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翠谷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新学校的朗朗书声,编织厂机器的嗡嗡运转,与田野间劳作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乡村发展的奋进之歌。
随着村子的日益繁荣,王大山的脚步却愈发匆忙,他深知,发展的道路上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每一次的突破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薄雾,王大山就已经站在了自家院子里,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随后转身走进屋内。
秀兰早已准备好了早餐,热气腾腾的玉米粥和金黄的窝窝头,散发着质朴的香气。
“大山,快趁热吃,今天可有不少事儿要忙呢。”
秀兰一边说着,一边将一碗粥递给王大山。
王大山接过粥,喝了一口,点头道:“是啊,这日子越过越好,可问题也越来越多。昨天我去编织厂,听工人们说,虽然新样式的订单增加了,但原材料的供应却有些不稳定。”
秀兰皱了皱眉头,担心地说:“这可怎么办?原材料要是供不上,编织厂可就得停工了。”
王大山放下碗,沉思片刻后说:“我打算今天去县里的供销社看看,跟他们商量商量,能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顺便再打听打听,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原材料渠道。”
吃完早饭,王大山骑着那辆半旧的二八自行车,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向县城赶去。
一路上,他看着道路两旁绿油油的庄稼,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责任。
到了县城,王大山直奔供销社。
供销社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王大山找到负责人刘主任,说明了来意。
“刘主任,您好啊!我是翠谷村的支书王大山。我们村的编织厂现在发展得不错,订单越来越多,可原材料的供应却成了问题。您看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建立个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王大山诚恳地说道。
刘主任笑着说:“王支书啊,你们村的发展我们都看在眼里,是好事啊!不过,最近原材料的供应确实有点紧张,好多地方都在要货。这样吧,我先给你们协调一批,后续的事儿咱们再慢慢商量。”
王大山连忙道谢:“太感谢您了,刘主任!这可帮了我们大忙了。对了,您知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商啊?我们也想多找几条路,以防万一。”
刘主任想了想,说:“我倒是听说邻县有个供应商,他们的原材料质量也不错,价格也还算合理。我把联系方式给你,你可以去问问。”
从供销社出来,王大山拿到了刘主任给的联系方式,心中稍感欣慰。
他又在县城里转了转,了解了一些市场行情和最新的政策信息,这才踏上了回村的路。
回到村里,王大山顾不上休息,直接去了编织厂。
工人们看到他回来,纷纷围了过来。
“王支书,怎么样?原材料的事儿有着落了吗?”
老张焦急地问道。
王大山笑着说:“大家放心,刘主任答应先给咱们协调一批,暂时解了燃眉之急。另外,我还打听到邻县有个供应商,我打算过两天去看看。”
这时,那个设计新样式的年轻工人走了过来,说:“王支书,我觉得咱们不能光靠别人供应原材料,咱们自己也可以试着种一些适合编织的植物,这样既能保证原材料的供应,还能降低成本。”
王大山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好啊!你具体说说。”
年轻人兴奋地说:“我在书上看到,有一种叫龙须草的植物,特别适合编织,而且咱们这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也适合种植。咱们可以划出一片地来,先试种一些。”
王大山听后,连连点头:“好,就这么办。咱们先找些资料研究研究,再请县里的农业专家来指导指导。”
就在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村里的广播突然响了起来:“各位村民请注意,各位村民请注意,今天晚上七点,在村公所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请大家准时参加。”
王大山看了看手表,对大家说:“先不说了,晚上开会的时候再详细讨论。大家先把手里的活儿干好。”
晚上七点,村公所里坐满了村民。
王大山站在台上,清了清嗓子,说:“乡亲们,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主要是想和大家商量几件事儿。第一件事儿,就是编织厂原材料的问题……”王大山把今天去县城的情况和大家说了一遍,又提出了种植龙须草的想法。
村民们听后,纷纷表示赞同。
“王支书,这主意好啊!咱们自己种原材料,以后就不用再担心供应不上了。”
“对,而且还能增加村里的收入,一举两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
最后,王大山决定,明天就组织人手,去寻找合适的土地,准备试种龙须草。
会议结束后,王大山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秀兰还在等他,给他倒了一杯热水。
“大山,今天累坏了吧?”
