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个世界有两种人能发大财:一种是极致的功利主义者,另外一种是极致的“老实人”。
前者拥有天生的生意嗅觉,任何与交易相关的信息都会挑动他们敏感的神经,他们总能从细枝末节的现象之下洞察到生意机会,接着耐心等待,直到赢面最大的时候大胆投资,挣得盆满钵满,一年顶十年。
后者是坚定的长期主义者,他们永远相信口碑就是一切,唯有不断精进,不断拿出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和服务,用感动人心的价格去和用户交朋友,才有可能推动“口碑”的雪球让其越滚越大,直到自己的品牌在用户心中打下烙印。
这两种方式都可以积累大量财富,而且后者的盈利稳定性远远高于前者,也更具备竞争护城河。
我们总听老话讲:心不狠挣不了大钱。
这话有一定道理,毕竟商场就是战场,你的现金流就是子弹,一个人上了战场那就是你死我活的战斗,没有半点后退的余地,你的一个决策失误,就有可能让自己瞬间“中弹”倒下。
放到现实中就是市场份额被对手缠食,现金流断裂,公司裁员,不久后原地解散。
事实上,功利主义者符合我们说的这种性格,是“心狠之人”,但同时上文提到的“老实人”也同样属于“心狠之人”的行列。
为什么?
你想想,极致的老实人做生意是什么样的?毫无疑问他们必然有极强的底线和原则。
比如绝对不能把消费者当傻子,任何时候都是明码标价,节假日同行疯狂涨价宰客,想着捞一波,但老实人就保持原价,甚至在服务上还更加热情,
再比如老实人在商品质量上会绝对保持高水准,别人靠偷工减料省成本,我偏要保质保量做好交付。
这些底线和原则短期上看会降低经营者的盈利能力,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苦奸商久矣”,只要你一直维持住口碑不倒下,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你的诚意打动,开始自发为你在互联网上传播。
这样你的每一次“靠谱交易”都会成为你的宣传故事,都可以为你的门店和品牌做背书。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胖东来,比如小米。
这个时代“老实人”太少了,所以每出现一个这样的“好人”,消费者就必然会报复性地喜欢他们,回馈他们。
要么投机到底,要么真诚到底
反复横跳的人是最拧巴的。
一会想要彻底黑化,当一个“无奸不商”的投机倒把者;一会被正能量感动,想要做一个“感动人心”的靠谱老实人。
结果就是两头都顾不上,两种模式都没走好。
事实上我并不批判机会主义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只要经营者遵纪守法,不偷税漏税,那么他们通过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获取利润,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只要大家明码标价,你情我愿,就是一场好的交易,不管他们用什么方式把商品卖出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虽然我们很痛恨那些景区里的天价商品,痛恨机场还有高铁上的溢价餐食,但其实他们也符合基本的商业逻辑,即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利润最大化。
毕竟在那种情况下,消费者面临的就是供少于求,而且肚子饿了就要吃饭,这就是刚需呀。
我不是在替他们说话,而是想说明这其中的底层逻辑。
至于详细的逻辑分析,我们接着往下看。
挣大钱的底层逻辑
发大财无非两种方式:要么提高单次盈利能力,要么提高交易频次。
上文我们提到的景区和机场的高溢价餐品,其实他们的做法就是为了提高单次盈利能力。
毕竟你在景区和机场做生意,你的顾客是几乎没有复购的,所以你只能和他们进行一次交易,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选?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提高价格,从而提升利润。
这就是商业最简单的底层逻辑。
接着我们再说说提高交易频次,其实说白了就是维护口碑,做回头客的生意。
其实生意不论大小,挣钱的经营者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都执着于做好产品,或者提供热情服务,又或者特别擅长维系客户关系。
我家楼下就有个卖早餐的阿姨,她每天5点出摊,只要她一到摊位,来买早餐的食客会迅速排起长龙。
没办法,阿姨卖的包子、卷饼全都是自己手工包的,口味好,没有半点预制成分,而且对每一个顾客都是笑脸盈盈,有时候看你买的多还多送你点赠品。
就冲着这几点,她的生意几乎是整条街上最好的,甚至附近那些有实体门店的店铺都没她那恐怖的客流。
所以你发现了吗,这位阿姨就是通过自己的这几个动作提高了交易频次,从而提高了利润。
如果你也是个创业者,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该用那种方式提高利润,是提高单次盈利能力,还是提高交易频次?
