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独自留在小木屋里,他有种强烈的预感,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吕布道:“现在大王对我们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怕是想让大汉王安全地留下来收拾,大王他们未必会同意。”
恐怕他们刚离开,大王就会派人取他性命。
王翦说:“好吧,这样说我也担心起来了。大汉王,你还是快走吧,等我走了,我的东西都留给你用。”他自己有单独出行的行李,不需要提前准备。
对于经常奔赴战场的人来说,战争来临总是措手不及,立刻就得出发。因此身边预备好的行囊,让他能随时迅速离去,不耽误时间。这个行囊就送给大汉王吧。
大汉王显得有些过意不去:“这怎么行。”
拿着王翦的东西,实在有些烫手。
王翦笑道:“这些年我收你的剑价,从未跟你客气过。更何况,行囊里的东西轻便得几乎没什么分量,怕连剑柄都不足。”
秦王赞同道:“嗯,那就让大汉拿着吧,都是好意。”
别人的好意既然给了,就该接受,不应拒绝,这是不好的。
大汉王微笑道:“好吧,那我也不再推辞了。”这样的谦逊应该结束。
王翦说:“早就该如此。好吧,我们启程去山里看看,我也好奇那位世外高人的模样。”
诸葛亮苦笑:“他并非世外高人,只是隐居罢了。”这与真正的世外高人截然不同。
如果这位老人是个隐士高人,这么多年早就名声在外,不会像现在这样鲜为人知。
秦王道:“但大王身边的暗卫始终盯着我们,我们这次进山,怕会给老人带来麻烦。”这是吕布之前提醒的。
他们去没问题,就怕离开后老人遭遇不测。吕布提议:“看来得想办法彻底避开这些暗卫。”山...
[跟踪的暗卫]
之前有过要把暗卫转移的想法,但被秦王否决了,因为暗卫跟踪的人太多,甩开他们犹如登天无门。
于是,他们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那些眼线自行消亡。大汉王问道:“不能直接捆起来吗?让他们没有监视的机会?”
秦王挑眉看着大汉:“没想到你小子还挺狠的。”
当初大汉在他们面前总是表现得宽厚,即使受委屈也能默默承受,不想让他人伤心。因此他们一度认为他忠厚可靠,但现在他展现出的狠劲,让他们彻底改变了看法。大汉解释道:“嘿嘿,这是我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他并未否认自己并非好人。
他曾见过无数生死,若他真的是个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应该完全不同。这里死去的人太多,随便走几步就能遇见。有饿死的,有渴死的,还有被凌虐的。
他听过许多战俘的死状,若真有仁慈之心,早该离开。面对死亡,他选择忽视,即使看到人们哭泣、咒骂死去,他也可能选择躲在屋子里,不现身。
秦王望着大汉:“你也是经历过苦难的人,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他对此感到意外。
诸葛亮感叹:“真是人不可貌相。”大汉看上去是最朴实无华的人,似乎遇到灾难都会挺身而出。
大汉羞涩地说:“这话还是头一次有人对我说。”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外表曾被人如此赞扬。一直以来,他都对自己的相貌和身材不满,常遭人嘲笑。因此,他曾想过用小刀 。
背后的偏执
秦始皇察觉到了王大汉内心的执着,微挑眉毛问道:“你这种情绪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在父母去世之后吗?”这个人对星的执着远不止于此。
甚至可以说,连吕布都无法与他的这种程度相提并论。
如果王大汉的本质就是钻牛角尖,想要彻底打破它,那么自己需要谨慎考虑是否接纳他成为手下。
——
:密探跟踪进行中
王大汉道:“正是在我父母去世后,我感到无比绝望,仿佛失去了自我。”那段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他曾恨不得剥开自己的皮肉,怀疑自己是否还是人。诸葛亮分析道:“这正是父母之死给你造成的巨大伤害和攻击性。”即使他自己并未察觉,还以为只是小病小痛或抱怨。
实际上并非如此,他在内心深处过分重视父母的死,而自身却未意识到这一点,导致了他的偏执愈发严重。王翦不解地问:“为何你会突然觉得毛骨悚然?”
