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怒焰熊熊,李世民的怒气如烈火焚灼,太极殿下的文武官员们即使未浑身颤抖,皆噤声无语,无人胆敢此刻触怒陛下。
然而,长孙无忌并不相同,李承乾失策,便需由他出手挽救,谁让他力挺李承乾接任储君之位呢?
“微臣冒死启奏,此事既已昭然,实乃有人蓄意诋毁程公子也!”
“储君为大唐忧患,或是一时心急,善意之举反生弊端,请陛下明鉴。”长孙无忌上前一拜,恳切言道。
“善意之举?怕是急匆匆告状,连查明真相也顾不得了吧!”
李世民傲然落座于龙椅之上,无心听从长孙无忌的分辩,言语间锋利如刀!
其实李承乾控诉程处佑,对李世民并非掀起轩然大波,朝廷中这样的争执比比皆是,每日都有人为之受罚。但是李承乾乃他亲子,当今储君,未来江山主宰,未经调查仅凭手下一面之词即断定是非的太子,无疑令人质疑。
更何况,李承乾得知消息之迅速,居然超过李世民,后者也只是刚临早朝前,得到了那份献礼的清单。
不过差别在于,李承乾之言必定有所预谋,故可推断他获取信息的速度必超越李世民。
实则李世民揣测有误,那载满七个箱子的金吾卫队伍,为保礼物不受损,行速明显放缓。而程处佑事先交代务必谨慎,便是为了延迟李世民获知消息的时间,比其余势力滞后些许。
未曾料到,途径长安附近,赵城竟派快骑将一名金吾卫紧急送到长安,早朝之前亲呈清单与程处佑的书信,递至李世民手上!
正是程处佐一封家书,让赵城知晓了这一切,也因此李承乾发言时,一旁的程咬金毫无紧张之色,反倒有些窃笑。
这李承乾,果真对程处佑束手无策,毫无应对之计。
“父皇,儿臣轻信奸佞,心急所致,还请父皇莫怒!”
“然程公子提拔商户之举,定襄城的确传得沸沸扬扬,此事商家皆知,不会有误!”
李承乾焦急地反驳。
房玄龄端坐一侧,摇头轻叹,此番他首次感受到当今储君竟这般愚笨。同时,他心中不得不感叹,程处佑确为智者。
程处佑尽管先实施计划,后却如实奏报予李世民,并以无法抗拒的理由说服了他。此事唯有李世民、房玄龄和程处佑三人知晓,已足够周全。
李世民原先打算是让程处佑回京后再详述,届时定襄城的进展足以见证效果,到时再游说群臣更为易行。
哪想竟被李承乾先行捅破了窗户纸,让李世民陷入困境,颇显窘迫。
“呵,未想到太子还为此忧虑,想来之前程处佑所为,你一毫教诲也没吸取呀!”
李世民仰望天空,为何时光荏苒,李承乾依旧无所长进呢?
对他而言,李承乾无需聪慧过人,即使稍显懦弱也无妨,届时留下的臣子定会助他决策,为他铺设最好之道。然至今,李承乾竟仍保持原有样子,令李世民倍感失落。
长孙无忌闻此,眼前陡然一片昏暗,李世民此言之意已明,当初程处佑如何对你告状,你可从其行径中看出端倪了么?如今他又这样做,怎会留下把柄让人抓取?
“陛下……” 长孙无忌欲言又止。
“辅机,太子已成人,有些事务该学着独立思考了。”
李世民一声中断,令长孙无忌识趣地闭上了嘴。他知道,今日李世民决定亲自教训太子。
“尔等认同太子所言,可一同陈述,朕自会解答!”李世民袖摆轻扬,威压悄然弥漫,诸臣内心均被压得沉甸甸。
帝王之气,赫然彰显!
大殿上沉寂如死,无人敢出声反驳。毕竟谁也不傻,此刻若站出来和李世民唱反调,岂非寻死之道?
人若少数,李世民后续定会一一清算;若是多了,岂非让李世民怀疑他们意图篡位?
所以此刻沉默,乃最睿智的答案,无可挑剔。
“好,既然众大臣没有疑问,那朕就单独问太子一些事。
首当其冲,程处佑所做一切并非自作主张!他均有上表禀奏,太子可清楚了?”李世民话语冰冷,寒彻心扉。
李承乾面色愈发惨白,如今他终理解为何长孙无忌一再告诫自己远离程处佑了!程处佑行事总预埋后路,而且牢不可破!
“其次,朕接纳他提议的理由很简单—— 一切都是为了社稷,为了大唐!商贸兴旺将带动人流,定襄城尚在百废待兴之时,人丁稀少,急需众多民众。”
“一旦商业发达,那些摇摆不定的百姓会聚集于定襄城,只要人口充裕,守备军力自足。那时,定襄城永固为大唐领土,他人觊觎不得!”
“如今…… 你可明白其中深意了?”李世民目光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