建议大家做耐心的长期主义者
说一个反常识的观点:做一个成功投机者的难度,要比做一个长期主义者难100倍。
做投机者要兼顾的东西太多了,你必须时刻关注局势发展,并且在关键的时候做出决策,不能有半点疏忽,否则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这有点像那些做短期交易的股民,每天都要盯着电脑屏幕,股票的每次涨跌都牵动着小心脏,心理素质不强的人还真撑不了多久。
但是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反而更简单一些,你只需要确定好自己的底线,并且在生意没有倒闭之前一直坚守底线就可以了,你每天的动作是充满确定性的。
你要追求的不是短期的利润,而是长期以往的口碑和顾客的高消费频次,这是你取胜的关键。
就像我做自媒体一样,很多时候数据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有时候你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写了好久的高质量硬核文章,最后阅读量上惨败于那些三言两语追热点的营销号,这时候心态上是很容易失衡的。
但这就是我选择的路,是我给自己确定的细分方向,所以我只能快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重新投入到下一篇文章的写作中。
我的目标是用我的文章影响一批志同道合的粉丝朋友,不管数量多少,我都要求自己每篇文章要保质保量地完成。
你付出了多少时间,内容有没有料,能不能提供新知,对粉丝有没有帮助,其实读者心里都门清。
所以我们是忽悠不了人的,谁把粉丝和消费者当傻子,谁就是最大的傻子。
本质上,所有生意基本上都是人性的延伸。
人有社交需求,于是出现了qq、微信;人有娱乐需求,所以有了综艺和短视频;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培训和书籍……
从人性底层逻辑出发的生意,才是好生意。
顺着人性做事,业务可以快速迎来十倍百倍增长。
事实上,不管人类技术如何发展,其实无非就是在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聪明的生意玩家懂得根据这种底层逻辑去设计产品、提供服务,从而赚得盆满钵满。
利用人性,顺从人性
如果你家里有小宝宝,你在网购的时候就会发现,任何产品只要加上“婴儿”二字,价格一定比同类型产品要贵上一倍不止。
还有各类孩童补习班、兴趣教育班,总之就是利用家长的焦虑心态,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轻松收割。
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生意,这是恒古不变的成交法则。
女孩害怕自己不够漂亮,所以市场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和护肤品;
男孩害怕自己不够有男性魅力,于是有了健身房和各种增肌产品;
老人害怕自己身体出现疾病,于是医院推出了各种体检项目来提前预防和保障健康,各大保险公司和保健品公司的销售人员也蠢蠢欲动,试图从老年人手里签下订单。
消费主义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弱点,大数据就会想方设法把对应的产品推送到你眼前。
甚至很多时候你只是和朋友在一起闲聊,聊天内容里出现了某种产品,那么第二天可能你就会看到类似产品的广告了。
这不是算法与你心有灵犀,而是它比你更了解你,更懂你当下的需求。
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成交和盈利。
这是一个情绪价值当道的时代
放在几十年前,我们的上一辈在买东西时优先考虑的一定是实用价值。
比如这个缝纫机耐不耐用,比如这个灯泡能照明多久,省不省电。
那时候的商品,大部分都充满实用主义气息。
到了今天,年轻人在物质层面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他们开始寻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不知道你有没有买过盲盒,就是一个小盒子里装着一个手办玩具,不过你事先并不知道里头这个玩具到底长啥样。
通常商家会把一套手办设计成12种外形,这12个手办大同小异,并且每种出现的概率还不一样,运气好的话你可以抽到概率最小的隐藏款。
这个过程不仅充满了趣味和刺激,还让消费者很容易上瘾。
因为情绪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几十块钱就能让心情产生巨大波动。
可能你对比嗤之以鼻,觉得一个小玩具有什么意思,还上瘾?太夸张了吧。
一开始我也是和你一样的想法,但是有一次逛商场的时候,我发现商场角落有一台泡泡玛特(一家生产和销售盲盒的头部品牌)自动贩卖机。
我站在贩卖机面前看了很久,最后忍不住好奇,花69块钱买了一个。
付款之后机械臂会把你选择好的盲盒推送到你面前,它不像我们平时在自动售卖机前买饮料那样“duang”的一声砸下来,而是用更复杂的轨道让盲盒方正正出现到你面前,你只需要伸手取就可以了,这个过程真是仪式感满满。
拿到之后,我赶紧找个地方坐下,心里念叨着一定要抽到隐藏款,按盲盒纸壳上的说明来看,抽到隐藏款的概率是1\/144。
于是我慢慢拆开,这个过程又兴奋又紧张,不过如你所料,最后拆开的是一个普通款手办。
为什么我要举这个例子?
