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世纪80年代国内交换生(这里主要指国际间交换生,国内高校间交换生在80年代较少且不成规模体系,以下主要以与国外交流情况为例)一些常见的情况和操作方式等:
选拔主体和流程方面
学校层面:
1. 一般是国内重点大学与国外大学有合作交流关系。
2. 选拔主要在学校内部进行,通常由学校外事部门、相关学院等负责组织。
? 学校发布交换生项目通知,一般会对目标交换学校、专业要求、外语水平要求(如英语通常要求大学英语成绩优异等,有的学校如果有与非英语国家交换可能会要求相应小语种能力)、学习成绩(一般要求成绩在班级或专业排名比较靠前等)、综合素质等作出规定。
? 学生自主报名申请,提交成绩单、个人陈述、推荐信(一般由专业老师等撰写)等材料。
? 学校组织选拔考试(有的会有外语笔试、口语面试等环节),综合各方面情况确定初步人选。
国家层面(较少情况):
如果有一些涉及国家层面的少量交换生项目(比如与友好国家特定领域人才交流合作培养等)
1. 相关部委发布通知到高校等单位。
2. 高校等单位推荐人选,再由部委组织评审等流程确定最终人选。
资金和费用方面
学校合作项目
1. 部分是对方学校会提供一些奖学金或者减免学费等优惠条件,学生自己负担生活费用、往返交通费用等。
2. 学校自身可能有少量的经费支持学生(比如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可能会给予一定的补贴用于交通等)。
3. 学生家庭自行承担大部分费用(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话)。
国家层面项目
国家可能会提供奖学金或者一定的资助用于学生在外的学费、生活费用等(但如前面所说,这种较少)。
其他方面
手续办理
1. 获得交换资格后,需要办理护照等出国证件。
2. 学校外事部门协助办理相关学校的入学手续、交换生身份确认手续等(如成绩单等材料的公证、向对方学校提交各种申请表格和材料等)。
3. 有的还需要办理相关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证明(如果对方国家要求的话)。
学习安排
1. 通常学生在国内学校所学课程与国外交换期间课程可以进行一定的学分互认转换。
2. 学生到国外后按照对方学校的课程安排和要求进行学习和考试等。
管理和沟通
1. 国内学校一般会安排指导老师或者管理人员与交换生保持一定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国外的学习生活情况等。
2. 交换生在国外遇到重大问题通常会联系国内学校的负责老师寻求帮助和协调解决。
以下是80年代国内高校之间交换生大致可能的一些操作方式和相关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和现在比起来肯定不够体系化和标准化):
前期沟通和合作建立阶段
1. 高校之间的联系:往往是通过教育系统内的会议、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等,高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和一些行政管理人员相互结识并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2. 意向达成:有合作意向的高校之间经过多次协商,确定在某些专业开展交换生项目等初步意向,签订一些较为简单的合作备忘录或者初步协议等。
选拔阶段
1. 信息发布:在本校通过校内张贴公告、在相关专业的系办公室传达等方式,告知学生有交换的机会以及大致的要求(如专业范围、学习成绩大致标准、思想表现等)。
2. 报名申请:学生自主向所在院系提交书面申请,表明自己的意愿。
3. 选拔确定:
? 学业成绩:学校参考学生的以往学习成绩,一般是主要课程成绩,可能是看排名或者平均分等。
? 综合考察:院系老师组成评审组,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表现、日常行为规范等进行评估。有时可能还会有简单的面试环节,了解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交流意愿等。
? 确定人选: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最终的交换生名单,并在学校内进行公示。
交换前准备阶段
1. 手续办理:
? 学籍档案方面,学校内部会进行相应的标注和登记,记录学生的交换状态。
? 可能会准备一些简单的身份证明材料或者交换学习证明等,以便学生到对方学校后使用。
2. 信息沟通:
? 派出学校会向交换生介绍对方学校的基本情况,如校园环境、学校管理规则等。
? 告知交换生在交换期间本校的一些要求,比如可能需要定期和本校联系汇报学习生活情况等。
交换期间
1. 接收安排:
? 接收学校根据收到的交换生名单和相关材料,安排学生的班级、住宿等。
? 可能会组织简单的欢迎仪式或者交流活动,让交换生尽快熟悉新环境。
2. 学习管理:
? 交换生按照接收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要求进行学习,可能在选课上会有一定的协调和指导。
? 学习成绩记录一般是接受学校的教师进行评定,可能是纸质记录。
3. 生活保障:交换生在学校食堂就餐等,生活上遇到问题主要向接收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如宿舍管理员、辅导员等)反馈解决。
交换结束阶段
1. 学业认定:
? 交换生将在接收学校取得的成绩、学习证明等带回本校。
? 本校根据之前的协议等对交换期间的课程和成绩进行认定,转换为本校的学分等。
2. 经验总结:交换生可能会被要求写一份交换期间的学习生活总结报告,学校也可能会组织交换生进行交流分享会等,为后续的交换项目提供经验等。
国内高校交换生的时长通常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一学期(约4 - 5个月):这是比较普遍和常见的一种交换时长安排。比如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等的“全国出版学科共建院校学生交换生项目”首批交流时间为2023年秋季学期(一学期)。浙江工商大学与浙江财经大学之间2019 - 2020学年的交换生项目中,有专业是交换时长1学期。
一学年(约8 - 10个月 ):也是较多高校采用的时长模式。例如重庆大学学生到接收学校学习期限可以为一学年 ;2018秋季赴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交换学习项目时长可为一学年。
