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立于唐王大殿之中,周身环绕着众臣各异的目光。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斑驳地洒在他坚毅的面庞上,映照出几分无奈与决绝。
唐王李济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字字清晰,宣布着即将进行的军制改革,那是一场触及根本的变革,意图将兵权更加集中于王权之下。
“霍爱卿,你意下如何?”李济的目光落在霍去病身上,满含期待与试探。
霍去病深知,这已非个人意志所能左右,是大势所趋,亦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他微微颔首,声音沉稳而有力:“臣,遵旨。”简短四字,却似千斤重担,落在每位在场之人的心头。
张次公,这位年长将军,眼神中却闪烁精明的光芒,他望向霍去病,叹了一口气。
无需多言,张次公深知霍去病的抉择背后承载的重量,随即也缓缓开口:“臣,亦无异议。”
然而,在这片附和之声中,却有一人显得格外突兀苏建。
他挺身而出,声音虽不高亢,却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大王,臣以为军改之事,还需三思!军权分散,自古有之,乃是为了制衡,以防一家独大。若贸然集中,恐生变故,非国家之福!”
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苏建身上。
他孤身一人,面对着几乎一致的立场,却毫不退缩。
苏建的心里,藏着一个不能言说的秘密——他是刘彻安插在李济身边的暗棋。
“苏卿所言,本王了解。
但时移世易,军改乃是为了应对未来之挑战,加强国家防御。
你等身为臣子,当以大局为重。”李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不容置疑。
苏建闻言,面色更加凝重,跪下说:“臣,拒绝!绝不同意!”
李济大手一拍,怒火中烧的说:“要不要你来做这个唐王?”
大殿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李济此刻额头青筋暴起,显得格外愤怒。
他目光如炬,直射向下方跪着的苏建,心中暗自嘀咕:“这个苏建,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竟敢在大殿之上公然顶撞于我,简直是无法无天!”
一旁的韩安国,老练圆滑,一眼便看出了局势的微妙。
他深知,此刻若不站出来缓和气氛,这位一同从长安来的家伙,就要命丧于此,于是,他轻咳一声,缓缓走出队列,躬身行礼后,用他那特有的温和嗓音说道:“大王息怒,苏建将军虽有过失,但念其往日战功赫赫,饶了他这一次。”说完转头对着苏建说道:“陛下早有旨意,唐国内政军事独立自主。苏将军此番言行,或许是情急之下,未加思量。但顶撞大王,实属不该,依臣之见,当罚。”
李济闻言,眼神微动,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明白韩安国所言在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下心中的怒火,目光再次扫过苏建,最终开口道:“苏建,你可知错?”
苏建跪在地上,浑身一颤,他知道今日之事难以善了,但心中仍有不甘。
然而,面对君王的质问,他只能低头认错:“臣知错,望大王开恩。”
李济见状,心中已有计较,此时不是动苏建的时候,于是,他沉声道:“念你往日功勋,本王罚你闭门思过三月,期间不得参与任何朝政之事,望你借此机会,好好反省自己的言行。”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顿时松了一口气。
苏建虽心有不甘,却也知这是最好的结果,连忙磕头谢恩:“多谢大王不杀之恩,臣定当痛改前非,不负大王厚望。”
霍去病在一旁,始终冷眼旁观。
待李济发话完毕,他轻轻扯了扯苏建的衣袖,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再多言。
苏建心领神会,再次叩首,然后起身退至一旁。
眼见搞定这个不识时务的家伙,随后李济声音沉稳而有力的彻大殿:“自今日起,我军制将迎来重大变革。
首要者,所有将领之兵马,一律收归中央直辖,战时调遣,唯本王亲命,以绝私兵之患,强化国家统一指挥之力。”
此言一出,武将队列中虽有微澜,经过苏建之事,却无人敢言,只余下衣袂轻拂之声,回响在空旷的殿堂内。
紧接着,李济话锋一转,谈及民生与国计:“接下来,吾等需着眼长远,统计全国人口,精准施策。
城池防御,乃国家之根本,当加固城墙,增设烽火台,以保万民安宁。
同时,减轻百姓负担,削减不必要之赋税,鼓励农耕之余,更要大力发展商业,拓宽税收渠道,让商业之繁荣成为国家之新引擎。”
言及此处,李济目光扫过群臣,特别留意到文臣队伍中的微妙变化。
他继续道:“教育乃国之大计,本王决定,广开学堂之门,招募天下文士,传道授业解惑,培育未来之栋梁。此举意在开民智,兴文风,让知识之光普照大地。”
然而,此言一出,文臣之中却非全然赞同。有老臣蹙眉,直言不讳:“大王,此举虽善,但恐操之过急,学堂之设,师资难觅,且教育非一日之功,恐耗资巨大,影响国本,实乃祸国殃民之举。”
言毕,众文臣纷纷附和,一时之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李济内心一阵暗骂,一群家伙不就是害怕侵犯到你们的利益么?说的这么冠冕堂皇,以为你们一心为国呢!
韩安国立于文臣之首,神色淡然,对这一切早有预料。
他心中暗想:变革之路,从非坦途。王上决心已定,我等只需奉命行事,至于非议,自有时间去证明一切。
于是,当群臣叽叽歪歪的时候,韩安国挺身而出,朗声道:“臣愿领命,负责学堂筹建之事,确保每一项政策落到实处,不负陛下厚望。”
李济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对韩安国的信任与赞许。
李济颁布一系列改革之后,准备将第三个议题封地改革抛出,但想想还是先等一等,操之过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