因为我发现这种生意原本是在我的认知之外,我不相信有谁会花大几十块钱只是为了拆一个手办。
直到我自己尝试了才知道,原来这个过程中真的是能得到强烈的情绪价值的,这在实用型产品的身上可从来都见不到。
所以这种生意是有溢价的,它突破了实用主义的性价比魔咒,给经营者带来超额利润。
你看,情绪价值生意其实是个巨大的赛道,并且会有越来越多人喜欢上这种“花钱买快乐”的感觉。
越真诚,越挣钱
这个时代会无上限地奖励一个“好人”。
比如胖东来,为什么这家来自二三线城市的零售企业可以在网上拥有那么大的知名度?甚至名气直逼沃尔玛,永辉这种巨型连锁超市?
要知道,胖东来目前才13家门店,而像沃尔玛这种巨头,在全球已经有家店了。
假设现在做一个实验,随机邀请100名参与者选择去胖东来还是其他超市购物,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胖东来。
因为胖东来用二十年的口碑告诉消费者,你永远可以相信胖东来,胖东来比你还要担心你的购物体验。
胖东来用时间、精力以及绝对的真诚解决了和顾客之间的信任问题,这是其他超市从来没有做到过的。
这就像朋友之间天然的信任,大部分时候你更愿意相信朋友还是陌生人?肯定还是朋友嘛。
解决了信任问题,成交就几乎是板上钉钉了。
很多时候消费者是没有品牌忠诚度的,我在哪买不是买,现在产品的选择性那么多。
但是如果有一个品牌他真的在替我着想,在想办法给我提供远超预期的产品和服务,那我肯定把我的钱包放心交给你。
胖东来是如此,小米也是如此。
雷军说过:小米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和用户交朋友。
这句话听着平平无奇,但你细想就会发现这简直就是商业圣经。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好事会出门,坏事更会传千里。
你持续做踏实厚道的事情,时代会把闪光灯打到你身上;同样的,如果你总想搞歪门邪道,做一锤子买卖,甚至宰客,那就是在自断后路。
你要知道,互联网就是个巨型的监督机器,消费者只会给每个品牌一次机会。
你犯错,直接出局,你永远保持真诚,那消费者就会报复性喜欢你,为你的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支持。
我热爱这个简单纯粹的时代,你我置身其中,正在享受一种不可多得的时代红利。
请持续保持专业,保持真诚,保持口碑,你会发现钱越来越好挣,你的坚定支持者会越来越多。
不需要苦思冥想怎么获客,怎么扩大规模,这些都是最后的结果,你只需要关注过程。把过程指标做好了,结果自然会有序呈现。
大钱都是在等待中赚到的
赚钱的真相,就是“慢”。
不管你被那些创业导师如何洗脑,今天这篇文章都要对你进行“反洗脑”。
看过那些创业导师的朋友圈吗?里面1\/3是人设,1\/3是晒转账截图,1\/3是用各种话术pUA你怎么还不付费?
别人都日入一万了,你还在这刷朋友圈?闹呢?赶紧转我2999,老师带你七天内翻身。
熟不熟悉?
要我说,这个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事情就是“教别人挣钱”。
你要真能点石成金,大可不必在这晒成交截图,而是自己悄咪咪干,然后再惊艳所有人。
但这个世界就是越穷的人越焦虑,越匮乏的人越静不下心来钻研技术,于是很多人都会上当。
他们习惯性地把自己放在底层的位置,然后祈祷救世主的出现。
希望有人拉自己一把,这样自己就能快速跳脱出贫穷的诅咒。
其实说白了还是认知里充满惰性,不愿意靠自己的努力去爬出泥潭,于是一辈子都呆在底层。
缺乏耐心,过分焦虑。
要知道,这个世界任何东西的形成都需要时间:一颗种子长成苍天大树是如此,一个儿童长成青年小伙是如此,一块洼地汇聚水源成为河流亦是如此。
同样的,一个人要从愣头青成长为成熟的成年人,一个穷人想从一穷二白逆袭成老板,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你敢慢下来,你就能修炼得到经验,就有时间去打磨搞钱的“武器”。
先磨自己的心性
人在未经教育之前,约等于未开化的“猴”。
这种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应试教育,一种是自我教育。
我出生于农村,从小见惯了身边人打架斗殴,经常看到同学初中没念完就去城里打工了。
你说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突然一下子闯进了成年人的世界里,会遭遇什么?
