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第一次上门大多都是这样。
面对喜欢的姑娘,不管带多少东西上门,总觉的不够郑重。
别看肖然两只手满满当当,心里却总觉得气虚。
人既然来了,自然不能把人家轰出去。
杭景画听见动静也都过来。
诶呦。
杭景画眼神亮了亮,暗地里给妹妹比大拇指。
不说别的,小伙子长得真不错。
肖然进门就是一通寒暄,拿的东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价值。
王四兰把杭景书拉到屋里问话:“不是说简单送你回来吗?”
这架势,拎的东西都跟男方第一次上门差不多了。
杭景书也很郁闷:“钱放在他包里,我也拦不住啊。”
说实话,这也超出了杭景书的预料。
怎么莫名其妙的,就到了这种情况。
两方凑一块,本来是件简单吃个饭的事,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正式起来。
杭仁山那边,仔细打量肖然。
王向春立刻明白老丈人的意思,掏兜递过去一根烟:“兄弟,来一根?”
肖然笑得很开心:“哥,我不抽烟。”
赵东来也笑嘻嘻的凑过来:“那一会咱们喝点。”
这个肖然倒是停顿了下,露出个谦虚的笑:“那行,我一会跟着喝点。”
不抽烟,会喝点酒,这倒是比较符合肖然的年龄。
小金宝和妹妹在院子里玩,俩人都对这个新来的大哥哥很感兴趣,躲在母亲后面悄悄看肖然。
等杭景书从房间出来的时候,就发现肖然没在院子里。
“爸,肖然呢?”
才说几句话的功夫,怎么没人影了。
王向春倒是笑得挺自得:“刚才你姐说家里没酱油了,肖然自告奋勇去打酱油,爹拗不过,就让他去了。”
哪有让客人上门后出去打酱油的道理。
王向春跟杭景书挤挤眼:“小妹,这事你甭管。”
都到这份上了,杭景书也不好把姐姐姐夫们轰走,一顿简餐,愣生生吃成了家宴。
等肖然回来的时候,杭景书才明白他为啥要出去。
肖然不仅拎回来一瓶酱油,另一个手里还拎着一大袋子小孩爱吃的东西。
散装的小动物饼干、果丹皮、花生糖,甚至还买了几瓶巧克力香槟。
王四兰看到瞬间就急了:“你这孩子,买了那么多东西咋还买,瞎花钱。”
肖然被王四兰这么说,不仅没有不高兴,反而咧嘴笑得很开心:“婶,我之前没想到大姐、二姐们也在,这都是给孩子买的,不费钱。”
杭仁山默默抽着烟,心里却自己犯嘀咕:谁跟你大姐二姐的,臭小子还挺不客气。
每个老父亲对于闺女找对象这件事,都有种莫名其妙的酸味。
主要这对象出现的太快,太意外了。
前两次嫁闺女,俩女婿都是杭老爹在眼前看着,说是亲手选出来的也不为过。
到了小闺女这,却猛然出来一个肖然,让杭老爹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
说是没有准备也不算,暑假时候他吃过人家送来的桃子呢。
杭老爹心里一股一股的往外冒着酸水,尤其看闺女那么关心肖然,老父亲这心啊,瞬间碎成了七八瓣儿。
等到吃饭的时候,肖然自然免不了被拷问一通。
几杯酒下肚,肖然面不改色,说话仍然条理清晰,连眼神都不带飘忽的。
男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很简单,几杯酒下肚,赵东来就已经开始跟肖然勾肩搭背,顺带不经意的问些大家想问的问题:“兄弟,你这来一趟也不容易,家里还有不少事要忙吧。”
小妹带人回来,大家虽然吃惊,但更多的还是愿意为了杭景书着想。
国人就是比较含蓄,什么事都喜欢拐着弯的问。
肖然既然来了,就已经是做好了被问这些的心理准备。
