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六年,岁在癸丑,时维孟春,阳和启蛰。朱标年十有九,仪表堂堂,风神俊逸。
是年,朱标始参政事。朱元璋雄才大略,以天下为己任,欲使太子早经历练,遂命诸司常事启奏皇太子。
朱标初涉政事,谨慎勤勉,虚心求教。每有奏报,皆倾心聆听,深思熟虑而后决之。
朝堂之上,朱元璋高坐龙椅,威严赫赫。环顾群臣,曰:“吾之子标,已长成人。今命诸司常事启奏太子,以观其才。”
群臣皆拜,曰:“陛下圣明,太子聪慧仁孝,必能胜任。”
朱标闻命,心中忐忑。思及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自此,诸司常事皆启奏朱标。朱标每日忙于政务,废寝忘食。
或与群臣商议国事,或审阅奏章,或考察民情。其处事公正,宽严有度,深得群臣赞誉。
洪武十年,岁在丁巳,夏日炎炎,骄阳似火。朱元璋见朱标日益成熟,遂令大小政事皆先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朝堂之上,朱元璋神色凝重,曰:“标儿已历练数载,今令大小政事先启太子处分。望汝等尽心辅佐,不可懈怠。”
群臣皆拜,曰:“陛下圣明,太子仁德,吾等必当竭尽全力。”
朱标跪地而拜,曰:“儿臣惶恐,恐有负父皇重托。然儿臣必当尽心尽力,为父皇分忧,为百姓谋福祉。”
朱标监国辅政,主张宽和之政。其见百姓苦于苛政,心中不忍,常思以宽仁之策治国。
一日,朱标与群臣商议政事,曰:“吾观百姓生活困苦,皆因苛政所致。当行宽通平易之政,以安民心。”
群臣有赞同者,亦有疑虑者。有臣曰:“陛下以猛治国,方得天下。今太子欲行宽政,恐有不妥。”
朱标曰:“父皇以猛治国,乃乱世之策。今国家已定,当以宽仁抚民,方能长治久安。”
朱标之师宋濂,学富五车,德高望重。然不幸卷入“胡惟庸谋反案”。朱元璋大怒,欲处死宋濂。
朱标闻之,心急如焚。思及师恩深重,不可不救。乃跪求朱元璋,曰:“父皇,宋先生乃儿臣之师,德高望重,断无谋反之心。请父皇开恩,饶宋先生一命。”
朱元璋怒曰:“胡惟庸谋反,牵连甚广。宋濂岂能无罪?”
朱标泣曰:“宋先生一生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无数人才。若杀之,恐寒天下士人之心。”
马皇后亦劝朱元璋曰:“陛下,标儿所言有理。宋濂乃一代大儒,不可轻易杀之。”
朱元璋沉思良久,曰:“罢了,看在标儿和皇后之面,饶宋濂一命。”
朱标对待兄弟,特别友爱。
秦王朱樉、周王朱橚等曾多次触怒朱元璋,皆赖朱标从中调解,方得返回封国。
一日,秦王朱樉犯错,朱元璋欲治其罪。朱标闻之,急忙求见朱元璋。
朱标跪地而拜,曰:“父皇,秦王虽有过错,然其本性不坏。请父皇念及兄弟之情,饶其一命。”
朱元璋怒曰:“秦王屡教不改,罪不可赦。”
朱标曰:“秦王年少轻狂,难免犯错。儿臣愿前往秦地,教导秦王,使其改过自新。”
朱元璋见朱标如此友爱兄弟,心中感动,曰:“罢了,看在汝之面,饶秦王一命。汝当好好教导秦王,不可再犯。”
又一日,周王朱橚犯错,朱元璋亦欲治其罪。
朱标再次求见朱元璋,曰:“父皇,周王年幼无知,犯错在所难免。请父皇开恩,饶周王一命。”
朱元璋曰:“周王不思进取,胡作非为。岂能轻饶?”
朱标曰:“周王本性善良,只是一时糊涂。儿臣愿与周王谈心,使其明白事理。”
朱元璋无奈,曰:“好吧,看在汝之面,饶周王一命。汝当好好教导周王,不可再犯。”
尤其是晋王朱棡触犯国法,朱元璋要治罪于他。朱标极力营救,方使其幸免。
朱标闻晋王之事,心急如焚。思及兄弟之情,不可不救。乃再次跪求朱元璋,曰:“父皇,晋王乃儿臣之弟,虽犯国法,然其情有可原。请父皇开恩,饶晋王一命。”
朱元璋怒曰:“晋王违法乱纪,不可饶恕。”
朱标泣曰:“晋王年少气盛,一时糊涂。儿臣愿代晋王受罚,恳请父皇开恩。”
朱元璋见朱标如此重情重义,心中不忍,曰:“罢了,看在汝之面,饶晋王一命。汝当好好教导晋王,不可再犯。”
在诸多弟弟们眼中,朱标是一位受人尊敬、能够和睦家族的兄长。
秦王朱樉曰:“吾兄仁德,屡次救吾于危难之中。吾当改过自新,不负兄长期望。”
周王朱橚曰:“吾兄慈爱,待吾如亲弟。吾当好好学习,为兄分忧。”
晋王朱棡曰:“吾兄大义,救吾性命。吾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朱标性格仁善,常建议行“宽通平易之政”,虽与朱元璋意见时有相左,但这并未影响朱元璋对他的喜爱。
一日,朱元璋与朱标谈论国事。朱元璋曰:“标儿,汝之宽政,虽有可取之处,然吾以猛治国,亦有道理。”
朱标曰:“父皇,儿臣深知父皇以猛治国之苦心。然今国家已定,当以宽仁抚民,方能长治久安。”
朱元璋曰:“汝之仁善,吾甚喜之。然治国不可一味宽仁,亦需刚柔并济。”朱标曰:“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朱标之仁善,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