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随着这一声应答,宫女与太监们尽数退离,店内顿时只剩下高景轩与李隆基二人,气氛显得格外凝重。高景轩心中暗自思量,这位皇帝陛下胆量着实不小,竟敢在此刻不留一人在侧,难道他丝毫不担心我会对他有所不利?这份自信与胆识,确实令人钦佩。
正当高景轩心中暗自揣测之际,李隆基那沉稳有力的声音再次响起:“你刚才欲言又止,似乎有话要说,不妨继续道来。”
“诺!”高景轩恭敬地应了一声,随即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今日微臣劝阻陛下出城,并非仅因高大人未携门籍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一旦陛下踏出城门,将面临难以预料的危险。因为在外人眼中,您只是一位普通的出行者,而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却时刻盯着您的行踪。若您贸然出城,他们便可提前在城外布下天罗地网。城外空旷无垠,不似城内房屋鳞次栉比,一旦遭遇袭击,您将无处藏身,更无从逃脱。而在城内,即便护卫有限,我们也能利用房屋与巷弄作为掩护,拖延时间,直至金吾卫的巡查兵士赶来救援。陛下英明神武,想必深知此理。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万民的安危,还望陛下日后切勿轻易涉险。再者,陛下既然决定微服私访,又为何不带门籍路引?此举无异于昭告天下,您欲凭身份自由出入,这又如何能达到微服私访的目的呢?只怕您还未踏出皇城,您的行踪便已被诸多有心之人所洞悉。”
高景轩的这一番肺腑之言,深深触动了李隆基的心弦。他心中不禁对高力士产生了几分不满,出宫竟连门籍都不带,这老臣显然是仗着权势,疏忽大意了。
李隆基微微颔首,神色间透露出对高景轩建议的虚心接纳:“今日朕遍访京城十二城门及皇城、宫城各门,唯有你的金光门严词拒绝朕的通行。其余各门,要么因认识高力士而放行,要么在高力士的打点之下也予以通行。直至此刻,朕才恍然大悟,长安城已然四处漏洞百出,各门守军懈怠懒散,军纪荡然无存。此情此景之下,朕与长安城内百姓的安危皆岌岌可危!朕意已决,定要整顿各门守卫与城防。你镇守的金光门表现卓越,你以为应从何处着手?”
高景轩拱手行礼,言辞恳切:“陛下,臣以为,唯有加强门籍制度的执行力,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宫门与皇城门或许稍显严谨,因进出者多为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守将兵士不敢轻易索贿。然而,对于那些没有门籍却能自由通行者,必然是守将兵士畏惧严格执行门籍制度会招致报复。至于外城城门,守将兵士虽不敢向王公大臣索贿,但门籍制度执行不力,实则因他们囊中羞涩。他们敢于伸手,皆因军饷不足。而军饷不足,又源于他们时常流连于酒肆、青楼等场所。因此,要加强门籍制度的执行力,首要之务便是整顿军纪,严禁守将兵士擅离职守、索贿百姓,让他们无暇顾及那些声色犬马之事。
其次,应建立举报制度。一旦有人举报,经调查属实后,立即严惩当值守将兵士。在左监门卫与右监门卫分别设立专门的制裁机构,负责惩处渎职守将兵士及无门籍、路引官员。此机构虽不需庞大,但官员兵士的待遇必须优厚,以防他们被收买。若他们轻易被收买,便可能与各门守将兵士同流合污。
最后,还需加强对各门守军的操练。臣来京数月,已大致观察过,除金光门兵士经整顿后军纪与战力尚可外,其余各门皆不尽如人意。”
李隆基静静地聆听着高景轩的陈述,待其言罢,沉思片刻后,朗声道:“赵卿家,上前听封!”
高景轩闻言一愣,随即快步走到中央行礼。只听李隆基缓缓道:“朕封你为左监门卫将军,于左监门卫专设一司,监管各宫门、皇城门、外城门门禁制度执行情况。并从左右翎中郎将府中抽调一百二十名精锐兵士归你调遣。”
高景轩闻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连忙跪谢:“臣领旨谢恩!”
左右监门卫作为十六卫之二,各设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职位,掌诸门禁卫及门籍。而上将军往往只是虚职,大将军也仅是挂名而已。真正掌权的,乃是将军一职。左监门卫原有两位将军,一位是陈玄礼,负责外城门防务及门籍事务;另一位则一直空缺,直至高景轩接任。他掌管左右翎中郎将府,这两个衙门负责宫廷、皇城门诸门禁卫及门籍事务。而今,皇帝又赋予了他一项重任——组建监察司,监察所有左监门卫辖下的城门对门籍制度的执行力度、军纪以及兵士操练情况。
回到家中,陈清莹正与王芷韵、赵虎等人等候他共进晚餐。菜肴已悉数上桌,香气扑鼻。陈清莹见高景轩归来,脸上绽放出温柔的笑容,心中的担忧也随之消散。她连忙迎上前去,接过他取下的腰刀、披风与盔甲,一一妥善挂好,又取来一件干净的常服为他换上。大家这才围坐在一起,共享这温馨而美好的晚餐时光。
用餐时,陈清莹关切地问道:“今日可还顺利?”