这个和自己有相似感受的好友,竟然有如此极端的表现,自己居然在过去的两年里毫无察觉,这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王大汉抓了抓头:“我也觉得自己不太正常。”
本来还没有这样的想法,但在咸阳君和诸葛亮的话语揭示下,他开始深深地质疑自己,难道我真的病入膏肓了吗?
秦始皇说:“这是心病,等你抓住那些狂人,报了仇,一切都会好起来。”尽管现在人们不提倡公开谈论,但看着杀害父亲的仇人悠然自得,自己无法释怀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没有人能真正做到超凡脱俗。
王大汉担忧道:“但是那些狂人已经消失多年,怎么可能还能活着?”即便他们还在,也可能是因为找不到他们。
他们或许离开了这个国家,去了偏远之地,从此消失无踪。秦始皇自信地说:“我可以找到他们。”
寻找一个人如同大海捞针,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只要是他要找的人,无论逃到千里之外,他都能亲自将对方带回来。
王大汉突然感动:“陛下……”
王翦厌恶地遮住他的视线:“别喊陛下,走吧,跟着我们几个水军首领出发。”如果他突然哭起来,那就太恶心了。
那个平时冷漠少言的大汉突然变成这样,王翦恨不得揍他一顿。吕布活动了一下手腕,环顾四周:“不如按照王大汉之前的提议,干脆把这些监视者处理掉。”何必让他们反复出现,直接将他们困在此处,事成之后再释放也不迟。反正暂时不需要大王察觉他们的行踪。
秦始皇道:“吕布,你能否感受到周围人的气息有多强烈?大约有多少人?”诸葛亮回答:“至少有几人。”
吕布点头表示同意。
他们一直在周围包围着。
---
第招致敌意
听到吕布他们的讨论,秦始皇露出微笑。
“几人?”他们可能低估了自己的招致敌意的程度。
王大汉看着秦始皇的笑容,有些不安:“别告诉我,这些监视者比几人还要多吧?”也就是说,除了那群人,森林的每个角落都布满了人?这太可怕了,该怎么办?
秦始皇道:“至少有几人,其中包括几位高级官员的视线。”不只是大王和太后的注意,他们树敌众多,自然要惹恼一些人来对付他们。特别是在这个特殊时期。
诸葛亮皱眉道:“如果只有几人,我们勉强还能应付。但是‘几’这个数字……”他们一共只有几个人,虽然每个人的战斗力都不弱,但想要一个一个解决恐怕很难。王大汉提议:“那就改变策略,我们分成几个阵营,分别去不同的道路,把他们引开。”让这么多人都迷失在道路上是最好的。
秦始皇提醒:“他们的智力并不低,一旦发现有人分开行动,他们肯定不会轻易转移目标。”
吕布确认道:“王大汉确实不知道,现在的朝廷官员和大王等人对我们并无恶意,真正想要 的,只有秦始皇一人。”
因此,即使他们分散得干干净净,那些 者还是会锁定秦始皇本人。
其他人去了哪里对他们来说并无意义。
王大汉担忧地说:“我怎么觉得陛下你处境危险呢?”
目前在皇宫里,还不至于轻易动手,但一旦离开这里,恐怕就是灾难的预兆。
诸葛亮赞同道:“的确,危险是必然的。你仔细确认一下,秦始皇已经离开那里,出城后,大王必定会派出人手来 ,太后和其他大臣也会跟进。”
目前有几个眼线,到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刺客冒出来,意图刺杀秦始皇。
王大汉听得几乎要吐血:“那你,真的想办法拒绝大王的要求吧,陛下。”
如果不离开皇宫,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扰。
秦始皇道:“违抗圣命就是抗旨。”
我们已经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不再需要深思熟虑,去是必须的。
吕布掰了掰手指:“没事,我们就跟他们拼了,我就不信几个刺客真能闹出天大的乱子。”
诸葛亮看向刺客的气息所在:“那就先分别处理掉那几个人。”
否则他们分散开来,稍有进展或攻击,别人就会立即向主子报告。
第112节
若有一人不慎逃脱,那便是极大的疏忽。王大汉有些紧张道:“那我还是别去了,我这点武艺……”他只是一个纯粹的铸剑师,从未接触过这种武术,虽然见过别人施展,但仅凭观看,无法学到精髓。
赢政吩咐:“王大汉就留在外面,别进屋内。”王大汉再次不解:“为什么?”难道屋内不是最安全的吗?