秀兰心疼地说。
王大山喝了口水,摇了摇头:“不累,只要能让村子发展得更好,再累也值得。对了,秀兰,我还想跟你商量个事儿。”
秀兰疑惑地看着他:“什么事儿?你说吧。”
王大山说:“我想让咱们家带头试种龙须草,给大家做个示范。你觉得怎么样?”
秀兰没有丝毫犹豫,点头道:“行,我听你的。咱是村干部,就得带头干。”
王大山看着秀兰,心中满是感激:“谢谢你,秀兰。有你的支持,我就更有信心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大山就带着几个村民,在村里四处寻找合适的土地。
他们翻山越岭,查看土壤的质地和肥力,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一块向阳、肥沃且水源充足的土地。
“就这块地了,大家辛苦一下,今天就把地整出来。”
王大山兴奋地对大家说。
村民们纷纷拿起锄头、铁锹,开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虽然正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但大家都干劲十足,没有一个人喊累。
在大家的努力下,土地很快就整好了。
王大山又联系了县里的农业专家,请他们来指导种植龙须草的技术。
农业专家来到村里,仔细查看了土地后,对王大山说:“王支书,这块地的条件非常适合种植龙须草。不过,种植龙须草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你们要多学习,多观察。”
王大山认真地点点头:“专家,您放心吧。我们一定好好学习,按照您说的做。您给我们讲讲具体的种植方法吧。”
农业专家详细地讲解了龙须草的种植时间、播种方法、施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知识,村民们都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地提出问题。
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王大山和村民们开始播种龙须草。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撒在地里,然后轻轻覆盖上一层薄土,再浇上适量的水。
看着播下的种子,王大山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这小小的种子,承载着翠谷村编织产业的未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大山每天都会去地里查看龙须草的生长情况。
他和村民们一起施肥、浇水、除草,精心呵护着这些幼苗。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须草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嫩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翠谷村的希望。
然而,就在龙须草生长得十分顺利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破了平静。
那天晚上,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倾盆而下。
王大山从睡梦中惊醒,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急忙穿上雨衣,拿起手电筒,冲向龙须草地。
一路上,狂风呼啸,雨水打在脸上生疼,但王大山顾不上这些,他只想尽快赶到地里,看看龙须草怎么样了。
当他赶到地里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痛不已。
大片的龙须草被狂风暴雨吹倒,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
“这可怎么办?”
王大山喃喃自语道,心中充满了自责和无奈。
这时,其他村民也陆续赶到了。
看到地里的惨状,大家都沉默了。
“王支书,别灰心。咱们一起想办法,一定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老张拍了拍王大山的肩膀,安慰道。
王大山抬起头,看着大家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力量:“对,咱们不能放弃。大家一起动手,把吹倒的龙须草扶起来,重新种好。”
在王大山的带领下,村民们不顾风雨,开始在地里忙碌起来。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吹倒的龙须草扶直,重新培土、浇水。
雨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打湿了他们的衣服,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经过一夜的奋战,终于将大部分吹倒的龙须草重新种好了。
王大山看着疲惫不堪的村民们,心中满是感动:“谢谢大家,今天大家都辛苦了。咱们先回去休息,等天亮了,再看看情况。”
回到家,天已经蒙蒙亮了。
秀兰早已准备好了热水和姜汤,让王大山赶紧喝了暖暖身子。
“大山,你怎么样?没受伤吧?”
秀兰担心地问道。
王大山摇了摇头:“我没事,就是心疼那些龙须草。不过,好在大家一起努力,把大部分都救回来了。”
喝完姜汤,王大山简单洗漱了一下,就躺在床上睡着了。
这一夜,他太累了。
第二天早上,王大山早早地就来到了龙须草地。
经过一夜的休整,龙须草看起来精神了许多,大部分都已经重新扎根生长。
王大山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看来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王大山欣慰地对赶来的村民们说,“大家再辛苦一下,加强管理,争取让这些龙须草茁壮成长。”
在王大山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龙须草终于度过了难关,茁壮成长起来。
看着郁郁葱葱的龙须草,王大山知道,翠谷村的编织产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