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士与状元的好日子从宋朝开始,太祖太宗皇帝,对‘天子兵强马壮为之’这句话深有体会。】
【所以讲究以文治国,要用文官节制武将。】
【自宋太宗开始,不但进士的录取规模急剧膨胀,状元们的待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大宋时空位面。
赵匡胤看到玄幕上的评价后。
心中颇有些得意。
尽管在知道宋朝覆灭的原因之后。
他将武将的待遇往上提了提。
达到了一个尽量能维持平衡的地步。
可以文官为主的政治体系。
他基本不会再去大肆动刀了。
毕竟以文治国,是他自认为较好的策略。
武可以定天下,文可以治天下!
两者相辅相成,定能开创出一个全新的璀璨盛世!
“这一次,我定要将燕云十六州给全部收并!”
“我大宋要做就得做真正的大一统王朝!”
赵匡胤铿锵开口道。
而至于三弟?
这一世你最好老实做个臣子!
否则……
想到此处。
他眼中一阵闪烁,明灭不定。
【宋太祖时期,状元大多以九品寄禄官为起点,开始进入仕途。】
【第一份工作,是州军的推官。】
【这就比唐朝的县尉高了两级,干上五六年,还能升级为大理评事,或者监察御史。】
【而到了太宗时期,状元的仕途起点,变成了从八品的寄禄官,很多能直接当上大理评事或者将作监丞。】
【比起明清,虽然起点也不算很高,但升官快,都有光明的未来。】
【两宋状元加起来共118名,其中有8个官至宰相。】
【代表人物就是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文天祥,文少保。】
【还有18人,干到了参知政事,或者三司使等顶级高官。】
【算上其他官至执政的人,宋朝官员中超过六成,最后都当上了朝廷大员。】
大宋时空位面。
宋太宗微微颔首。
看着宋朝文官的光明前途。
心里相当自得。
这才对嘛。
都考到状元了,这待遇不得拉上来吗?
“学问做得好,便说明心中有沟壑,有睿智之心,自然能跟朕一同治理天下!”
……
另一边。
文天祥面容苦涩。
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状元身份,得到玄幕的宣讲而感到快意。
“如今山河破碎,国将不国,已经到了最危急之时。”
大厦将倾,难挽颓势!
“就算是个状元,又有什么所谓的?”
他摇了摇头。
【状元地位上升,除去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外,也因为进士这个身份的性质出现了变化。】
【武则天曾亲自主持进士考试,这被认为是皇帝主持殿试的先例,但这并非正式的殿试。】
【直到大宋开宝六年,宋太祖发现翰林学士们录取进士时,常给学生后辈啥的开后门。】
【于是,他便亲自在讲武殿,对进士们进行了复试。】
【从此,殿试或者说廷试取士,成为了惯例,一直延续到了大清废除科举制度。】
【而殿试之后,会在殿外直接宣布名次结果,皇帝还会亲赐袍笏,也就是朝服与手板,外加赐宴跟赐诗。】
【这不仅提升了录取的公平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科举取士的地位。】
【让进士们变成了天子门生,也让皇帝们直接掌握了遴选人才的权力。】
【令这些大官们,能清楚明白且印象深刻地记住,他们吃得是谁家的饭,当的是谁家的官。】
古人们看到这。
纷纷点头称赞。
能够做出这种改革。
正说明了宋太祖也是真心想要为国家选拔人才啊!
毕竟底下的臣子拉帮结派,互有腌臜。
但皇帝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人,所以他们在选拔人才时,倒很少会有私心的。
大宋时空位面。
赵匡胤冷哼一声。
“不亲自下场考校学生,我又怎知取中的是不是一帮滥竽充数之辈?”
“当年,在新科进士与诸科举人的召对之中,发现有好几个进士才疏学浅,应对失次,令人失望。”
“于是,朕便立马将这几人从合格名单中划去!”
后来。
在调查之下发现,那几人皆是屡知共举李昉的同乡。
便重新在讲武堂出题,考完后亲自阅卷,遂才定下录取名单。
事后,李昉等主考官也都遭到了贬谪处罚。
【从唐朝到宋朝,状元们的原产地,也出现了巨大变化。】
【唐朝北方产状元的能力,对南方是碾压态势,有籍贯可查的唐朝状元中,北方与南方的比例为49:18。】
【唐朝国都长安加上东都洛阳,这两个省加起来就出了12个状元。】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经济重心从北向南转移,此后南方的人口与教育资源开始赶超北方。】
【公元869年,江宿出现了苏州状元第一人。】
【随后,苏州在短时间内连产7位状元,蜀地、广溪等偏远之地,也陆续有了状元出现。】
【北宋生产状元最多的地方,是京东路和开封府,一共出产状元22位,两浙和湖建加起来有13位状元。】
大宋时空位面。
司马光看到这,将水瓢放回了缸中。
脸色愤愤不平道:“唐朝时期北方产状元最多,为何到了我大宋,却被南方直接碾压了?”
“进士考试录取的南方人也太多了!”
这里面,难道就没有一点猫腻?
咚!
细想之下。
他气得一拳砸在水缸上。
作为一个山溪人,他最看不得这种事发生!
【南宋偏安南方,两浙与湖建成为了状元的主要生产中心。】
【明朝重新统一华夏后,南方到教育质量,已经彻底压倒甚至压垮了北方。】
【明朝南北状元的比例变成了79:10,而清朝是99:13,其中单是江宿就出了49个状元。】
【魔都后花园昆汕,在明朝一个县就产了4位状元,超过北方许多省份。】
南方产出的状元居然有这么多?
古人们看到这。
也不免的有了相较之心。
“壮哉!我南方果然是文风圣地!”
“99:13?我北方的读书人都在赣神魔?!”
“黑幕,绝对是黑幕!”
“都怪那南宋朝!没事迁什么都啊?”
“我是宋人,我也想这么说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