他似乎突然显得有些糊涂,难道仅凭智商,就得任由自己陷入困境?赢政解释:“你不懂的是,外面的人都虎视眈眈,若留下你独自一人,很快就会有危险,被人带走。”
诸葛亮接着说:“如果你在外面,我们会时刻留意你的安全,一旦有人试图带走你,我们就能立刻出手阻止。”这样既保护了他的安全,也让战局简单化。吕布则说:“我一个人足以应对,剩下你们来对付。”
赢政笑道:“我也能单独应付,但问题在于敌人分散,难以一次性解决。若是一群人齐攻,或许还行。”他擅长群战,享受那种奢华的群体战斗体验。
吕布提议:“那不能把他们都引到一个地方吗?这样打起来也方便。”赢政答道:“并非不可,只是麻烦,不如逐一击破。”
诸葛亮补充:“要吸引所有人到一处,需要一个神秘元素,比如玉玺。利用玉玺作为诱饵,引发他们的疑惑,未上钩的再暗中攻击。”赢政问:“从哪找来玉玺?”
虽然铸剑师能造出,但过程漫长,不如直接行动。吕布感慨:“看来我们得有个计划。”他讨厌这种固定的生存模式,希望能有分身之术。
赢政决定:“开始吧。”他更喜欢速战速决,而不是纠结于无谓的思考。诸葛亮负责东边,利用护卫队的隐蔽位置行动。王大汉则自告奋勇旁观。
王翦将佩剑递给王大汉:“拿着防身。”以防万一。王大汉接过剑,心有不甘:“你以为我是不懂剑的人吗?”即使剑灵附身,无人掌控,剑也无法发挥威力。
赢政关心王大汉的防护:“你只需站在原地,但你的应变能力如何?”王大汉愣住:“应变能力?站着也需要?”他怀疑自己是否具备赢政期望的反应速度。
赢政解释:“对手可能会用暗器,甚至,你要准备好应对。”即使有人保护,面对无声无息的攻击,王大汉仍可能受伤。王翦认为,考虑到面子和背后的考虑,敌人不会轻易 王大汉,至少不会在公开场合。
王大汉感到不安:“我怎么感觉自己像是被推向风口浪尖?”原本他打算作为旁观者,欣赏同伴们的英勇行为。
他们虽然身陷险境,但在自己的眼中,这些危险不过是微不足道的麻烦,这样的处境自然令人满意。秦王嬴政道:“如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身上。”
对方为了探查大汉与咸阳君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究竟有着何种联系,给出了什么样的工具,这些线索无一不在表明,他们是打算利用铸剑师来揭示他的弱点。这也是大王不愿让自己接触这些人的重要原因,因为他担心自己真的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武器,能力会随之大幅提升,一把趁手的好剑,在关键时刻能事半功倍。
大汉问道:“我招惹谁了?”
王翦回应:“你的确没有主动挑衅任何人,但你已经成为我们的家人,我们家中虽有许多优点,但危险也不少。”无论是选择承受还是拒绝,你都将面临同样的对待,受到针对。如果相信他们,至少前者能给你留下一线生机,某种程度上提供帮助。
大汉表示:“我不介意与你们面临同样程度的危险,只是疑惑,这么多年,咸阳君是如何活下来的。”
---
第114章 可信之人?
在这尔虞我诈的世界里,咸阳君竟能保持健康,毫发无损,简直是个奇迹。嬴政道:“我在这方面特别谨慎,尤其是饮食。”他能防范暗箭,但稍有疏忽在食物上,就可能致命。
因此,除了监视对方的眼睛,他日常还需留意每一道菜肴的安全。吕布说:“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咸阳君你,别看我们。”
刚刚大汉的目光扫过他们,仿佛他们也像咸阳君一样生活。但这怎么可能,他们若如嬴政般小心翼翼,几乎把自己逼疯,自己恐怕早已崩溃。他本性粗犷,喜欢战场上的坦诚,对于这种阴险的手段,他难以忍受。嬴政道:“你也是直率之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相似的处境。”
吕布是核心亲信,自然在调查之列。只是他们没有暴露罢了,吕布死后,对他的地位没有影响。然而一旦有人图谋对付吕布,后果不堪设想。防不胜防。
吕布皱眉:“你的意思是我这边的卧底更多吗?”
