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备受市场期待的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合计12万亿元组合拳出炉,
近年力度最大的化债政策细节明了。
什么是地方隐性债务,基本情况怎么样?
地方隐性债务,是指在法定债务限额之外,
直接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及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
此前由于部分地方违规举债,形成隐性债务规模快速增加,
2018年财政部摸底了隐性债务规模,但是未公布数据。
为了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
中央要求各地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的基础上,
稳妥化解存量,于2028年底前全部化解完毕。
截至2023年末,东大隐性债务余额14.3万亿元。
也意味着2024年至2028年这五年地方还要偿还14.3万亿元隐性债务,
以完成2028年底前实现隐性债务清零目标。
这次隐性置换,近三年密集安排8.4万亿元,显着降低了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我们估算,
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
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
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
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
还可以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
化债是央行出钱,以地方的短债换中央的长债,地方的高息债换中央的低息债。
中央给了一个政策,允许地方借10万亿的长期低息债务,然后去还掉那些短期高息债务,这样就化债了。
这个债务没有消灭,背债主体还是地方政府,但债主从各银行企业变成央妈!
地方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负债率为67.5%。
10万亿化债方案出台后,举债空间就被完全打开了,
以后就有能力出台各种经济刺激政策了。
利好基建,前几年地方基建公司坏账多,置换债务,相当于替地方政府还钱。
利好比如中国建筑这些高应收账款的基建企业。
利好房地产。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
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
推动加快落地。
利好有一二线土储的房地产企业,明着说后面还有针对房地产的利好政策。
......
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下一步要推动并购重组的一些典型案例落地,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
某会将落实好《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引导私募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进一步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的形成。
证券、保险、基金互换和地方化债才是这轮行情的催发剂。
这一轮行情,证券、保险是表面上的主线,
并购重组是这一轮行情的暗线。
并购重组+新质生产力=大涨行情。
.......
结构性牛市跟普涨全面牛市不同。
全面牛市就是说,无论买什么都涨;
无论买基金还是股票都赚。
结构性牛市呢?
一部分股票大涨,另一部分股票没有行情。
或者如今年前半段的熊市行情,二八现象。
一部分股票走势平淡无奇,没有赚钱的机会。
普涨牛市的时候,任何人无论你闭着眼睛买什么都能赚钱,因为它什么都涨了。
结构性牛市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就要讲究股票选择和运气。
在结构性牛市,还可以理解为存量资金博弈,
当前的2万多亿的资金在场内博弈,
最终有人赢有人输,简单来说就是零和博弈。
当前看成交量买股票反而比较容易赚钱,
看基本面炒股反而经常买到不涨的股票。
一定要找对方向赚很多钱,找错了方向就赚不到钱。
......
很多投资者认为周五的下跌是化债不及预期,
作者并不是这样认为,而是认为当前的行情涨的有点多,
有点消化不良,需要下跌震荡调整来消化。
任何行情都不可能无限度的往上涨,
主力资金再拉升一波后肯定要兑现利润,
这个时候券商也是一样涨太多,
同花顺再涨下去就400元每股了,不觉得有点疯狂吗?
东方财富最近每天都霸榜成交量第一,上涨也是有点力不从心。
绝对估值底部时候买大概率都是赚钱的,
但是大部分投资者是不会相信的,涨起来开始相信。
高位的时候买,大概率是要亏钱的,
但是大部分投资者还是相信会继续创新高,
只有在大跌时候才会杀跌。
尽管看好的投资者这么多,终究还是高开低走。
贪婪与恐惧不停地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这个市场。
跟大部分散户投资者反着来,才会大概率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