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招生严苛且不搞特殊化的西山武学,这些传统武将与勋贵只得将目光放在了即将成立的京师武学,毕竟今后将停止武举,军官改由两所武学产生,由不得他们不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俩武学身上。
作为替皇帝培养亲军军官的西山武学,绝大部分的新旧武将与勋贵自然更愿意将自家的子弟送往西山武学,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后人能有个更好的前途,而且还能学到真本事,奈何西山武学招生名额不多,而且报考的竞争压力非常大。
在直接考取西山武学有难度的情况下,这些人很快将目光瞄向了西山武学的幼学堂与皇家学院的初学部与中学部,这让原本以为难以招满五十人的皇家学院初学部一下子申请暴增。
尽管如此,朱由校还是坚持皇家学院以中低层宗室子弟与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直系子弟为主,而且不管申请之人有多少,朱由校也只是增加了五十人,保持一百人的规模。
至于初中部,也是一样的道理,并没有因为申请之人变多而放宽招生条件与人数,还是继续保持不高于四百人的规模,而且宗室子弟占据绝大部分名额。
朱由校兴办皇家学院的初衷本就是解决中低层宗室子弟的教育与出路困难问题,顺便为内廷产业培养合适的人才,而不是成为这些官员们替自己子女谋取进入西山武学的平台。
至于未来的皇家学院幼学部及初中部会如何,朱由校还是会继续坚持现如今的招生方式,顶多会逐渐减少宗室子弟的占比,但最终也不会低于三成的比例。
而大学部,也会是同样的情况,至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大明普通百姓,朱由校自己可管不了那么多,只能交给外朝去负责,倒逼他们逐步成立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
随着皇家学院、西山武学、京师武学与沈阳府府、县、乡学串联成一个整体后,朱由校逐步建立起了具有现代化教育方式的新模式,而这些新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将会逐步改变整个大明的教育、文化与思想模式,也将会慢慢摆脱以程朱理学为绝对统治地位的儒家教育。
不是说儒学不好,而是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儒学,已经严重地束缚了中华民族的活力,无法胜任即将到来的大航海与工业大革命时代。
.......
在年度会议中,朱由校单独提出来的专利法之事,虽然解释了什么是专利法,以及起草专利法的要求,但毕竟之前从没有过类似的律法,所以主持编纂的大理寺卿吴淳夫一时不知从何开始。
好在皇帝已经将关于专利法的几个要点给讲得大差不差了,再加上吴淳夫本身就是大理寺卿,对于律法也不陌生,而且还有御用监与格物院对相关词汇与包含之物的解释,以及重契约精神的泰西人现身说法,实在不济,还有朱由校这个皇帝发起人可以请来咨询。
吴淳夫在七拼八凑之下,终于赶在规定的三月十五日前赶出了《专利法》的初稿,在确认没有犯什么忌讳之后,亲自誊抄了一遍,这才敢进宫求见皇帝。
看着跪在自己跟前高举着题本的吴淳夫,朱由校朝一旁的刘时敏说道:“将东西拿上来,另外去请三位阁老过来一趟!”
“是,皇爷!”刘时敏答完后,先从吴淳夫的手上接过题本,在放到朱由校的桌案上后,这才转身朝侯立在房门口的随侍太监走去。
“平身吧!”吴淳夫只是个正三品的大理寺卿,自然享受不到东暖阁的沙发特权,甚至连软凳都没有。
“是,陛下!”吴淳夫心情略显忐忑地站了起来,然后身体微微向前,双手笔直地垂立在身体两旁。
随着皇帝的权威日盛,吴淳夫这种平时不怎么能见得着皇帝的官员,在单独面见皇帝时,内心会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此时的他,双手蜷缩在官服的宽大袖子里,正在不断地颤抖,时刻等候着皇帝问话。
对于吴淳夫微不可闻的小动作,坐在案桌后面的朱由校自然是看不见的,此时的他正在认真翻看吴淳夫送来的《专利法》初稿,而且看得十分认真。
吴淳夫将《专利法》分成了三大部分,一是御制专利法<序>,二是皇帝敕谕大理寺,三是具体条文。
对于第一与第二部分,则是参照了大明会典的范例,至于具体内容,则是吴淳夫根据年度会议上皇帝提及的何为专利法以及专利法的目的意义,做了详实的阐述。
看着有理有据、朗朗上口的序与敕谕,朱由校不得不佩服通过科举考试后的文官文笔,对于这部分内容,朱由校只是进行了快速的浏览,能将什么是专利法与推出专利法的目的说清楚就行,反正执行与遵守《专利法》的人也不会认真去推敲这部分内容。
此外,内阁大学士与司礼监的人肯定也会帮皇帝认真审核这两部分的内容是否有忌讳,是否有用词错漏等。
在快速浏览完前两部分后,朱由校认真看起了正文的内容,这部分吴淳夫分成了释义、种类、申领、审核、存档、保护与判罚七大部分。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了许久,当朱由校抬起头的时候,正前方已经站了除吴淳夫之外的内阁三位大学士。
朱由校看向几人笑着说到:“三位阁老来了多久了,怎么不提醒朕?”
“回陛下,臣等看您正在专注地看着《专利法》草案,也就不敢叨扰您了!”李长庚笑着回道。
“赐座,赏茶!”朱由校看向一旁的刘时敏,将手上的《专利法》交给他后继续说道:“将这份《专利法》也给三位阁老看看!”
在刘时敏去给三位大学士送《专利法》草案的时候,朱由校朝吴淳夫问道:“吴爱卿,可有多抄几份?”
“回陛下,尚未来得及,臣下次一定多抄写几份!”自从皇帝让人去请三位内阁大学士的时候,吴淳夫就后悔为何没有多备几份,就算自己没时间抄,也可以安排其他人誊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