他放下酒杯,眼神真诚的看了在场的人一圈,才缓缓开口说道:“我爸妈是军人,前些年反击战的时候牺牲了,现在就我一个,听说还有远房亲戚,只不过我从小就没见过。”
……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沉默了,军人在普通人心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尤其还是参加过战斗的军人。
看到肖然如此笑着说出这些,大家心里都难免跟着心酸了一把,就连杭仁山也难免面露吃惊。
王四兰听到肖然十几岁就没了爸妈,家里还没有亲戚,瞬间就觉得这孩子真可怜。
小闺女还窝在怀里撒娇的年纪,肖然就已经要处理父母的丧事了。
在场的别提肖然,就连杭景美、杭景画姐妹俩,都还没经历过这种事。
虽然家人牺牲了有抚恤金,但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有什么比爸妈的陪伴更重要的。
没有什么亲戚,也就代表着在村里要受很多苦,孩子小,别有用心的人就更多。
小时候肖然过的什么样的日子可见一斑。
不过杭仁山也觉得有些奇怪:“你家没亲戚,也应该被接走吧。”
现在对待烈士子女的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像肖然这种爸妈全都不在的情况,应该更有人来安排去处才是。
养个孩子才能费多少钱,肖然肯定每月还能领到抚恤金,而且未成年的孩子也需要监护人,咋可能直接就让肖然一个人在村里混。
怎么想都觉得有问题。
面对杭仁山的疑问,肖然轻笑解释:“我当时已经不小了,没必要再去别人家适应家庭,周围的邻居都还不错,没必要多折腾那几年。”
肖然无疑是聪明的,在十几岁孩子都能当家的年代,肖然的岁数的确大了些。
即使去了爸妈的战友家里,也不见得会有多好的待遇,没准反而会收到更多的欺负。
大院的孩子们可不跟你讲这些道理的,烈士子女咋了,该动拳头就动拳头,有些个兄弟就是打出来的情谊。
肖然从小在村里都混得熟了,人也长大了,大可不必再去适应新的环境。
就是到了那边,能选择的路子也不多。
爸妈已经去世了,肖然最想要的,当然是好好活着,组建自己的家庭。
记忆中的那些温暖时光愈发模糊,肖然在饭桌上穿过几个人看向同样看着自己的杭景书,眼眸中带着几分期待的温柔:“我这次来的突然,给大家添麻烦了。”
他很喜欢杭家的氛围。
通过杭家才知道小杭身上那股独特的气质从何而来,是他曾经期待很久的温暖和气。
找到一个心爱的人,能够长长久久的相依相互照顾,是肖然期待已久的事。
人活一辈子,能够简单平安的寿终正寝都是最好的了。
思绪蔓延间,王四兰提醒肖然吃菜:“孩子多吃点,这个菜不常见。”
推到肖然面前的,是一盘冬天不常见的凉菜。
黄瓜拌猪皮冻。
黄瓜鲜嫩水灵,明显不是老黄瓜,脆嫩的口感让家里人都感觉很新鲜,配上自家做的猪皮冻,再拍上几瓣蒜,就是顶好的下酒菜。
肖然和杭景书是同学,自然是识货的:“这是……大棚黄瓜?”
学校1月份放假,还没到小年,最近杭仁山确实很忙。
主要是黄瓜和西红柿卖的太好了。
他跟宝柱俩人根本都不用费劲吆喝,几乎是采摘下来到农贸市场就直接抢光了。
冬天的大棚菜能卖多少钱?
一开始杭仁山还觉得云里雾里,卖了三块钱一斤,当时虽然有不少人咋舌,但是买的人仍旧不少。
结果第二天,3元一斤的黄瓜差点没被抢光了!
当初看着黄瓜一点点长起来,杭仁山和林宝柱心里是真的高兴。
可也发愁啊,也要真的卖不出去咋办?
俩人没门路,就只会摘下来扛着筐到农贸市场去卖。
3块钱直接就被抢光了!
最后甚至还有加价要买的。
这简直是出乎意料。
林宝柱根本不敢相信,他跟杭仁山俩人商量了几天,最后提价卖到了五块钱一斤。
结果,还是根本不够卖!
