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往边上一看,张辽已经率几十名士兵攀爬到了城墙上,离他不到三十步。
张辽瞪大双眼,咬着牙,抿着嘴,急步往朱治身边奔来。
似乎看到文台公在跟自己招手,朱治深吸一口气,心想:“这次,伯符终究还是托大了。”
领着剩余的预备队,大步向前与张辽战在一起。
远处的徐庶望见张辽只率几十人,就一往无前的突杀朱治,吓了一跳,他知道张辽很英勇,但步战毕竟不比骑战,灵活度没那么高。
于是,他让人大喊:“敌将被杀,敌将被杀!”
负责拦截的敌人也往后看去,看到自己的将军虽然还没死,但源源不断的刘军士兵,一直在往那里进攻,没人支援的话,死亡是早晚的事。
思想灵活的人,看着周围的战局,觉得己方战败已成定局,就开了小差。借机做了逃兵。
徐庶又鼓舞自己带着的私兵:“此战若胜,要田给田,要钱给钱,我以卫将军的名义起誓。”
城外的刘军已经跨过护城河,通过已经无法关合的城门,迅速的往城楼上攀爬。
南门的孙策军将士就靠着一口气吊着了,此时朱治靠着人多势众,勉强维持着战线。
随着刘军士兵的增加,在张辽疯狗一般的攻势下,他越来越觉得,难以再维持阵线了。
“主公,为何援军还不来。”朱治望着远处城内的火光,叹息一声。
“老将军,交战时,分心可不是好习惯!”张辽狂笑着,挥动着手中的刀,狠狠的劈下去。
此刀是李云在徐州让工匠,反复捶打锻造的,锋利破刃,朱治的武器抵挡不住,应声而断。
“文台公,等等我,治去寻你了!”朱治闭上眼睛,刀很快,没有感受到痛苦。
朱治被斩杀,帅旗被砍断,南门终于被刘军拿下。
远处的朱然似乎心有所感,往南门处望去,只见朱治的帅旗从高高的城墙上,率了下去。
“父亲!”朱然率军赶紧往南门赶去,此时所谓的将军府,已经被他抛在脑后。他要报仇,要杀了仇人给自己的父亲报仇。
被私兵骚扰的倍感难受的孙策,看到南门的帅旗落地,大吃一惊,脸色一白,不再与这些私兵做纠缠,迅速往南门赶去,希望能来的及。
可陆议却不给他机会,让私兵迅速咬住孙策军,不让他们撤离。孙策大为恼火,却没办法,只能艰难的向南门行进。
此时,徐庶与张辽胜利会师,来不及统计伤亡,徐庶带兵守住南门,张辽率兵入城与孙策进行巷战。
孙策军因多次败于刘军,军中已经有恐刘之风,刘军大队入城,城内到处喊:“刘军十万大军入城,后还有大军五万。”
最终军心溃败,很多战斗都一触即溃。
局势逆转,朱桓也率私兵追着刚才的孙策军打,发泄刚才被追着打的怒气。
孙策想组织起巷战,但局势败坏,难以再维持。
程普劝住上头的孙策,让赶紧撤离,如果再晚的话,走都走不了。
无奈之下,孙策只好率兵把家属接到,从西门撤出城。
张辽率兵在城内绞杀乱军,有人来报,孙策已经从西门撤离了,私兵不敢追。
权衡利弊后,吴县以下,没必要在节外生枝了。
遇到骚扰城内的百姓的私兵,张辽直接斩杀,并派出军法队,去监督城内的治安。
突然,前方发生冲突,张辽走上前,看见刘军与私兵在对峙,叫来军法官,询问发生了什么。
军法官讲这些私兵,攻破民宅,抢夺财物,按律该斩。
张辽上前问:“违反军令,为何不协助捕捉,反在此拒捕。”
一青年将领走了出来,行礼:“并不知道卫将军将令,故是第一次冒犯,希望能够重新发落!”
远处传来徐庶的声音:“莫要冲突!”
那青年将领看见徐庶过来,大喜:“徐从事,我部委实不知,卫将军的军令,望能从请发落。”
徐庶走到张辽面前:“文远将军,这是我的问题,没有提前把军令给他们宣读。等战役结束,鞭刑五十,先记下。”
瞥一眼徐庶,张辽沉着脸说:“既然徐从事替他们求情,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徐从事,没有通知,鞭刑五十,那他们也跟徐从事一样,鞭刑五十。可愿意?”
徐庶瞥见朱桓还想要争执,连忙上前拉住他:“休穆,莫要在说了,这吴县也是你的桑梓地,怎么让人随意劫掠。”
“我并非在为这几个畜生说话,而是为从事打抱不平,从事千辛万苦,方能攻破此城,岂能为此事,而受鞭刑呢?”朱桓急声说。
“功是功过是过,不能混为一谈。休穆,你今日立了大功,我会给你向左将军请功,率你的人回去吧。”
徐庶把朱桓劝走后,走到张辽面前:“可抓到孙策军幕府人员?”
“找到来不及逃跑的几人,不过还没确认是谁。”张辽与徐庶并肩往回走,“只是让从事受罪了。”
“无妨,此事一出,吴县的人,肯定会大不一样,不敢再轻易触犯我军的政令了,我受这点小小的罪,完全划得来。”徐庶笑着说。
翌日,张辽亲自找个比较醒目的位置,把徐庶的官职都讲了一遍后,然后又讲了犯的过错,鞭打徐庶五十鞭,屁股都打烂了。
吴县人见刘备军中如此高官,犯错都要鞭刑,而且是因没有帮助百姓,人人侧目,世家震惊。
然后张辽借机把军令与政令都讲了一遍,吴县的治安直接上升一个层次。
徐庶被人抬到屋内,顾雍等人赶紧来拜见。
“顾先生,我来吴县前,军师曾吩咐,如若你能拨乱反正,吴县城破时,让你当吴县长。”徐庶昂着头说。
“多谢左将军厚爱,我瑾受之。”顾雍起身接过丁奉呈上来的官印。
“伯言,休穆,军师说,让你两人到句容去寻他,他要大用你们,不知可愿意否?”徐庶转向两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