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各自返回家中的几个人便迅速地将奏折撰写完毕,并以极快的速度呈递了上来。时间转眼来到傍晚时分,这些奏折已然整齐地摆放在了张定的桌案之上。
在处理这类事务时,众人之间仿佛有着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每个人都深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们的行动犹如经过精心编排的舞蹈一般,配合得天衣无缝。
人生之路漫漫,能够放手一搏的机会又能有几次呢?此时此刻,如果还不奋力拼搏一番,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去努力争取呢?哪怕是再愚笨的人也应该清楚地明白,眼前这个任务可是一份天大的功劳啊!
所以说,他们必须要迅速行动起来,像卷入一场风暴一样全力以赴才行!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抓住这份难得的机遇,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
如果错过了这次绝佳的时机,恐怕以后就再也难以遇到如此好的条件了。因此,他们立刻卷起袖子加油干!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一点迟疑,把他们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这场激烈的竞争之中。相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最终一定能够收获成功的果实!
当得知这一惊人消息后,各级官员们原本正在悠然自得地欣赏着歌舞表演,但此刻却再也坐不住了。
这些娱乐活动与眼前这件大事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于是乎,他们顾不得家人们惊诧万分的目光,纷纷火急火燎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开始加班加点地撰写起奏折来。
要知道,此事关系重大,容不得他们有丝毫懈怠和迟疑。每个人都深知其中利害,若是稍有延误或处理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哪怕再辛苦、再忙碌,他们也必须全力以赴,尽快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呈递给张定,以期猜中张定的想法。今后是吃糠咽菜还是大鱼大肉就看这一哆嗦了。
且先不论这件事原本就称得上是一份天大的功劳,暂且把话头转回来讲一讲,像这般涉及到大是大非的关键问题之上,身为大明官员竟然连个明确的态度都不肯表露出来,那么请问你究竟意欲何为呢?
难道说你心里头压根儿就没打算继续在这一行里好好地混下去吗?还是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倚仗,可以对如此重要的事情置若罔闻、漠不关心?
要知道,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如果不能及时表明立场和态度,那可不仅仅只是会被人指责几句这么简单啊!稍有不慎,便可能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到那时再后悔恐怕也为时已晚啦!
张定匆匆忙忙地吃完饭后,独自朝着书房里那张属于他的桌子走去。此时,整个屋子都被明亮的烛光所照亮,仿佛每一个角落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
张定走到桌前,轻轻坐下,然后伸出双手,将那堆积如山的奏折慢慢翻开。随着他一页页地翻动着奏折,烛火的光芒映照在他的脸上,使得他眼中的神色显得明暗不定起来。
众人对于给张定取一个什么样的称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不尽相同。
其中,以李大为首的几个人认为,既然如今张定已经稳稳地占据了广西这片土地,那不如就直接称之为“桂王”得了。他们觉得这个名号不仅能够准确反映出张定目前所掌控的地域范围,而且还颇具地方特色。
然而,另外一些人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指出,广西这块地方在很久以前乃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部分。
因此,如果要给张定取一个响亮且具有历史底蕴的称号,那么“楚王”或许会更为合适。毕竟,昔日的春秋时期,楚王也曾称霸一时,其威名赫赫,足以与张定那牛逼哄哄、威风凛凛的形象相匹配。
这些观点确实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甚至还有一些人提议让张定自称为“吴王”,其理由倒也颇为有趣。
要知道,张定所处之地位于南方,而在那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同样也是坐落在南方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
遥想当年,吴王夫差可谓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扬,他成功地击败了春秋时期最后的霸主——越国,并将越国那倾国倾城的美人——西施纳入自己怀中。
如此一来,那些提出此建议之人便认为,既然有着这样一段相似的历史背景,那么张定若以“吴王”自称,必定能彰显出其强大的实力和非凡的魅力。
然而,对于这个所谓的建议,张定却感到有些哭笑不得。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这究竟算哪门子关联啊?难道说他们是想要夸赞我的战斗能力如同当年的吴王夫差那般勇猛无敌吗?
又或者是在暗示我会像夫差一样,四处搜罗美女佳人?想到此处,张定不禁摇了摇头,觉得实在是荒谬至极,索性对这些人的议论置若罔闻,完全懒得去理睬。
毫无疑问,尽管张定已经成功地占领了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但却没有任何人提议将他封为“越王”。毕竟,这些人曾经都是大明王朝的子民,心中自然而然地怀揣着一种作为天朝上国臣民的骄傲和优越感。
在他们眼中,周边那些国家不过是些未开化、不懂礼数的蛮夷之邦罢了。无论是其文化、制度还是风俗习惯,都难以与泱泱大明相提并论。
这些国家的人们行为粗鲁无礼,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简直让人不忍直视。因此,以这样的标准来看,这些国家的名称根本配不上成为一个正式的国号。
对于大明的子民们来说,只有像自己祖国那般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以及高度发达的礼仪制度的国度,才能够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其名号也才有资格被世人所铭记和传颂。
哪怕是郑好,郑义都是如此,他们建议的王号也是中原王朝的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