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窄小,院外的军队人数中多,因此烟雾一起,众人顿时乱作一团,一股脑地涌向院内,而后以最快的速度被将整个院门堵死。腿脚快一些的抢先一步冲进后院,但因为人单势孤,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便被砍翻在地。
就这样,李守成被何伟率领众人一举擒获,并以此为要挟,呵令院外的守军投降。
相比于府台衙门内的三班衙役,这些军卒倒是真与李守成有些感情——前者李承乾南下,带的都是当年威武侯陈廷远手下驻守北关的军卒,而这些人在北关沦陷后便跟随李守成一路退至都城。对于这些幸存者来说,这位裨将军虽然平日里暗弱了些,但到底算得北关军的领袖。
因此,超过半数的军卒当即决定投降,另外一部分则誓死效忠朝廷,并当即决定前往江南其它城池搬请救兵。
何伟深知,若是引来了别处的军队,只怕又是一场血战。若是惊动了朝廷,自己绝无生路可言。因此其又放出话来——凡欲出逃者,皆尽数杀之。
军卒之间,感情自然也同样深厚。因此,院外的众人起初只是互相劝阻,但何伟一再催促,挑拨离间之词层出不穷。一些城府浅薄又心系李守成姓名的军卒难免言辞激烈了些,于是,好言劝解逐渐转变为互相推搡,直至演化成一场血战。
一千人的队伍,说来壮阔,但真若是内战起来,不多时便所剩无几。
就这样,李守成带着衙役和狱中的死囚,押解着李守成一路来到完王宫复命。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疏。何伟走的匆忙,不曾检查院内是否留下活口,也正因为如此,不少被砍伤倒地,或因为体力不支而昏迷者都得以幸存下来。
这些人醒过来时,何伟尚在宫中同韩佩欣赏将麒麟及其师傅王道全“生人活祭”的表演。因此,一直到这些人结队逃出城池,都始终无人察觉。
逃出江南府后,这些人兵分两路,一部分伤势较重、难以行走者前往附近的城池通风报信,另一部分则一路北上,去往都城求援。
而此时的都城以内,李承乾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不等其病体痊愈,于梓玥便终日前来殷勤献媚。有了“安神香”的前车之鉴后,李承乾不得不时刻提防她的每一个举动,但奈何两人是名正言顺的夫妻,眼下大战在即,于梓玥又主动表示愿以举家之力协助其对抗敌军,若是此时撕破脸皮,只怕会落得个两败俱伤。
因此,李承乾只好终日里东躲西藏,或在提督府办案,或假借巡视之名前往大理寺或通政司借宿一晚,等到这些名头全都用尽,又以请教棋艺为由,躲在晋国公府与陈廷远商议国家策。
劳累的政务与终日高度紧绷的神经,迫使李承乾拼命与时间赛跑。有时,在奔走于下一个藏身地点的路上,他会突然理解史书中那些帝王将相“鞠躬尽瘁”的缘由——或许他们也本不愿如此,但若是脚步放满了些,只怕疾病和灾难会马上追赶上来。
管他什么命中注定,大衍要亡国,但又不是现在。
然而,该来的还是会来,灾难不会因为受灾者的垂死挣扎而晚一步降临,浩劫也不会因为其心态的改变而随之减轻。
次年一月,北国的军队突然大规模南下,顶着严寒与风雪强行占领沿途的各处城池。先前被派往前线驻守的军兵拼死抵抗,奈何寡不敌众,加上有赵佩在前方引路,因而速败至都城附近。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几乎是同一时间,韩佩造反,李守成被绑至江南王宫的消息便传到了都城。
当晚,晋国公府的各个房间都亮灯至次日平明。往来进出者个个顶盔挂甲,罩袍束带,仔细看去,都是朝廷中有名的将领。
陈家族内的大会已然召开完毕,陈初环奇迹般地保住了家主的地位——由于陈廷远在任期间为族内做出的重大贡献,不少人完全狠不下心来就此将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的宝贝孙女如何处置。
因此,陈廷远提前返回都城,当即接手了北关的战事。
如此一来,李承乾终于得以暂且修整一阵,而后集中精力应对江南的叛乱。
相比之下,南边的情况相对平静一些——根据江南府前来送信的兵将所言,韩佩手下兵将不过千人,城中的守军未必听其调遣,而周遭城池的守军已被自己先前换成了都城派去的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也足以抵挡一阵。
而且根据柳大仙和许忠先前的解答,自己梦到玉佩落在王位,最终又跌落在地上,说明其所对应的人虽然对皇位有所威胁,但终究成不了说明气候,并无大碍。
因此,李承乾决定轻装上阵,只带五百人马,即刻出发。待平定此事后,点齐俘虏的叛军和各处的守军,北上返回都城。
他明白,此举的风险非但不亚于当年围剿崔大监,而且有数不清的不确定因素。但这些天来,李承乾渐渐发现,虽然自己依然心力交瘁,重病缠身,有时甚至真切地生出死亡的感觉,但似乎在冥冥之中有一股无形的力量——与前者险些将自己拽入虚空的大手一样,将自己硬生生从死亡线上拉回到这个虚幻的世界。
如此一来,事情反倒变得有趣了起来——李承乾站在危墙之下,危墙却屹立不倒,跳进大浪之中,浪潮便顿时减小。
这也让他愈发笃定:既然最终的结果已经注定,那么无论过程如何,自己的选择便是天命。
于是,次日正午时分,李承乾率领五百精锐出城,新封林甲为先锋,直奔江南府而去。
而此时的江南王宫内,韩佩已然命丧在剐刀之下,探子将皇上南下一事报与其知,宫中顿时一片惊恐,一时间生出主战与主要和两派。
双方争辩许久,最终被韩佩叫停,主战派占据上风。
而皇上驾到之日,正是九月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