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终于有了几千万的闲钱,袁意不禁思考起一个问题:
要不要捐一点?
挣这么多还不缴税,他心里其实挺过意不去的。
缴税是公民义务!
为什么偷税漏税要重罚,甚至判刑?
那缴的是税吗?
是射向大漂亮国的东风快递、是给农村孤寡老人的补助、是贫困山区儿童的营养早餐、是西北沙漠里的防护林!
一个人享受着国家财政建设的社会公共服务以及便利,结果却一点都不反馈,这合适吗?
但问题来了,捐多少?
又该怎么捐?
这里面可大有门道。
当袁意和薛璃讨论这个问题时,她第一反应是:
“你想避税啊?”
“捐款和避税有什么关系?”
“国家规定,企业通过公益组织或者县以上的政府部门进行的捐赠支出,在公司年利润的12%以内时,可以扣除相应的纳税额。”
“超过年利润12%的捐赠支出,也能在结转以后三年内的应纳税额计算时扣除。”
“除此之外,个人捐赠时,捐赠额度在申报应纳税额度百分之三十以下部分,可以直接扣除。”
薛璃耐心的解释道。
“但这不就相当于将应纳税的钱拿去做捐赠吗?对企业来说支出变化也不大吧?”
袁意有些不理解。
“老板,你难道不知道分级计税吗?”
薛璃有些诧异,但还是接着跟他解释:
“小微企业年利润在100万以内的部分,按照2.5%比例缴税,100万至300万之间部分,按照10%比例缴税,但超过300万就不属于小微企业,需要按照总利润的25%比例来缴税。”
【2023年之前政策】
“所以,如果一家公司今年利润在308万,那么需要缴纳税款就是308w*25%,共77w。”
“但如果公司捐赠28w,那么年利润就变成280万,需要缴纳的税款变成了100w*2.5%+180w*10%,总计22.3w。”
“28w+22.3w,一共50.3w,原本应该缴纳77万的,这一下不就省了26.7万多?”
经她这么一说,袁意顿时就懂了。
都说村头黄老爷修桥铺路、乐善好施,原来都是扯淡,做这些就是为了让朝廷缴税。
花30两银子,不但能获得美名,还能再省下100两银子,这买卖可太划算了。
不过这政策其实挺好的,至少能带动大家做公益。
但紧接着,袁意又有了新的问题:
“那我们公司呢?咱们应该不属于小微企业吧?”
“当然不算了,咱们公司一场带货下来,收益都超过300w了!”
“如果按照利润来算的话,咱们最少是中型企业,后续情况好的话,应该算得上大型企业?”
薛璃也不敢确定。
毕竟现在又准备投3000万,今年就剩两个月了,能不能全赚回来还不好说。
“那大型企业税率固定,捐款不就没什么优惠了吗?”
“老板,你觉得大型企业还差这百八十万的吗?”
“而且人家捐款为的是提升企业形象、获得社会曝光、和地方政府打好关系、获得地方的项目、订单、政策优惠……”
“啧,心眼真够多的。”
袁意咂咂嘴,对此有些不屑。
他捐款是真的为了帮助需要的人,去给市政大楼捐空调这种事儿,他可干不出来。
要是有系统了还要巴结逢迎,那他这系统不就白来了吗?
见他是真的想捐款,薛璃神色也认真了一些,开口问道:
“那你打算捐多少钱?捐给什么机构了吗?”
“就捐一千万吧,至于机构,首先排除红十字会。”
袁意如此回答。
如果捐给那些打着慈善名头捞钱的组织,那这钱到需要的人手里还能剩三成,就算是烧高香了。
华夏慈善业里有自己的史密斯专员。
虽然不至于整出一个咖啡杯一千美元这种狠活,但都tm搞公益慈善了,还要收管理费、手续费、托管费,也很离谱!
所以,这些组织狗都不捐!
不能让他们赚一毛钱!
国内靠谱的公益组织,其中最知名的恐怕要数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
然后是随处可见的希望工程、执行“春蕾计划”的馨心公益、小红帽义工协会等等。
但薛璃想了想之后,还是开口建议道:
“其实如果怕资金使用不到位,咱们可以自己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就以老板你的名字命名。”
“这样在做公益的同时,还能扩大你的个人影响力,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听着薛璃的建议,袁意上下认真的打量了她一眼,然后在心里确定:
她这样的才是真正的资本家!
不但从不做赔本买卖,而且只要有利可图,都绝不放过。
不过这样挺好,他喜欢。
有她在手底下,何愁公司不能赚钱?
但对于成立慈善基金会的事儿,袁意还是拒绝了:
“做慈善没那么简单的,如果只是给钱给东西,那纯属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如果你觉得自己精力很多,压根用不完的话,我还能给你再多安排点工作。”
做慈善时有很多大坑,搞不好就要好心办坏事,甚至是惹上一身骚。
而且,捐款献爱心这种事儿,一旦被广为人知,就很容易受到绑架。
今天地震你捐了,明天干旱你捐不捐?后天洪水你捐不捐?大后天刮台风你捐不捐?
都捐?
那好,全国各地每年发生那多灾害,挣多少钱都不够你捐的。
如果不捐,那就有人道德绑架你,甚至说你以前捐钱都是弄虚作假、虚情假意。
而且,慈善基金会搞出来后,百分百有人上门来索捐。
陌生人你都捐了,那培养你的家乡和母校要不要捐?
母校和地方政府找你你答不答应?村里找你出钱修路又怎么办?
不捐就是吝啬抠门、忘恩负义,发达了就忘本。
两世为人,袁意已经隐约琢磨出一个道理:
做善事其实比做坏事更难。
因为坏人远比好人多。
觉得好人多,那是因为所有人的人际圈都有限。
那些人不会和你产生联系,也就没法从你身上获取什么,故而会展示出和善外表而已。
人性经不起考验。
做好事儿不留名,这话可不是夸人品德高尚、不图善名,而是教人行善的同时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