这生意做的太简单了,每天只要把黄瓜放到农贸市场,然后等着收钱就行了。
因为卖的太好,杭仁山基本都没机会拿回家吃,今天算是特例。
黄瓜这一茬卖完了,剩下的还得再长几天。
他跟林宝柱就住在大棚旁边的小屋里,每天天不亮就得观察大棚里的黄瓜和西红柿。
看着天气掀开草帘,太热了还需要散气,搞大棚可真不是个简单的活计。
幸亏林宝柱也有初中的学历,俩人不明白了,就捧着杭景书留下的书研究,还得经常给杭景书打电话。
加上杭仁山本身就有多年的种菜经验,这才磕磕绊绊的伺候好了大棚的黄瓜。
日照不足爱黄瓜就爱弯曲,从开花、授粉到除虫,采摘,杭仁山这半年过得是又累又开心。
看肖然被震住的模样,杭仁山笑了笑:“都说这学以致用嘛,闺女有出息,我这个当老爹的也得跟上不是。”
肖然是真的没想到。
随后他站起来特别人认真的敬了杭仁山一杯酒:“叔,这杯酒敬你,你真厉害!”
王向春看的直咂舌,这小子,酒量深不可测啊。
都说鲁东汉子会喝酒,这回算是真的见识到了。
肖然从开始到现在最少喝了得有半斤了吧,愣是一点事没有。
杭家两个女婿对视,这个真灌不动。
面对肖然如此郑重的敬酒,杭仁山自然不会推拒。
肖然从进门开始,大家对他的打量就没停下来过,酒过三巡,也只能夸一句,这孩子说话办事是真对劲。
吃饭到最后,肖然即使喝了不少酒,仍旧眉眼清亮,走路也不打晃,还帮着大姐夫王向春抱着小金宝到了门口。
出门冷风呼啸,吹散了些许酒意,众人都随着夜晚的寒风精神一凛。
王向春晕乎乎接过已经要睡着的儿子,对着站在门口的众人摆手:“快进去吧,我们也走了。”
他们夫妻俩是骑自行车来的,现在时间还不算晚,赶9点能到家。
杭景画那边抱着小闺女,也扶着颤巍巍的赵东来准备回家。
肖然顾得上左边,就顾不上也右边,大个子左右扶着人的样子也有些滑稽。
王四兰几个人看的直皱眉,最后还是杭仁山开口:“行了行了,这么晚回去干什么,直接在这睡得了。”
又都不是外人。
不过杭仁山在看到肖然的那刻,还是把这句话咽了回去。
王四兰想想就觉得心酸,索性直接开口挽留。
忘了这还有个半外不外的人呢。
王四兰看出来了杭仁山的犹豫,直接开口:“肖然也喝了不少酒,招待所里的不近,也跟着住下吧。”
现在这种事不少见。
大过年走亲戚喝多了兄弟五六个睡一个大炕的事很常见,只不过多了一个肖然罢了。
本来孩子的身世就可怜,再让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去招待所睡?
王四兰想想就觉得心酸,索性直接开口挽留。
砰—!
不远处有烟花炸开,荧光四散间,杭景书看清了肖然愕然且惊喜的脸:“可以吗?”
自己媳妇都发话了,杭仁山即使心里觉得不合适,也不会当众反驳王四兰的话:“多一个不算多,一块住下吧。”
远房亲戚都能住,肖然自然也能。
杭仁山知道肖然不容易,今晚也确实喝了不少,赵东来听说不用回家了,就又挪着步子准备往屋子里走。
喝多了他晃晃悠悠的险些摔倒,还是肖然身高体壮,长臂一伸就扶好了他。
闹腾到最后,几个人还是都在杭家住下了。
杭家的院子虽然够大,但收拾出来能住人的也就那么几个,最后肖然跟两个未来的姐夫挤在一个屋。
姐妹三个睡在一起,杭景画的女儿小妞妞跟着三姐妹一起睡。
小金宝则是跟着王四兰夫妻去睡。
夜色渐深,热闹了一天杭家小院也慢慢恢复安静。
第二天杭景书起早洗漱,王四兰正准备安排明天出门的事。
马上快小年了,王四兰操持着全家出去逛庙会上香。
从84年之后破四旧就渐渐不大管,现在是不提倡也不制止。
老百姓过日子总得有点盼头,上几炷香有求财和求姻缘的,谁还没点发自内心的期许,上头也算是睁只眼闭只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