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蓉蓉一听百里铮说不便宜,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要买,不管多少钱。”
百里铮道:“无瑕膏一瓶一百两,续骨膏一瓶五十两,这是我家里拿到药的价格。
看在表姨的关系上,我给你打个八折,你给我一百二十两。”
话落,他又道:“我知道你现在没那么多钱,你可以写欠条。”
饶是苏蓉蓉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在听到一百多两时,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气。
好在她不用马上拿出钱来,而是可以先写欠条。
她知道,这是百里铮在照顾他们,便感激道:
“多谢百里公子,我知道你这药得来不算容易。
既然原价是那么多,那我也没必白白叫你帮我出那三十两。
不过你也知道我家现在的情况,这钱我分五年还你行不行?”
五年的话,如果到时候还赚不了那么多,那她就卖些空间里的东西。
现在能不卖就不卖吧!
不然她也不好解释,那些钱的出处。
百里铮本就没打算从苏蓉蓉这边拿到钱,听到分期五年的话,顺口就应了下来。
“嗯,银子就我说的一百二十两,你什么时候手头方便了再给我也不迟。”
说完这话,他留下一句请稍等就出去了。
等再回来时,手中拿着一个四四方方的锦盒。
很快锦盒就当着苏蓉蓉的面,打开了。
只见里边躺着两个成年人巴掌大的瓷瓶,而瓷瓶的旁边,各放着一根白色的细小木棒。
这两个瓶子,一个乳白色,一个淡青色。
百里铮指着白色那瓶道:“这瓶是无瑕膏,用法和平时的药膏一样。
早晚洗漱过后,用这个棉棒挖一点点出来,在伤处抹匀被吸收就行。
依照锦鸿脸上的伤势,这样一瓶,大概可以用两个月。
剩下的那瓶,是续骨膏,如果只是寻常的断骨,直接涂抹就行。
锦鸿的情况我也不知道如何,你拿去给大夫。
要是情况严重的话,需要配合着其他药一起用。”
他说完这话,把锦盒合上递给苏蓉蓉。
苏蓉蓉看他都没和自己要欠条,心里感动的同时,也忙表示:
“百里公子,欠条我得空补给你,这药膏我先带走了。
你放心,我不会赖你账的!”
百里铮听到这话,笑着对已经走到房门口的她说:“我还真不怕你赖账!”
苏蓉蓉脚步一顿,但也没说话,又匆匆离开了。
她清楚他话中的意思,就他那身份,谁又敢欠钱不还?
*
苏锦鸿所在的房门口处,柳妙等得有些心急。
她怕在里头影响到敏大夫,就出来在门口处徘徊,视线更是时不时看向院门口。
等远远看到苏蓉蓉的身影后,便急匆匆迎了过去。
待看到她手中的锦盒后,双眸晶亮道:
“蓉蓉,锦鸿要用的东西,可都在里头?”
“嗯,就这两瓶东西,一百五十两。一瓶是宫中的贵人用的,一瓶是军中立功之人才能通过赏赐得到的。
要不是有幸认识百里公子,咱们就算是有钱都买不到。
更何况,咱们没钱,我只能先欠着。
我让百里公子给我五年的时间。
五年内,我一定要攒到一百五十两还给他!”
柳妙原本还很开心,但一听到这银子的数目,就忍不住倒吸一口气。
她家二十几口人,辛辛苦苦几十年,才攒下三十多两。
虽然这期间几个哥哥之类的成亲生子花了不少,之后又因为家里添丁,花钱加盖房子。
可到底壮劳力多,一年到头扣除七七八八,剩下的银子都不足三两。
蓉蓉等于一年要还三十两,这谁家能做得到?
锦鸿现在这样,等养好身子,还得读书。
那个更费钱,笔墨纸砚,还有书……
想到这,柳妙感觉自己都要站不稳了。
她,可能要把蓉蓉害惨了!
锦鸿固然是能好,但一百五十两,这要咋还?
难道只能把那些地,全都卖了?
现在年景好,一亩上等水田是五两,肥沃的旱地,则是三两。
单是卖锦鸿自己的,肯定不够,只能卖其他的。
那这样,和败家子有什么区别?
柳妙内心有些煎熬,但等她进去后,看到敏大夫一脸激动地看着那两瓶药膏,她又觉得,这一切应该都是值得的。
只要锦鸿能好,就算最后是卖地,那以后也总有买回来的一天。
他能好,就是希望!
苏蓉蓉可不知道柳妙心理的变化过程。
她在把药膏递给敏大夫后,就站在一旁看。
等柳妙进来,她才说:“妙妙,你在这边看着,我出去买些东西。
我估计咱们得在这边住几天。”
她和人家这宅子的主人非亲非故的,能住进来都是因为沾光的缘故,没道理还要人家厨房这边配合她。
柳妙显然和她想到一处了,闻言点头的同时,还不忘说:“蓉蓉,多买些。
这次锦鸿要是能治好,多亏了百里公子。
他这几天的吃喝,咱们也一并帮忙做了吧!”
“嗯,你放心,我会的!”
苏蓉蓉说着,便匆匆走了。
直到她找到厨房,和那边要了篮子,又出宅子后,脑子才反应过来。
妙妙今天的反应好奇怪,似乎比她这个长姐,更像锦鸿的亲人。
锦鸿伤成那样,她比谁都急。
话里话外,只要能治好,是不惜一切代价。
这种种反应,都让她有种,妙妙很在乎锦鸿。
难道她和锦鸿,有什么是她这个做姐姐和姐妹的人,都不知道的?
想到柳妙之前说,她要嫁什么秀才或者秀才家的话,这又让她忍不住多想。
会是她想的那样吗?
妙妙其实,对锦鸿有些想法?
不会吧?
妙妙比她大五个月,而锦鸿比她小一岁零五个月。
两人可是相差将近两岁!
思绪越飘越远的苏蓉蓉,在反应过来后,人已经站在闹市中。
兰霞县不愧是沐阳府下富庶的县城之一。
这会儿都快午时了,街上依旧人来人往,叫卖声不绝于耳。
她打起精神,在问清粮油铺后,便先去买了些大米和素油。
不知道是不是年景好的原因,上等精米和白面,都是一斗三十五文。
苏蓉蓉最初没搞懂一斗有多少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