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快走啊!”小桃、阿棠穿着绯色裙衫,扎着双丫髻,粉嘟嘟、俏生生的两个小女娃。
催促苏樱上马车,去逛海市。
“你们去,阿姐有事!”苏樱捏了捏俩妹妹的小脸蛋。
“阿姐去哪儿?我们也去!”小桃见阿姐身着官袍。
“小桃乖,阿姐有重要的事儿,不能带你去!”苏樱哄着妹妹。
“可是阿姐不在,不好玩!”小桃失落,嘟着小嘴。
阿姐博学多识,懂好多好多,有她在,到哪儿都有乐趣。
“无妨,一起吧!”卢照时见小姑娘委屈的要掉金豆子。
“大人,不能惯着!”苏樱无力扶额。
“别人咱信不过,你们苏家,我是放心的!”卢照时上了马。
苏樱上马,把两个妹妹拉上来,阿棠控马。
在一队亲卫的护送下,朝着城南外某处奔去。
“走吧!”卢夫人崔氏带着老太太、杜氏、韦氏、杨春华、杨老汉两口子逛街。
杨家两妯娌与谢清韵、苏绿几人则带着孩子在不远处跟着,几名皂吏一路随行。
沿着海岸驰骋二三十里,在一个天然港湾里,有所造船厂。
几里外设了关卡,拦住闲杂人。
走进里面,这里自成一方天地,有造船工匠上千人、一支驻军、工匠、守军家属。
定期用大船送补给,家属们摆上小摊,缝补浆洗、做小吃食、代写书信、食肆、酒肆一应皆有。
颇为热闹,迷你小镇。
“大人!”守军将领急忙迎出来。
“嗯!”卢照时点点头,将缰绳扔给将领,带着苏樱径直走进造船厂。
造船厂就在海边,好几艘各式船只初具雏形,四周架满脚手架。
工匠们敲敲打打,加工木料的加工木料,安装的安装,很是忙碌。
已是十月中下旬,这些工匠们身着单衣,有的浸泡在海水里操作。
工匠们看到紫色官袍,便知刺史大人来了,默默看一眼,继续自己的活儿。
“福大人呢?”卢照时冲人群中张望,全是褐衣短衫,不见青绿色官袍。
“大人!”跟前的人转身,不是福忠是谁?
“你穿这身作甚?”卢照时唬一跳,“混在人堆中都找不见!”
“整天下海,官袍不经泡!”福忠叉着腰,举止粗鲁许多。
不似当初,冷森森坐那儿,不言不语,装神弄鬼的,挺唬人。
此刻的福忠壮实许多,晒得黑黑的,这身褐衣穿在身,活脱脱中年渔民汉子。
“小苏大人,又见面了!”福忠滋着大白牙,笑得和善。
“又见面了,福大人!”苏樱着实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福忠。
不是说升迁少府监掌冶署互市丞官,领海市监么?
苏樱以为会在泉州港见到,却不想在这里,还成了造船工匠!
“人我带来了,有啥你问!”卢照时道。
“多谢!”福忠冲卢照时拱手。
随即对苏樱大,“小苏大人,且随我来!”
来到船上,福忠带着苏樱参观,“这是我们新造的战船,海鹘船!”
这战船模仿海鸟建造,《武经总要》记载:
海鹘者,船型头低尾高,前大后小,船舷左右置浮板,形如鹘翼翅,以助其船,虽风涛涨天,无有倾侧。
唐代水师六种主力战船:楼船、艋艟、战舰、走舸、游艇及海鹘。
彼时,大运河上的转运船可载货一千石,远洋海船一般长二十丈,载六七百人,吃水量约二千石。
以风帆为动力,以日月星辰定方向。
来到楼船前,五层楼,高百余尺,六个拍杆。
小桃、阿棠仰着脑袋看这庞然大物,连连惊呼。
“此乃最大楼船,可容纳八百人!如何?”福忠骄傲地介绍。
这些都是自己的心血,就像妇人十月怀胎,福忠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福大人厉害!”苏樱由衷赞美。
在没有铆焊技术、没有船钉的前提下,古人全靠榫卯技术把木板一块一块拼接起来,造出如此巨大的船只。
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即使在电视上见过现代的航母、远洋轮等,但此刻苏樱还是被这高大的楼船震撼。
“呵呵,过奖、过奖!”福忠嘴里谦虚着,面上是掩饰不住的傲娇。
随后发愁道,“目前有一问题,工匠们用了各种办法一直未能彻底解决。”
“这些老工匠都无法解决?那福大人找我作甚?我可不懂造船!特别是专业技术!”苏樱笑道。
“不是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你点子多,帮忙参详参详!”福忠第一次见苏樱说自己有不懂的。
“说吧,我不一定能说出啥有用的!”苏樱来都来了,不好推脱。
“船只渗漏!你可有法子!”福忠不拐弯抹角。
“船只渗漏?”苏樱脑袋嗡嗡,船只渗漏还造啥船?
看着卢照时、福忠,苏樱干笑,看来是同道中人哈,别人是艺高人胆大,这两人是真虎!
“小苏大人,你快想想辙啊!”卢照时急道。
“造船不是从古至今都有?应该有相关典籍,再说老工匠不是祖业么,世代相传的秘诀应该有吧?
这么多人不可能凑不出有效的法子!”苏樱挠头。
隋唐造船技术现代先进,不可能解决不了。
“想了,想尽各种办法,这几艘小船不渗漏,但楼船还是有渗漏,不能根除。”福忠烦躁的狂挠头。
“你们用了哪些办法?”苏樱问。
“舱底加油毡布、捻缝,还有啥法?”福忠望着苏樱。
“这问题不解决,海船就只能停留在两千石吃水量,再大造不出!”
捻缝的关键是“两灰一麻”,将石灰与桐油混合成油灰,在船板缝隙间涂抹一层油灰,然后将麻丝塞入缝隙中。
直到无法再塞入麻丝,再抹上一层油灰,捻缝完成。
捻缝结束后,在船体内外多次涂抹桐油,使油渗透到木料内部。
再涂抹上防锈油,防止船体长时间浸泡儿锈蚀、虫蛀。
苏樱跟着挠头,宋代的船比唐代的大、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更大!他们是如何解决大船渗漏问题的?
“等一下!”说起郑和的宝船,苏樱脑子里有个什么一闪而过,想抓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