规矩来。”
赵高整个人都懵了。
他以前也写过一些例子,但都是和李斯在一块,皇上也就选了一首,还没来得及推广,就出了这么大的乱子,连自己的小命都搭进去了,哪还有心思去写书法?
胡亥站了起来,打了个哈欠,问道:“你怎么看?
他所书写的书法,将会是整个世界所有学子的榜样,并且代代相传,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的书法,已经超越了帝王。
赵高平一向伶牙俐齿,但是这个时候,他的嘴唇都在颤抖,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赵高停顿了一下,他用舌头舔了一下干涩的嘴角,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大王,小人是个什么东西?你就不要拿我开玩笑了。”他是大官,是皇帝的心腹,但因为自己的身份,他对自己的文化还是很缺乏信心的。
胡亥笑了,说道:“我说可以,那就可以了,你只要告诉我,你想不想要。”
“是!”
胡亥笑着说道:“一言为定!”
“等我和韩信的事情解决之后,我会将这件事情办好的。”
胡亥眉心一紧,想起自己要去找韩信商量的事情。
第二天,楚国国王韩信果真提前一天到了咸阳。
这是皇上的旨意,他一刻也不能耽搁。
听到韩信来了,胡亥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所以,他才会把韩信、淮南王和刘邦都叫到这里来,目的很明显。
这一重大事件,明面上看来,似乎是在为进军匈奴做准备。
虽然东胡的贺兰雁公主已经成功的将鲜卑山和乌桓山的残余势力整合在了一起,但是胡亥要联手,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粮草。
之前那一战,几乎耗尽了帝国所有的财富。
如今收复才过去两年,世界才刚刚稳定下来,百姓们还在努力地耕种。先不说之前减免的那些地方,现在已经开始征收15%的赋税,以此来激励流民返乡,促进农业发展,以此来维持朝廷的开销和官员的俸禄。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帝国真的要打仗的话,又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的得到那么多的粮草?
私下里,胡亥曾经多次将冯劫和李由叫到了一起,商量了一番。
由于出兵匈奴本就是秘密,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
就连冯劫和李由这样见多识广的人,也感觉到了这个问题,两人都认为,以目前的情况,开战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个不好,就会导致更大的失败。
冯劫更是忧心忡忡,说道:“若是皇上这些年都要打仗,那就只好加重税收了,但是现在天下太平,百姓还没有彻底臣服,若是逼迫得太紧的话,恐怕会有麻烦。”
李由又说:“这些都是粮食,还有其他的东西。到了那个时候,必然会有大量的青壮年被征召入伍。这个世界,被战争困扰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担心,我们之间的恩怨,又会重新点燃。”
总而言之,他们都认为,在这个时候出兵,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胡亥问李由道:“不知老丞相如何说?”
这句话是对着李斯说的。
李斯年纪大了,又蒙恩宠,平时常在家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