其他时长:
? 有一些短期交流项目可能存在1 - 2个月,甚至更短(比如寒暑假交流项目等),但严格意义上这种可能不算完整的交换生项目。
? 还有一些不太常见的如1.5学年等情况,但非常少。
此外,现在也有一些高校在探索灵活的学期分段式交换,比如在一个学年内分成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在不同学校学习等,但还没有成为主流交换生时长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协议、不同专业、不同项目背景下的交换生学习时长可能存在差异。
以下是国内高校交换生选拔的一些常见标准和考虑因素,但不同高校、不同项目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一、学业方面
1. 成绩要求:
? 通常要求具有相对较好的学业成绩表现,如累计平均学分绩点达到一定标准(如3.0、2.5等 )。
? 重点课程(如专业基础课等)成绩优良。
? 有的高校会规定无不及格科目。
2. 专业匹配度:
? 对于接收学校提供的交换专业,优先选拔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生。
? 部分高校对于跨专业申请的学生可能会评估其在目标专业领域的先修知识、学习能力等。
3. 学术潜力:
? 例如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者、有科研项目经历、发表过学术论文等的学生可能优先。
二、综合素质
1. 思想道德品质:
? 品行端正,遵纪守法,无违规违纪记录。
?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 身心素质:
? 身体健康,能适应交换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学习强度。
? 心理素质良好,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3. 能力素质:
?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
?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便能较好地融入新环境。
? 语言能力(若交换学校所在地语言特殊或交换学习中有特殊语言要求时 ,如英语交流能力、少数民族语言能力等)。
三、其他方面
1. 年级限制:
? 有的项目会明确规定从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中选拔。
2. 特殊要求:
? 如对于一些艺术类专业交换,可能会有艺术特长、相关作品等方面的要求。
? 某些高校交换项目可能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特殊的支持政策或要求提供家庭经济情况说明(涉及费用承担等)。
3. 面试表现(部分高校):
? 如果高校设置了面试环节,学生在面试中的综合表现(包括对交换学习的理解、目标规划、个人形象和礼仪等)也会纳入选拔标准。
4. 学校整体发展需求:
? 从学校宏观角度出发,可能会考虑学科平衡、专业平衡、学生性别比例等因素,以促进全面发展和多元交流。
5. 报名材料完整性和真实性:
? 提交的申请表、成绩单、承诺书、推荐信等材料齐全、规范且真实有效。
在20世纪80年代,负责招商相关事务(当时还没有形成像现在体系化的大规模全面招商概念和部门设置等)的部门在不同层级和地区有以下一些相关或涉及的(但不一定有专门统一叫“招商部门”):
国家层面(逐渐发展阶段):
? 商务部(当时主要负责对外贸易等相关事务,其下属相关机构等在对外经济交流合作中涉及一些外商投资服务等工作,1990年商务部在外国投资管理司下设了投资促进处算是相对更明确指向投资促进等事务的开始)
地方层面(举例一些常见的):
? 地方政府的经济委员会(经委):负责统筹协调地方经济发展工作,包括一些项目的引进和协调等。
? 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如果是沿海等开放地区较早有相关机构设置) :负责进出口贸易以及和外资企业的一些联系等工作。
? 有的地方政府会临时成立一些类似经济协作办公室(经协办)等临时协调机构来负责一定区域经济合作、引进外部资源等工作。
到90年代开始,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发展和重视,各地开始逐渐明确和完善专门的招商机构和部门等。
在20世纪80年代,政府招商引资主要有以下一些方式:
1. 政府组团出访推介:
政府组织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或者境外去举办投资洽谈会、推介会等,宣传本地的资源、政策、项目等。不过这种方式在当时也存在信息传递效率相对较低、成本较高等不足。
2. 经济技术协作交流:
通过与其他地区建立经济协作关系,互相考察交流,促进项目和资金的流动。比如达成一些原材料与加工生产地之间的合作,在此过程中吸引相关投资。
3. 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区等特殊区域:
虽然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在80年代中后期才逐步兴起,但在一些沿海开放城市等逐步设立特殊区域,在这些区域内实施优惠政策,以吸引外来投资和项目落地。
4. 人脉资源利用:
? 本地在外的成功人士、华侨等:通过与他们的联系,鼓励他们回乡投资建设。
? 与一些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交流,通过他们的关系网络等引入一些与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的项目和投资。
5. 以会招商:
举办商品交易会、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吸引国内外的企业和投资者参加,在活动中寻找投资合作机会。例如广交会等在当时就发挥了一定的招商引资作用(当然广交会更多是贸易促进,但也会带来投资机会)。
6. 优惠政策吸引:
? 税收优惠:承诺一定时期内的税收减免等。
? 土地优惠政策:如土地出让金优惠、土地使用年限优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