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王府嬷嬷赶紧上前扶住温小如,道:“王妃您怎么了?”
转头对问温家人道:“王妃肚子里怀的可是皇家的孩子,若是王妃有个好歹,你们都跑不了。”
此时温夫人站了出来说:“身体不舒服就少走动,好好找太医看看。”
那嬷嬷还想说什么。
温夫人继续说道:“这位嬷嬷是什么人,这里好歹也是礼部侍郎的府邸,嬷嬷在此处大呼小叫的,是对我家大人有什么不满吗?!”
那嬷嬷还在色厉内荏:“老奴是柔妃娘娘特地派来照顾侧妃的,理应护好侧妃之安危,如今侧妃在温大人府上身体不适,老奴是否要怀疑这里有什么伤害胎儿的东西。”
这是温大人开口道:“这位嬷嬷说话好没道理。一来,侧妃身体不适,你一个照顾侧妃的下人应要受罚才是。二来,本官就直说了,本官府邸并无害人之物,倒是风水颇与侧妃不和。嬷嬷是想把府邸拆了吗?!”
“你!”
这时太医被请了过来。
温大人当即拍板:“请太医看看侧妃有何身体不适。”
太医一般都是给皇家人看病的,个个都是人精。如今听到温大人喊侧妃的措辞,就知道这之中肯定有什么龃龉。
太医给侧妃把脉,手指一顿,这侧妃身体颇为康健啊:“温大人,天气有些炎热,侧妃这是中暑了。”
太医只能想个两头不得罪的说辞,唉,这侧妃什么事儿都没有啊,十分康健。
嬷嬷也察觉出不对劲,刚想说什么。
被温夫人抢先一步道:“那烦请太医扎几针,望侧妃能尽快苏醒。”
嬷嬷大惊!扎针?她不由得看向侧妃,如今她也想不好什么措辞。
温小如的额头上逐渐冒出冷汗,娘这是干什么?!难道不知道她从小就怕针吗!
太医只能象征性的扎几针,正要下手。
温小如就悠悠的转醒了:“我这是怎么了?”
嬷嬷赶紧上前扶着:“侧妃现在如何?”
太医见温小如醒来,正要功成身退。
没想到温大人开口了:“侧妃醒了就好,那想来刚刚的话侧妃都听到了,从此以后温家与侧妃恩断义绝,决无瓜葛!”
温小如呆住了,明明她在闺中只要身体不适,母亲父亲一定会过来关心她的。那时,对姐姐的宠爱都不及对她的。
所以她想装晕的,她晕倒了,父亲母亲会怜惜她,就会帮助王爷的。
可是如今......
温大人说出这句话后,温夫人就眼疾手快的给太医递上封红,亲自送太医出府。嬷嬷都来不及阻止。
嬷嬷急得满头是汗,这下完了,温家和侧妃的关系这下要传遍京城了。
却不曾想,这就是温家想要看到的结果。他们温家自古忠贞廉洁,从不结党营私,尤其是三皇子这样品行低下的人,更不是他们所扶持的对象。
既然女儿不顾及温家上下五十多口的人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他们就决不能让一锅老鼠屎坏了整锅粥!
温夫人把太医送到门口,太医试探的问道:“夫人不用担心侧妃,侧妃母子康健。”
温夫人意有所指的道:“侧妃既已出嫁,便是皇家的人,我们温家小门小户高攀不起。而且我夫君也说了,与侧妃已经断绝关系了。”
太医这下明白了温家的意思。自己名义上是来看个病,实际上就是个传话筒。
也罢,他们太医院院使是保皇党的人,最受陛下重视了,更不会被党派所左右。他也收了红封,就当是乘了温家一个人情。
屋里,温小如迷迷糊糊的被扶上轿子,这次来的不仅是她的贴身婢女,还有李晋睿的人。这下她算是颜面尽失了。
那太医也算是尽职尽守,把此事讲给了朝中有名的大嘴巴。这下子,温侧妃的事迹算是传遍了京城。
外头说温侧妃许是做了什么不孝之事的也有,说温家人太过苛刻的也有,有些想的深的人联系起皇子所发生的事儿,就猜温大人这是拒绝了三皇子的邀请,不想站在三皇子一边。
不管如何说,和郡王府算是颜面尽失了。
李晋睿大怒,冲到温小如的院里一顿撒气,还随手打了温小如一个巴掌。温小如被推倒在罗汉床边,这下是彻底晕了过去。
偏院鸡飞蛋打,叫太医的叫太医,叫府医的叫府医。
张盈瑶在主院算是高兴坏了,“看吧,我都没出手,这就自寻死路了。”
嬷嬷在一旁附和着:“这下王妃能放心了,就算生下了孩子,侧妃也是没有依仗了。”
张盈瑶眼含精光道:“还不够!我这么痛苦,她也别想好过。”
嬷嬷有些担心,但是又想起张老夫人交代的话,又闭上了嘴。
侍女端进来一碗药,张盈瑶饮下又苦又涩的生子药暗想,都别想好过!
......
李晋瑞没想到温家这么不识好歹,真是给脸不要脸!李晋睿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心里早就给温家人记上了一笔。
温夫人虽那日颇为硬气,但也怕啊。她怕三皇子报复。她想起那日昭华公主说的话,便私下给昭华公主送去了一封信。
李倾姝收到信后,回信让温夫人不要担心。随即命人传话给太子,让他在朝上多多看护温大人。
沈淮修也知道此事,心里颇为佩服温大人的果敢,正好李倾姝也想护着温家,便也应下此事。
李倾姝就不信了,一个太子一个阁老还能护不住一个侍郎吗?!
眼看着秋闱将近,李晋睿倒是招到了不少门客,他眼下也无心管温家的事情。至于温小如,一个女人罢了,有用的是肚子里的他的孩子,等生下孩子,哼!
离秋闱还有三天,李倾姝的戏园生意爆火,每日座无虚席。李倾姝倒是没什么时间去管戏园子,近日沈淮修愈发的忙碌了。
有时候晚归太迟,沈淮修怕影响李倾姝睡觉,就直接睡在了前院了。
其实沈家也有不少学子来毛遂自荐,不仅是沈家,还有王家、严家、苏家甚至是驸马郑府上都有,只是像这样的大家族,能繁荣昌盛这么多年,族中肯定是人才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