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琛走出翰林院的时候,似乎还有事想了起来。
“来人。”
“在。”
宫中的侍卫,他随便差遣。
“你们把冯去疾,冯大人,还有工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三位丞相,叫过来,叫到紫光阁。”
“是。”
紫光阁,赵琛直接用了这个名字,他随便找了个离章台宫比较近的宫殿,换成了这个名字。
这里,是他平常跟几位重臣议事的重要地方。
几人来到紫光阁,赵琛坐最中间,其他人分开两边坐着。
“元首大人,不知,您还有何事。”冯去疾恭敬道。
其他人也不知道,赵琛,要做什么,现在天也晚了,基本要黑了。
“有事,才找你们,刚刚始皇大典成了的消息,你们应该都还不知道吧。”
“始皇大典成了?”萧何惊讶道。
其他几人也一下就站了起来,这可是历代最大的文治功绩啊。
“成了。”
“恭喜元首,贺喜元首啊,这始皇大典一成,历代君王都无法跟元首比肩文治了。”萧何说道。
“都别给我贴金了,能有这样的结果,我还不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都是前代人做得好,我才有机会去编撰这么大的典籍,而且这是先帝支持的,我也算,完成了他的遗愿了。”赵琛并没有忘记秦始皇。
其他人沉默,他们知道元首跟先帝的君臣关系。
“好了,不说这个了,找你们来,是因为,我刚想到了一件事,这件事,也很重要。”赵琛神色严肃。
“元首大人,您请说。”大家都看着他。
“始皇大典成了,但是我不想让他就此束之高阁,不能在这宫殿里埋没了,一部如此伟大的典籍,如果只能我们看,那跟没编没什么区别。”赵琛说道。
众人想着这个,好像也对啊,书编完了,别人看不到,这有个毛用啊,不过,要开放大秦皇宫给别人来阅读,这不可能吧。
“我知道,你们在想,开放皇宫不可能,我肯定也不会这么做,而且,这样,也不可能天下人都看得到。”赵琛一下就猜到了他们的心思。
元首大人这读人心的能力,首屈一指啊。
“元首大人,那您的意思是?”萧何问道。
“六部,我叫了户部,礼部,工部,其他三部没有喊,因为跟他们没关系。”赵琛说道。
“元首大人,户部是财,礼部是教育文化,工部是动工,元首大人,这是要动土了。”陈平一下就明白了。
“还是陈大人,明白啊。”赵琛说道。
“各位大人都能猜出来,只不过,我嘴快了一些。”陈平谦虚道。
陈平做官还是有一套,这样既能在领导面前露脸,表现自己,别人还不觉得他自傲。
“没错,是又要动工了,我准备在各个郡都修一个图书馆,咸阳修一个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始皇大典印刷副本,都保存在这每个图书馆之中,供人观看。”赵琛又说出了一个惊天大事。
不说这图书馆要用多少钱了,还要把始皇大典公之于众,平民都能观看,这让人有些接受不了。
“元首大人,这始皇大典,全部,全部公之于众?”冯去疾有些不敢相信。
“是啊,有什么问题?”
“元首大人,这是先帝跟您一起共同开发,本就是宫内秘本,天下人都学了去,这还有什么意义,再说了,天下人,看懂了,懂得多了,对国家没好处。”冯去疾说道。
赵琛没想到冯去疾会说出这番话,他的眼睛盯着冯去疾,冯去疾遍体生寒。
其他人默不作声,仿佛是承认了冯去疾的说法是对的。
“冯大人啊,你什么时候学会愚民了?”赵琛直截了当的问道。
“元首大人,不敢说愚民,您修建学校,让人读书认字,已经是对他们天大的恩赐了,始皇大典是集多少人力物力,还有时间,才完成的,这样的书籍,只有能做到咸阳宫中的官吏才有权查看,这里边有太多的军事战略,攻防机关,还有政治主张,民学了,只会天下大乱。”冯去疾说道。
其他人觉得也有道理,辛辛苦苦这么久,这么容易就让底层人学去了,合理吗?
“哈哈哈哈,冯大人,这不是愚民是什么?朝廷已经控制了天下武器,他们学了,哪里有材料做,能学会,也只能靠朝廷的资源才能做,一样的要奉献给朝廷,还有官场政治,也只能进入官场才能用,有几个人能真正进来,能看懂的永远都只是少数人。”
赵琛反驳道。
“还是风险太大了。”冯去疾的思想就跟那种老顽固一样。
“你觉得风险大,那是你,我不觉得,你们几位听到了吗,我不求马上做好,哪怕十年,二十年完成,都可以,要做,必须做。”
几人面面相觑,元首大人的决心如此之大,也无法反驳了,只能遵命。
赵琛不想让这些书尘封,永乐大典能搞掉就是个例子,全部锁宫里,哪怕嘉靖有副本也只在宫里。
放宫里生灰了都没人看,真当古董,摆设啊,没人看,这玩意儿修来有个屁用,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印刷出无数个副本出来,你怎么掉,哪儿都找得到,何况还印在了人脑子里,还可以卖,全天下大家都有,那不就是最大的珍藏了吗?
藏宫里,这书,修了跟没修有什么区别,还有意义吗?
“冯大人,你也别恼,你们翰林院的出去后,你们都可以提前传播这些知识,等到他们看到真正的文本后,你们就是他们的师,桃李满天下,这样的荣耀,千古流芳。”
赵琛如此说,冯去疾心里才好受了,有名利,那还好。
人之心,无名无利谁去干,名利双收才是动力,啥好处没有,就想让人给你干活,那不是傻的吗?
“三位丞相,三位尚书大人,这事,就看你们下去互相商讨一下了。”
“是,元首大人。”
几人都觉得赵琛是不是把教育看得太重了,这民,书,读多了真的好吗?
中国的封建王朝,几乎就毁在了这几千年的防民,愚民政策上了,农耕文明,自给自足,本质上,一直在封闭状态。
只有先把思想给打开了,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永远是老旧思想,那一直都只能是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