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斓曦:“小小场面,还不到他们回来的时候。”
赵峥咂舌,皇子谋逆逼宫这都算是小场面,那什么才是大场面?
难不成要等几个皇子一同谋反?
赵峥还不知道他心中的腹诽之言,在不久的将来,还真的实现了。
他虽然跟沈斓曦共事的时间短,也从钱枫等人嘴里知道沈斓曦在东川在西北的时候是何等风采。
他不是相信沈斓曦,他是相信曾经黑虎军的人。
因为是悄悄去救人,仁孝帝特意配合沈斓曦在宫里安排了替身。
别人只当她还在宫中当值,实际上她早已经在天未亮的时候出发了。
一队人出了京城直奔西北方向。
“大人真是神机妙算,没人能想到咱们能借着救大皇子去西北。”还是陛下亲自给他们放行的。
沈斓曦一笑:“有段时间没回西北了。”主人离开太久了,未免待在那里的人不认主人了,她要回去提醒一声。
“大人,五皇子会不会趁着这段时间打到京城?”车明远非常担忧。
沈斓曦扬唇一笑:“不会。”
车明远纳闷为什么大人会那么笃定,刚一张嘴,就吃了满嘴的土。只能快马加鞭追上去。
沈斓曦说的不会,自然是因为五皇子自顾不暇了。
……
“五皇子,这是西华洲送来的八百里加急!”侍卫飞快来报。
周云皓皱眉接过,西华洲是他的封地,来的时候他已经全部安顿好,前两日刚刚来了书信,这个时候又来,莫非有急事?
“是咱们的人送来的?”周云皓一边拆信,一边问。
“是咱们府上的。”侍卫回禀。
贴身侍卫已经跟随他多年,认的府上所有人,不会有假。
说话间书信已经打开,周云皓看过内容以后脸色剧变。
贴身侍卫从小跟随五皇子身边,一看他这个样子,就知道不对劲。
“主子,可是府中有什么事?”
周云皓脸色剧变的把信件揉成一团,是谁用阖府性命威胁他后退百里?
“速速派人回西华洲,要悄悄的。”
“是。”
五日后,周云皓以为仁孝帝请御医的名义,后退百里。
京城接到奏报,仁孝帝只当是沈斓曦过去被察觉到了,一时间情绪低迷。
钦点的辅政大臣,向仁孝帝上书设立内阁,重新选拔人才,仁孝帝权衡过后应允了。
周如渊以搜查周云裳余孽为由,正式入主京城,与朝中百官接触,且能够自由出入皇宫。
眨眼一个月过去,期间仁孝帝接到过沈斓曦三次密信,第一封信写着已经成功潜入。第二封信写着大皇子被严密关押不好查找。第三封信写着,已经打探到大皇子被关押的地方。
仁孝帝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身体也大有好转。
借着这个好消息提神,仁孝帝还去上了一次早朝,退朝的时候,除了有些精力不济时而恍惚分神以外,也算是坚持下来了。
太医一天三次请平安脉,仁孝帝相信他很快就能重新上朝。
三位辅政大臣都是他的人,又没有特别难以处理的政务,仁孝帝索性又开始歇着。
时间久了,朝臣们从一开始的争议到日渐习惯,对于仁孝帝又罢朝,已经能够欣然接受了。
沈斓曦是悄悄回西北的,不能公开出面。但是她做的事情却不少。
贪官酷吏奸佞小人加起来一共杀了百余人。
这百余人还都是公开处刑。
又拔了不少钉子出来,在第二个月的时候,沈斓曦决定启程回去。
“大姐姐,回去路上小心。”沈元景满脸不舍的看着马上的人。
沈斓曦看着一家三口,视线落到康珠肚子上。
“下次见面,肯定又有小娃娃叫我姑姑了。”
沈元景康珠一笑,逗着女儿跟沈斓曦道别。
“大姑姑……”
沈斓曦摸了摸小孩儿的小脑袋,笑着催马离开。
康珠憧憬的看着飒爽离开的背影,道:“元景,这次我一定能给你生个儿子。”
~
周如渊揪出周云裳余党十余人,挖出周云皓安插在京城的钉子二十余人。
大殿上,仁孝帝特意表扬嘉奖。
“父皇,儿臣恳请父皇从西南调兵过来。”至于什么用途,周如渊不好说。
不管哪个做父亲的,都不想听到别人说自己儿子是乱臣贼子。
兵力不足一直是仁孝帝心中的疙瘩,四方都在蠢蠢欲动,京城多余的兵力全都被派出去镇守了,要不然他哪儿还会这么底气不足的受制于人。
还不等仁孝帝说什么,武将们先反对了。
“不可,西南蛮族一直蠢蠢欲动,直到现在还未生事,就是因为有大军镇压。如果现在调兵回来,必定让蛮族抓到机会。”
“老臣复议。”
“侍郎大人说的有理。”
武将们没有一个落下,全部出来反对。
仁孝帝哪儿能不懂这个道理,西南有蛮族,西北有突厥,还有两个逆王伺机而动。
大周看似平静之下,实际上是风雨飘摇,大战一触即发之势。
文臣自古跟武将不合,但是他们想的跟武将一样。
不开口反对,就已经是同意他们的观点。
周如渊迫切想要打破现有的僵局,现在唯一的突破口就是周云皓。
他又不能公开挑明去击杀,现在就看仁孝帝心里怎么想了。
“这事暂且不急!”昨夜他收到沈斓曦的密信,就在这几日营救大皇子。
这期间,绝对不能节外生枝。
周如渊眼神一暗,再次上奏。
“儿臣有一计,或可不用太多兵力,就能力挽狂澜。”
朝臣们全都看着他。
仁孝帝:“讲。”
周如渊扬声:“儿臣听闻二皇兄手下有一能人,此人足智多谋,智慧超群,或有锦囊妙计。”
仁孝帝一愣,紧接着眼中闪过懊恼。
他最近脑力真是越发不行了,只想着让大皇子把此人收服。现在大皇子自顾不暇不能前去,他能把此人召进京城啊!
“王爷说的可是鬼谷传人?”老太师声音拔高。
周如渊:“正是此人。”
满堂哗然,朝臣们开始低声议论。
仁孝帝心中已经有想法了,立即下旨命周如安派兵护送宋道兮进京。
同时,仁孝帝把兵马司交给周如渊,周如渊正式进入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