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真能把误差控制在1米以内?”澹院士望着李江道。
“对。”李江点了点头。
澹院士思索片刻,目光顿了顿,看向那颗北斗卫星。
上面很多精密零部件都是江氏集团生产的,他的研究所只负责按照李江给的图纸组装起来。
能达到1米的精度,澹院士着实没想到。
“李省长,如果要实现全覆盖,至少需要发射多少颗北斗卫星。”
“最少24颗,但实际上,我们需要发射32颗左右,避免有的卫星出现故障影响导航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明白了。”
“对了澹院士,你们的载人航天工程怎么样了?”
“大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处于测试阶段,不过最近米利坚的全球定位系统GNS时不时会屏蔽我们,导致载人航天任务的难度倍增,实在不行只能被迫延期了。”澹院士唉声叹息道。
“你们的发射火箭,有图纸吗?”
“有。”
澹院士递过来后,李江仔细看了一遍,发现他们的火箭确实要比神舟系列差了很多,更别提Nasa和Spacex的火箭了。
“你们怎么想到要直接展开载人航天的工程呢?不先尝试发射轨道卫星吗?我记得你们只发射过火箭....”
“是这样的李省长,不是我们不想发射轨道卫星,而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导航定位系统掌握在米利坚手里,他们早就禁止除米利坚以外的国家发射轨道卫星。”
“目的自然是要把导航定位系统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
“所以...我们根本没有那个条件去发射轨道卫星,更别提组建自己的卫星网络了。”
“只能发射火箭,并尝试载人航天。毕竟,这两个项目对导航精度的要求低很多。”
澹院士拿出一份核心资料,给李江看。
李江看后,大为吃惊。
“没有卫星导航,你们怎么不尝试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您指的是基础导航吧,如果用基础导航控制卫星进入既定轨道,大概率是失败的,因为之前有很多国家已经尝试过了。”
“马克森的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只是因为运气好。或者说....舍得花钱,估计砸了有好几万亿美金,才完成了GNS导航定位系统的架设,损失的卫星不计其数。”
“这么夸张??”李江大吃一惊。
“当然,不然您以为....马克森为何被誉为全球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家,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太大了。”澹院士说着,叹了口气。
“不过,他伟大归伟大,跟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除非我们不想在航天领域再有所进步。”
“澹院士,我看了这份资料,你们难道不会修正误差吗?”
“修正误差?您指的是...航天器在移动过程中的‘漂移’误差吗?”
“对。”李江点头道。
“那种误差当然修正不了了,您难道不知道这种误差是无序且随机的吗??”
“我当然知道是随机的,但你们可以尝试用滤波算法修正啊。只要修正了算法,就可以不用卫星定位系统导航,直接用航天器本身的惯性导航即可。”
李江说着,找来一块白板,在上面飞快写下一串公式。
澹院士皱了皱眉头,目光盯着李江写下的公式,他竟发现自己从来没学过。
“这就是卡尔曼滤波算法。”写完后,李江敲了敲白板。
澹院士怔了半晌,忽然整个人猛得跳起来。
“怎么可能.....这可是世纪难题啊...您...您怎么做到的??”澹院士惊讶得浑身发抖。
“世纪难题?”李江很是不解,“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滤波算法,帮助修正无序、随机的误差。”
澹院士快步走到白板前,两眼放光似得在李江的笔迹上游走。
他已经听不到李江说的任何话了,整个人完全沉浸在李江写的公式中。
李江也反应了过来,他好像有点明白这个世界的科技水平为何比自己那个世界低了。
原来....基础理论的研究,就已经拉开了差距。
“天才.....您是数学界的天才。如此完美的算法,只有天才..才能发现。”澹院士喃喃自语道。
李江等了好一会儿,澹院士才缓过劲来,不过他看李江的眼神变了,仿佛在看神明。
李江苦笑着摇头。
“有了这个算法,你们的很多问题应该就能迎刃而解了吧?”
“对,如此一来,我们的第一颗北斗卫星,就可以利用惯性导航系统来发射,不必受制于GNS了。”澹院士眉飞色舞道。
“好,那发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李江点了点头道。
“等等...李省长。”澹院士喊住李江:“星链的卫星,也是直接发射吗?”
“是的。”
“除了不停得发射卫星,还需要做什么?”
李江道:“星链的控制系统我正在做,地面站华夏通信的人也会负责,你们只管发射卫星就行。”
“好!”澹院士颔首道。
“对了李省长,我看星链的卫星都只需要发射在340-1200公里的轨道之间,这片区域虽然很广,但实则是有限的,最多只能容纳几万颗卫星,再多恐怕就会引发碰撞和拥堵现象了。”
“所以,我们大概要发射多少颗,才能有效覆盖整个蓝星。”
“有效覆盖蓝星的话,只需要一万颗就行。”
“一万颗??”澹院士狠狠吃了一惊。
“是的。”李江点了点头,“但我想更完美一点。”
“所以...您打算发射多少??”
“暂定,颗左右吧。太少了,我怕不够。如果还需要更多的卫星,咱们就继续发射,直至填满整个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