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也愁啊,班里不仅有省状元,还有明星似得人物杨雪。
每年都有学生满腔热血的来报到,然后干半个月活就该哭着要转专业了。
比起其他学科来,农业就是自带一股淳朴的感觉。
也没办法整的高端精致。
学校就算把实验室装修搞得和国外实验室那么高端,里面也得种地。
这做农业就得脚踏实地,跟土地手把手的打交道才行。
手上脚上没茧子还算啥农业人,每年春耕秋种也是无法避免。
当然,于老师也不会区别对待,不管你长相如何,多白净,来吧你就。
先从认识九种禾本科植物开始!
小麦水稻认识的不少,除此之外,还有大麦、燕麦、黑麦、谷子、玉米、高粱和糜子(méi)
八十年代种高粱的还很多,等到九十年代末,高粱在北方的地位就大大不如玉米还有小麦了。
同学们都来自五湖四海,课堂上的趣事也不少。
南方的孩子们一眼就能认出来水稻,那边种稻子,山地还能种玉米和花生。
北方的孩子们则是对小麦更熟悉些。
杭景书家乡在冀北,那里属于华北中原地区,有河的地方也能种水稻,所以水稻小麦都认识。
这点倒是超出了班里许多同学的认知,连宋越都很惊讶:“小杭,没想到你还认识这么多秧苗呀。”
杭景书觉得很莫名:“我家就是农村的,这些当然都能认识。”
在大学上课,自然就不必一板一眼的,于老师把这些秧苗都摆在中间的大课桌上,让学生们挨个分辨。
杭景书她们正好和杨雪几个人分在一组。
听杭景书说自己是农村的,杨雪还很惊讶:“你竟然是农村的?”
听她这么问,杭景书就觉得更奇怪了:“对呀,我老家就是冀北农村的。”
不仅是农村,还是小山村。
杭景书说自己是农村的,就连一个寝室的温城都有点不信。
就杭景书现在穿的这些衣服,哪里能看出来是从农村出来的?
农村孩子大家谁没见过,就没有像杭景书这么白净的。
而且她穿的平时吃的,看起来都和农村人半点关系也没有。
杭景书大汗,王四兰在闺女上学前,像是发泄般的给闺女买了好多衣服。
复读的时候你艰苦朴素,这回上大学就没必要了吧!
连衣裙买!
衬衫裙买!
牛仔外套,花边衬衫还有现在流行的各种海魂衫,条纹衫买买买!
本来王四兰还想给闺女买几件花衬衫,被杭景书坚定的拒绝了。
她是来徽农大上学的,不是来当花蝴蝶的!
从入学开始,杭景书只拿出来几件衣服换着穿,她自己觉得已经很低调了!
但王四兰买的东西可不止这些。
还有海鸥牌洗发水,郁美净擦脸油,白玉牙膏,这些每天都要用的东西,大家洗漱都在一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让其他人很难真的相信杭景书是农村的。
同样是同村人,你看人家崔艳阳。
健康小麦色的肌肤,骨架宽大看着就很能干的样子。
而杭景书因为一直在严家干活,整个人看起来很纤细。
而且崔艳阳还申请了补助,杭景书根本没参与。
宋越咋舌:“我们都以为你是在低调融入我们呢。”
杭景书十分无奈:“我真的没有。”
现在大学生都有补助,农村户口的申请很简单,但杭景书不打算去凑那个热闹。
那是给生活比较困难的同学用的,她家里现在也不缺钱,没必要去争这个名额。
要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
于老师看大家讨论的话题越来越歪,赶紧轻咳两声提醒:“大家多注意分辨秧苗,其余的下课再讨论!”
凑近了看才发现,杨雪长得确实漂亮,带着股独特的学术气质。
而且人家看起来好像是娇滴滴的大小姐,其实基础知识比谁都扎实,认秧苗一人一个准。
甚至还能延伸说出不少植物特性来。
要不是手边没有笔,杭景书甚至想把她说的这些都记下来。
八十年代的大学内,学术氛围还是很重的。
别看农业大学看着不起眼,其实落实下来不管是分配工作,亦或者是读研读博都有很好的出路。
农业一直都是朝阳产业。
毕竟民以食为天,只要有土地,就离不开农业。
班里的同学,有的想当科研家,有的想当实干家。
杭景书的目标很简单,学以致用回家搞大棚种植。
比起投入科研事业,杭景书更喜欢赚钱的快感,一分一分落在手里,都是踏实。
好多人都觉得自己来这上学可惜,但其实杭景书很明白,来这上学,为的不是冲击多高多厉害的学术高峰,而是她需要去学习怎么种大棚!
教室里的这些同学,在未来可能会成为xx局的领导, 又或者是xx实验室的博导,但杭景书从一开始制定的目标就和大家不太一样。
她是来赚钱的。
她的目标就是这么俗!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为啥让人这么羡慕?
因为国家会给分配工作!
农民想要转变身份,就得供家里的孩子上学。
现在只要孩子也有大学上,就会有更多的福利。
国家给大学生分配工作,分配房子,每月定时定点发工资,还有医疗免费等各种福利。
改革开放的风才吹了没几年,现在个体户被铁饭碗看不起是很正常的。
士农工商,看顺序就知道商人的地位现在就是这样。
你有钱咋了?
和吃国家饭的人比起来,现在干个体户的社会地位就是低。
改变要慢慢来,杭景书觉得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