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纸张开始大量涌现出来。
看到这一情况,李煜心中不禁一动,于是他找到了那些手艺精湛的工匠们,并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想法——印刷术。
然而,由于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他并没有选择活字印刷,而是采用了更为实用的雕版印刷方式。
这样一来,一本书只要完成了雕版制作,一天内就可以轻松地印制出数百本之多。
因此,李煜治理下的学堂根本不用担心学生们没有足够的书籍可读。
不仅如此,这些书籍不仅仅局限于供治下的学子们学习使用,李煜还通过海上运输的渠道,巧妙地利用甄俨的关系,将这些书籍偷偷摸摸地运往各地进行销售,从而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入。
此外,苏双那边也会源源不断地送来大量的战马交易一些铁质小锅,使得李煜治下的实力日益强大。
与中原地区相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简直就是一片世外桃源。
如今,尽管中原地区尚未陷入全面混乱,但已经显露出了乱世的端倪。
各路诸侯纷纷征收粮食,导致许多百姓生活艰难,甚至面临饥饿的威胁。
面对如此状况,李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在冀州和青州等地设立数个专门用于收容流民的据点。
尽管这意味着这些流民将不得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但实际上,他们已经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民,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故乡概念。
这些人根本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生活全靠官府或富家施舍度日,因此前往半岛对他们来说并无太大区别,毕竟那里至少可以让他们生存下去。
地方府衙得知此事后并未加以阻拦,因为李煜的部队位于半岛,而减少这些流民对于他们来说无疑减轻了沉重的负担。
\"大王,关于您的宫殿选址,您有何想法呢?\"张岐在了解完六部和军机处的职责后,向李煜发问。
然而,此刻的李煜并不急于耗费人力物力去建造一座短期内无法长期居住的宫殿。
他回应道:\"暂且不必修建王宫,毕竟半岛仅仅是我们的起始之地而已。目前,可以暂住在这州府内,稍作修整,并将州府迁至其他合适的位置即可。\"
对此张岐不置可否,毕竟主君能够少做一些事情,何乐而不为。
再说他也觉得李煜说得没什么问题,毕竟他们在这半岛也待不了多久。
没准大王封国称王之后便会挥师北上灭掉高句丽和公孙度。
而后再向西进军整个幽州,到时候势力更加庞大,也有更好的建宫殿地址。
毕竟半岛还是太过偏远了一点,不适合作为一个皇朝建都在此。
对于六部各负责人和军机处李煜也是有了安排。
在八月十五这一日,李煜在一个祭坛上登基称王。
“皇天在上:今日吾为皇天代言人,于半岛之地创下唐国,孤势入主中原之地彼时天下安康,海清河晏开创于前所未有之盛世,还望皇天知晓!”
李煜带着群臣和武将在一个大鼎前宣读了一篇称王檄文,然后把它扔进了鼎里。
跪拜是不可能跪拜的,因为他自己就是皇天的化身,有啥好跪。
告知一声就行了,不过诸多大臣还是必须的跪拜。
随后带着诸位大臣回到了临时修缮的王宫大殿内。
\"恭喜王上开创我唐国基业!\"
随着卢元的带领,各路官员纷纷在李煜面前行礼。
\"各位爱卿,请起来吧。你们都是为我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我自然会根据功绩给予赏赐。高安!\"
在相对较小的宫殿内,李煜挥手示意麾下文武官员站起来。
\"王旨曰:
册封卢元为吏部尚书,负责管理官员的升迁和选拔;
册封郑维为刑部尚书,主管全国的法律和刑事案件;
册封孟钢为工部尚书,负责管理军民器械的研发、生产以及道路、河流和田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册封赵正为兵部尚书,主管全国的兵籍升迁和后勤工作;
册封张岐为礼部尚书,负责管理全国的礼仪,并承担教化责任;
册封吴封为军机处大臣,协助大王管理全国的兵马。
封……”
随着一连串发官职批发,最开始还剩下的那批人基本都得到了升迁。
“诸位大多数都是与孤一起从海冥所来,孤念着以往轻易与尔等高官厚禄。”李煜声音平静地说道。
众人纷纷恭敬地低头,齐声应道:“多谢陛下隆恩!”
李煜继续说道:“若是尔等不珍惜孤赐予的职位,不勤勉工作反倒欺压良民。说不得孤到时会大义灭亲,所以诸位,勿谓言之不预也也!”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眼中闪烁着坚定和威严。
众人不禁心中一震,他们深知李煜所言非虚。这位大王虽然年轻,但却有着果断的手段和决心。
他们明白,如果不努力工作,不仅会失去现在的地位,甚至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后果。
李煜接着说道:“尔等,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
他的话语充满了感慨和期望。他希望这些臣子们能够明白,这个国家的建立并非易事,而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今,他们身为官员,应该以身作则,为百姓谋福祉,而不是滥用职权,欺压良善。
众人纷纷表示愿意竭尽全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李煜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好,既然如此,你们便下去吧。记住,孤期待着你们的表现。”
“臣等谨记大王之言!”
随后众人纷纷行礼告退,离开了宫殿。
李煜坐在宝座上,沉思片刻后,对身边的高安吩咐道:“派人叮嘱侯杰让校事府暗中监视那些官员,一旦发现有不法行为,立即向朕禀报。”
高安领命而去,李煜则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他知道,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不仅需要给予臣子们权力,还要时刻监督他们的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并不想做一个朱元璋一般的皇帝,他想学习李二。
虽说李二大部分是因为某种原因才不怎么杀功臣。
但咱论迹不论心,至少他确实没怎么杀过功臣,至于老朱那里,懂得都懂。
李煜担心大殿内一些人以后会变,所以还是忍不住劝导。
其实李煜有点担心过度。
因为底下人绝大部分压根没人有这个想法,毕竟说实话,这一路太顺了。
没几个人觉得自己非常大的功劳,觉得没自己李煜就建立不了唐国。
大部分都是觉得沾了李煜的光,毕竟皇天的化身,那带谁不是带?
(求大王给个催更、书评和章评或者段评也好,这些数据比较重要!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