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东西付了钱之后,沈曼秋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物品发起愁来,这些东西实在太多太重了。
特别是铁炉子和大的铸铁锅,就靠她搬去路口估计要跑好几次,于是只能去请周少华帮忙把马车赶来供销社装货。
还未到约定的时间,周少华却已早早地站在了路口等待着。
他右手握着一支烟斗,正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雾,享受着那呛人的烟草味。
沈曼秋快步走上前去,轻声喊道:“周大伯,真是不好意思啊!我在供销社买了不少东西,自己实在拿不动,您看您方便去公社给我拉回去吗?”
听到声音,周少华转过头来,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爽快地点点头说:“方便,去那里拉东西挺一会儿没影响的。”
这周少华年轻的时候也算得上是个风流人物,家里曾经是大地主,他又是家里的独子,吃喝嫖赌无所不能,后面沉迷于赌博,家里的几千亩地和家产全部被他输光了。
因为怕回家挨揍,抛妻弃女和父母直接跑去外省了,这一走就是十年,抗战胜利后才回来。
回来时妻子已经病逝,母亲因为他离家出走哭瞎了眼,回来的他悔不该当初,做饭浪子回头金不换。
后面又娶了一个厉害的媳妇,有点手段,把他拿捏得死死的,现在倒成了老实的庄稼汉,听沈曼秋的东西多二话不说就把马车赶过去。
沈曼秋第一次知道,这个年代也是不准乱停车的,还有专门的管理人,主街道都不准停马车牛车,难怪周少华会把集合地点安排在路口。
到供销社云飞霞让他们把马车停在供销社后院,再一起搬东西,最重的就是铁炉子和大铸铁锅,都是周少华帮忙搬。
搬好后和大家约好回去的时间已经到了,沈曼秋心想请云飞霞他们吃饭,没到饭点饭店里没饭,只能作罢,下次来再带点东西感谢两人。
现在只能嘴上不停地向两人道谢:“今天真的非常感谢两位姐姐,今天时间太仓促了,等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请两位姐姐吃顿大餐。”
云飞霞既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沈啊,咱们只身一人来到乡下,就像是离开了保护伞的孩子,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以后要学会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是有人敢欺负你,而你又打不过他们,别忘了来找我们,我们可是你坚实的后盾,以后咱们就是身在他乡的亲姐妹啦!”
听到一个刚刚相识不久的陌生人对自己说出如此真挚的话语,沈曼秋怎么可能不为之动容呢?她的眼眶不禁微微发红,声音略微哽咽着回答道:“谢谢云姐,您的这番话让我倍感温暖与鼓舞,日后若是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也一定要告知我一声。虽然我能力有限,但多一个人总能多一份力量嘛。”
云飞霞看她微红的眼眶,真是涉世未深的小孩子,不由得笑着说:“你这是想打群架啊,姐姐我早就过了打架的年纪了。好啦,时候不早了,你们住得比较远,现在又是雨季,路上遇到暴雨就麻烦了,还是早点回去,下次起来充足我们再好好聊。”
“那我们先走了,下次过来找你们。”沈曼秋和两人道别后才和周少华赶车离开,到路口时只有周宁和杨远航,两人也买了不少东西。
杨远航看到他们说:“逸阳有事要晚点才回去,让我们先回去他待会儿自己坐车回去。”
沈曼秋没说话,林逸阳估计是怕两人在一辆牛车上尴尬怕。
回到知青点王凤梅和孙玉洁都在院子里晒蘑菇和木耳,前院的人除了林逸阳都在。
沈曼秋就问道:“我看我们那仓房空着不用,我可以在里面煮饭吗?”
院子里有间七八平木头做的仓房,时间太久木头都有些腐坏了,平常人家都是农具杂物的,不过知青没有农具,粮食都放在厨房里,就收红薯土豆时临时放放红薯土豆,其余时候都是空起的。
不过她用就要问清楚,免得到时又说是知青的公共财产什么的用来说话。
她也不想用仓房,不过他们厨房本来就挤,她今天买了那么多东西,根本就放不下,目前只能先用仓房,看怎么打算。
杨远航和周宁都没意见,孙玉洁还好心地提醒说:“那仓房一直空着没人用,你用我们会有意见,不过那木房子漏雨漏风的,现在煮饭没问题,不过天气冷就不行了,你要用的话估计还要修整一番。”
“到时再说吧。”沈曼秋说完又问不说话的王凤梅:“王知青,我可以用吗?”
翻修是不可能的,过段时间还有知青来,到时怕会有人眼红,不过要管到门。
王凤梅没好脸色地说:“又不是我的,你用不用和我有什么关系?”
看来早上那一耳光是有效果的,患者之前王凤梅肯定不会这么好说话。
想到这里沈曼秋笑容更灿烂地说:“这不是知青点的公共财产,我怕到时你们有意见,毕竟我一个人用那么大的仓房。”
她是话里有话,他们来这么久,王冬梅一直想让新知青听她指挥,什么都要管只是谁都不把她放在眼里。
“我没意见。”王凤梅说完就回屋了,都怪沈曼秋,现在连苏瑶都不理她了,不过她现在有点虚什么事,这是敢动手的人。
沈曼秋这才对周少华说:“周大伯,能不能请你帮忙给我换道门,那门已经不可以用了。”
周少华没有拒绝说:“可以,我记着我家有一扇这样大小的门板,待会儿拿过来试试。”
“那麻烦了。”
在杨远航他们的帮助下,沈曼秋把仓房先打扫一遍,才将东西搬进去,这房子虽然发霉了,不过用的都是好木料,现在倒没什么问题。
搬完沈曼秋没什么感谢大家的,就把昨天关雁的五个大雁蛋蛋,一人给了一个周宁两人,周少华给了三个。
周少华也没拒绝说:“你要不要也垒个灶台,我大儿子家修房子还剩一些砖。”
沈曼秋感谢地说:“谢谢周大伯,这里就是临时存放东西的地方,做饭我就先用铁炉子,灶台以后再说。”
周少华好心提醒说:“这房子不是不能住,这木板都是好的,如果在外面加一层用泥土和锯末拌的稀泥,做成板夹泥房子,不比你们后院那两个新知青修的房间差,也顶多花十来块钱。”
沈曼秋也知道周少华也是好心,就说:“大伯,这是知青点公共房子,我不能一个人独占的,而且过段时间还要来新知青,到时如果来多了还不知道怎么安排呢。”
周少华也反应过来说:“确实是,你如果要搬出来就要提前安排,不然以后冷了就不好动工了,我去给你拿门板过来。”
以佟支书的尿性,现在烂在这里没人管,等人家翻修好就成了大队的公共财产了。
“谢谢大伯,门板当我给你买的,再麻烦你帮我给锄头,铁锹什么的加个木柄。”
周少华把马车赶回去没一会儿就和他儿子周明忠扛起门板过来,两分钟不到就换好了,旧的沈曼秋也没扔掉,用几块石头支撑起用案板。
农具的木柄还要去找合适的木棍,打磨晒干好才能装上去,还要等两天。
沈曼秋给周少华父子三块钱,当买门板钱和帮忙干活的钱,周少华也没说话,悄悄地接下,这种事不能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