如果能遇到有责任的兄长带领还好,但如果遇人不淑,很容易就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个心智未开的人,在这个世界是没有方向的。
因此应试教育还是相当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而言更是如此,接受完应试教育的人,本质上还是经历了一遍知识的洗礼,至少对世界的认识会初现雏形。
除此之外我发现,这个世界大部分人都只接受应试教育,而从来不曾经历“自我教育”。
甚至连一些硕士生、博士生也是如此,没有例外。
这样就很容易成为“小镇做题家”,空有书本知识而没有见识。
一个人要想拥有超乎常人的认知,必须至少拥有以下3种经历中的任何一项:
1读大量书籍,并且懂得思考;
2有高人带领,或者遇到开明的父母引导孩子去认识世界;
3生命里经历了重大变故并且懂得反思,从中得到教育;
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松思想觉悟就很高?而有些人一把年纪了还是愚木脑袋,不懂人情世故,把一个家庭打理得稀巴烂?
其实本质上就是人的成长密度不同。
有些人经历了人生变故懂得去反思、思考和总结,这样的人就像冲浪选手越过一个又一个浪,并且在和海浪的搏击中把技术修炼的愈发炉火纯青。
而有些人在遇到人生的第一个坎之后就彻底躺平了,从此得了苦难ptSd,不敢再向命运发起挑战。
可生活总要继续,意外一定还会再次出现,如果你有对抗的勇气,有耐心打磨自己的心性,那么你就无所畏惧。
面对人生的变数是如此,撸起袖子搞钱亦是如此。
总有你上场的时候
不过前提是你得准备好了。
拿出一张A4纸,简单回顾一下自己每天的生活,记录一下日常的时间分配,然后从全局视角看看,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在研究搞钱上?
其实具体结果并不重要,只是给自己一个提醒,让自己每天不要松懈。
如果我们拆解一下挣钱这件事,你会发现其实它也只是一场考试,是对你专业能力的考试。
比如做自媒体,大多数能做出来的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黑暗和孤独:写的东西没人看,阅读量长时间徘徊在个位数。
其实面对这种局面,你可以有两种选择:要么抱怨,要么接受失败,然后继续写。
其实说实话也没啥好抱怨的,系统对所有账号都一视同仁,你的东西没人看,有且只有一个原因:你写的不够好,也就是你不够“专业”。
所以少点顾影自怜,继续练习,你还不够格,所以还没轮到你上场。
我也是这样过来的,接受了无数次失败和重头开始,严格算来,也算写了两年,在那两年里完全没人看,但我乐此不疲,我知道我还不够格,所以还要再“等”。
等啊等,终于有一天文章上了推荐,出现了10万+,从此账号就往上拔了一个层级,数据也趋于稳定。
没成功之前,我们都是场边的板凳球员,等待“教练”喊我们的名字,没叫我们之前,我们就往死里练,有机会上场了就一定要狠狠发光。
厉害的人没有“内卷”这一说
你每天干着低水平的活,当然觉得内卷。
如果你的工作30岁的人也能干,刚毕业21岁的大学生也能干,那你最好尽快转行。
因为你还没看清这个世界的规则和玩法。
要知道,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宝贵的,特别是20~30岁这段时间,如果你不能一年比一年进步,那么你就危险了。
这个世界从来不会对弱者和颜悦色,只有强者才拥有选择的自由。
你与其把时间蹉跎在无意义的社交和娱乐上,不如破釜沉舟,选好一个方向,玩命成长,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这样你的价值就足以被这个世界量化了,白花花的钱也会紧随其后纷至沓来。
最后请你记住:任何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不要像我一样,思考了一整晚,要怎么怎么样,天一亮,又回到了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