高景轩微微一笑,道:“怎会顺利?若无事,皇帝又怎会召见我?不过,好消息是,我升官了,终于不必再做这个城门官了。对了,既然升了官……”
其实,昨晚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吹遍了左监门卫府衙的每一个角落。众多将校官吏们在得知高景轩即将升迁的消息后,纷纷跃跃欲试,准备连夜携带礼品前往他的山庄以示祝贺。他们心中怀揣着两个目的:一是希望与高景轩混个脸熟,建立良好的关系;二是意图投靠这位新晋的权贵,为自己的仕途铺路。然而,天不遂人愿,城门在夜幕降临后紧闭,使得城内居住的将校官吏们望而却步。而城外之人,则因高景轩以夜深不便为由婉拒,同样未能如愿。一时间,“高景轩此人难以接近,只怕难以相处”的言论,在左监门卫府衙内迅速流传开来。
陈玄礼,作为李隆基的亲信,他的仕途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想当年,他作为禁军中的一员,参与了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的政变,立下了赫赫战功。尽管当时他的品级并不高,但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他终于爬到了左监门卫将军的高位。在京城这个武将难以立功的地方,想要升迁,除了博得皇帝的欢心外,主要还得靠熬资历。除非像那些发动政变并成功的主要功臣一样,可以一步登天,否则别无他法。这与边将的升迁之路截然不同,边将只要肯卖命、会打仗,并且打了胜仗,升迁便如同探囊取物。诸如李晔灵察、王忠嗣、皇甫惟明、高景轩、高仙芝等人,他们的升迁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面对众将校官吏们的热情迎接,高景轩微笑着拱手还礼,道:“陈将军客气了,诸位同僚在此久候,实在让我过意不去啊!”
“哪里哪里!”众将校官吏们纷纷拱手回应,特别是那些隶属于高景轩即将统辖的左右翎中郎将府的将校和官吏们,更是极力讨好巴结。毕竟,高景轩是他们的直属上司,未来的前途可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而隶属于陈玄礼辖下的将校官吏们,也有不少人对高景轩大拍马屁。毕竟,他们得到消息说,高景轩受了皇帝的旨意,要在左监门卫建立一个新的衙门,专门负责监察。这意味着,左监门卫辖下的所有郎将、城门校尉和兵士们,都将受到他的监察。
虽然从表面上看,陈玄礼和高景轩的职位品级相同,工作方面各负责一块,地位似乎相差无几。但实际上,高景轩的权力却要比陈玄礼大得多。他不但负责宫门、皇城门的禁卫及门籍事务,还负责监督包括陈玄礼辖下的城门各守将、校尉和兵士们对门籍制度的执行情况、军纪以及操练事宜。
诸人在府衙门口寒暄一阵后,便一同进入府衙内。高景轩和陈玄礼各自有自己的办公场所,高景轩的班房在东边,陈玄礼的班房在西边。高景轩现在坐班的大堂虽然一直空置,但每日都有下属官员当值,因此里面打扫得一尘不染,所有事物一应俱全。高景轩一到就可以直接开始处理公事。
在高景轩的邀请下,陈玄礼和刚才在门外迎接他的一众将校官吏们都来到他处理公事的前堂就坐。高景轩坐在了主位上,陈玄礼坐在他旁边,其他各人则分坐两侧。很快,下属的吏员们就送来了茶水供众人享用。
刚开始时,高景轩对盛唐没有椅子、只有带背靠的胡床、全部跪坐的习惯感到很不习惯。不过时间长了,他也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大家坐下后一边喝茶一边互相介绍、认识了一番。
谈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后,高景轩便提议道:“今日与诸位聊了许多,对诸位和左监门卫府衙上上下下也有了一些了解。我初来乍到,理应与诸位多多互相沟通了解。我看择日不如撞日,就今日下午申时,我在城南醉仙楼设宴,请陈将军和诸位同僚一同赏光!陈将军,与你讨个人情,府衙在未时就歇班停止办公,让诸位同僚放松放松。一起前往醉仙楼如何?”
在场众人都没想到高景轩上任第一天就请所有人喝酒,一个个都露出了笑意。心中嘀咕道:看来这高景轩也不是很难打交道嘛!
陈玄礼虽然因为高景轩年轻而有些看不起他,但高景轩说要请客吃饭喝酒,又跟他商量让下属们提前下班,他当然不会不同意。当即笑道:“原本按照府衙的规矩是不能提前歇班的,不过今日赵将军新上任,又有意宴请诸位,就破例一次吧!再坐诸位未时歇班一同前往醉仙楼,争取在黄昏时分宵禁之前结束回家。”
高景轩一直搞不懂为什么长安城宵禁在下午五点半左右就开始了。直到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时代的人们基本上每天都只吃两餐饭: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中午是不吃饭的,晚饭是在下午四点多开始。吃完了回家后刚好实行宵禁。
大家各自散去之后,高景轩对张强道:“我想看看卫署上下所有将校\/官吏们的资历和出身案卷,你去调过来!”
“诺!”张强应声而去,很快便抱着一大堆案卷回来。高景轩便立即开始翻阅这些案卷。他初来乍到,对府衙上下将校官吏们都不熟悉。想要办事并且把事情办成办得漂亮,必须要用人——用有才能、可以信得过的人。这是高景轩看府衙上下所有将校官吏们人事档案的目的之一。不过仅仅靠看案卷还不行,还得实际接触了解,再从旁人处打听。
整整看了一个上午后,中午府衙内可没有饭吃。高景轩一天三餐吃惯了,而且正是年轻力壮之时,少吃一顿就饿得慌。不过他早就有所准备,到了午时,韩剑蛼便拿出一袋子白面肉包子、还有一些卤肉、烧鸡来。高景轩美美地吃了一顿后便继续看卷宗。
“咦?此人有点意思!”高景轩看着一份卷宗上的人事档案记录评语时突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只见在评语一栏上面写着:“此人武艺高强,却不善言辞、性格孤傲、难与同僚相处”。再一看这人名叫龚仁(龙套角色),归德郎将——品级与他手下的将领们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