这不可能,身边的人都是最信任的心腹,为自己做饭的人更是值得信赖。他们怎么会背叛自己?
诸葛亮反驳道:“你这就错了,你以为你身边那些效忠于你的人都是良善兄弟?”
吕布毫不犹豫地点头:“这是当然。”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他的性格,只要跟随他超过两年的人,他都认为无需怀疑,和平共处,不会为难他们。嬴政道:“但我听说,仅在你身边就有两位大王的密探。”
他认为吕布对此有所了解,所以对那些人保持着既不亲近也不疏远的态度,因为他知道谁可能是内鬼。但现在看来,他从未真正考虑过这个问题。大汉感慨:“连身边的心腹都无法信任了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去哪儿了?为什么单单在吕布身边就有这么多 和未知人物?”
---
第115章 安排暗卫
不仅大汉对此感到怀疑,连吕布也是如此。
吕布轻笑:“这不可能,我的手下我最清楚,他们从不敢违背我的意愿,怎会联手外部敌人跟我作对?”
尽管他要求严格,但他对他们的照顾远超常人,给予的俸禄也是最厚道的,甚至在胜利后还会加赏。这样的待遇,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投靠他人背叛自己?
嬴政提起:“还记得小时候的安儿吗?”
吕布确认:“当然记得,他一直在我身边辅佐。”
安儿曾是他最欣赏的孩子,聪明过人,擅长各种把戏,看到他都能心情愉悦。在自己面前,安儿自由自在,这也是他喜爱并尊重他的原因。在那种环境中,能找到一个能平等对话且不惧怕自己的随从实属不易,因为其他人往往畏惧,仿佛下一刻就要被斩首。
长久以来,他厌倦了这种人际交往。直到安儿的出现,他轻松了许多,也把许多琐事交给他处理。安儿有什么资格背叛自己?难道自己给予的还不够吗?
诸葛亮插话:“可是,安儿并非你身边的人。”
嬴政点头:“难道你没有察觉到,这个人行事过于谨小慎微吗?一个普通人面对他为何还能保持平静?”
连普通乞丐都能有这般心思吗?
王大汉似乎有所领悟:“这么说,这个乞丐其实是内奸?”
是大王预先策划的吗?
吕布回应道:“可是小安跟随我已久,那时的先王还未驾崩呢。”
在先王尚未离世的情况下,怎会让一个内奸如此轻易地潜伏在他身边?
秦始皇开口道:“这是大王早前的布局,要么是先王的监视,要么是大王本人的安排。”
那时,大王已显露出强烈的野心,看到吕布取得如此奇特的成就,感到威胁,于是开始秘密监视,想知道吕布是否真的生活安逸,还是在酝酿着夺取王位的阴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监视愈发深入,小安已成为吕布生活中的密探。吕布的世界观仿佛开始瓦解:“这不可能……”
他与小安关系亲近,几乎视为手足,即便小安家里人生病,他也会慷慨赠金并亲自探望。
他不明白,小安还有什么不满?
王大汉问道:“问题是,你真的没察觉到这个人的问题吗? 活动总是有的,他难道完全没有引起你的怀疑吗?”
吕布犹豫片刻:“其实我曾发现他行为鬼祟,也曾询问过他意图何在,他说是为了给过世的家人祭奠。”
这打消了他的疑虑。
---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那个借口是多么拙劣,但为何自己会相信?是因为过于信任,过于重视小安,以至于没有察觉到他的真实身份。对自己的识人之明过于自信,认为这位兄弟绝不会背叛自己,结果却酿成了今日的悲剧。
秦始皇说:“原以为你知道一切,却没想到是我们的疏忽。”如果早点察觉,小安也无法如此深入地了解吕布。
王大汉接着说:“那就意味着,这个人对大王已经熟知吕大哥的所有过去了吧?”
吕布的任何行动和计划,大王恐怕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吕布攥紧拳头:“我现在只想回家质问他。”为何要辜负对他的信任?
自己从未如此对待一个仆从,从未表现得如此亲厚。秦始皇道:“他是大王的人,生是大王的人,死是大王的魂魄,这无法改变,先来后到的道理。”
即使小安对他心存感激,但真正的主宰仍是大王,他无法背叛。
背叛是无法容忍的,否则将会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