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调节火候,确保火力适中,这样既能让土豆充分吸收猪蹄的精华,又能保留其绵软的口感。火焰跳跃的声音和锅里的滋滋声交织在一起,赵爱民站在一旁,静静等待。
赵峰从院子里走进厨房,看到父亲忙碌的身影,不禁笑了笑,走了过去:“爸,你又在忙什么呢?”
赵爱民看了儿子一眼,眉头轻轻皱了皱,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无奈:“又想做个新菜,炖猪蹄配土豆,试试看能不能更好。”
“你啊,老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尝试新的。”赵峰笑着调侃,“你做饭,倒是比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
“做饭不也是做事吗?”赵爱民说完,轻轻抿了一口热茶,眼睛不离炖锅,“做饭也是一种表达,每道菜都代表着我对生活的一点点理解,点滴积累。这道土豆炖猪蹄,虽然只是很简单的食材搭配,但我想,它会带给你们意想不到的味道。”
赵峰在旁边坐下,默默看着父亲专注的模样,心中泛起一丝钦佩。父亲的热情和专注,像火焰一样,永远不曾熄灭。看似琐碎的事情,在父亲眼中,却仿佛成了一门艺术,一种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和热爱。赵爱民不仅是在烹饪,更是在和时间、食材、家人的味蕾进行一种心灵的交流。
“说实话,我真希望你能多休息休息。”赵峰说道,目光柔和,“你每天都这么忙,我怕你累着。”
“忙点没关系,做菜让我心情放松。”赵爱民笑了笑,脸上带着一丝无奈,“反正闲着也无聊,做饭才是我真正能做的事情。”
赵峰心里明白,父亲这份对料理的坚持,早已不仅仅是为了家人的胃口。它是一种精神支撑,是一种情感寄托。每一顿饭,对于赵爱民来说,不仅仅是日常的生活必需,它更是一种仪式,一种表达对家人、对生活的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炖锅中的猪蹄与土豆开始渐渐熟透,香气愈发浓郁。赵爱民不断低头观察,手中的动作也愈加轻柔细腻。虽然这道菜看似简单,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细心的呵护,尤其是炖煮的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每一分每一秒,都决定着最终的味道是否完美。
“爸,气味真好,今天的饭一定很好吃。”赵峰感慨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赵爱民没有回头,依然专注地看着锅中的变化,嘴角微微扬起:“这道菜,或许就是我心中理想的味道。”他心底却清楚,自己并不仅仅是在做一道菜,自己在做的,是一份深沉的情感,一份寄托在每一块猪蹄、每一块土豆上的记忆。
炖煮的时间终于到了,赵爱民轻轻关掉火源,静静看着炖锅里那金黄诱人的猪蹄和土豆。他小心地端起锅,温柔地将每一块猪蹄、每一块土豆摆放在盘中。香气扑鼻,仿佛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每一寸空气都充满了肉香、酱香与土豆的清甜。
“好了,今天的晚餐准备好了。”赵爱民的声音带着一丝满足与自豪,尽管他早已习惯了做饭的这些细琐动作,但每次的完成时刻,总能带给他一种久违的满足感。他放下手中的铲子,轻轻拍了拍手,目光深深地注视着餐桌上的菜肴,那一刻,仿佛这一切的劳作、坚持,都化作了眼前这份属于家的温暖。
赵峰也忍不住向盘子望去,看到那色泽诱人的猪蹄和软糯的土豆,他迫不及待地举起筷子:“爸,真的是你做的最好吃的饭。”
赵爱民站在厨房的案台前,眼前放着几只新鲜的鲜虾。这些虾壳晶莹剔透,尾巴微微翘起,散发着海洋的清新气息。刚从市场买回来,赵爱民对它们仔细检查了几遍,确保它们的新鲜度完全符合他的标准。尽管他平时不常做海鲜,但今天,他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想要尝试做一道与猪蹄炖土豆相对的菜肴——蒜蓉蒸虾。
他站在案台前,手指轻触虾背,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复杂的情感。这些鲜虾的原料,是他与儿子赵峰一同前往市场挑选的。赵爱民心里清楚,尽管自己做得一手好菜,但每次做这些食材时,总能带来一种独特的满足感,那不仅仅是因为食物本身的美味,更因为他能在做饭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与家人共同度过的时光。
但今天,他的心里并不完全如往常那样平静。经过前几天的几番尝试,赵爱民发现,自己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近段时间,他总是觉得生活中有一些隐约的压力,自己做得越多,心中对完美的追求就越强烈,但却越发觉得这份追求似乎变得有些沉重。每当一个菜品出炉后,赵爱民总是感到无法完全放下心中的担忧,甚至有时会担心自己做的菜到底是否能满足所有人的期望。
这些情绪让他有些烦躁,尤其是在做今天这道蒜蓉蒸虾时,脑海中常常闪过一些杂乱的念头。
“虾,得去壳。”他自言自语,动作开始变得机械。他剥开虾壳,一只只剥掉尾巴和壳,用心挑选掉虾的肠线。手指在这些细微的操作间游走,每次捏住虾的身体时,他的眼神会有一瞬的凝重。每一只虾的鲜嫩,似乎都在挑战他对食材的要求,他越是剥离虾的外壳,越是觉得自己对细节的关注,不仅仅是对料理的忠诚,也是他内心深处不自觉的坚守。
这些思想,似乎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强烈。赵爱民常常在厨房忙碌到深夜,做着一顿又一顿的饭,追求着那种完美的口感与味道,却渐渐忽略了内心的轻松与平和。每一次当他把一道道菜完成时,心中那份成就感却变得愈发短暂,甚至带着些许的焦虑。他知道自己需要找回平衡,找到那些让他放松的时刻——而不是仅仅把自己投入到那些琐碎的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