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说钱谦益不要脸好像是不太对,因为满清人没有南下,也没有发布剃头令,所以,钱谦益在面对满清人时做过的那些事情也没有发生。
此时的钱谦益,形象还是很高大的,他是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进士第三,就是探花郎。
探花郎一般都是长得风流倜傥的,这个家伙长得就不错,五六十岁的时候还是风韵犹存的。
钱谦益还做过大明朝的礼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他在东南一带号称“文宗”,读书人都称呼他为“虞山先生”。
钱谦益是五十九岁那年娶的柳如是,柳如是当时是二十三岁。
歌伎出身的柳如是号称“江淮八艳之首”,能画工诗,有才女之名。
柳如是二十一岁的时候遇到了钱谦益,被钱谦益所折服,女扮男装的跑到常熟去见钱谦益,钱谦益乐坏了都。
钱谦益当天晚上就把柳如是留在了半野堂,后来就娶了她做侧妻,再后来就变成正的了。
所以,阅人无数、饱经风霜的柳如是,是很崇拜钱谦益的。
尤其是对钱谦益能审时度势,安心居留在常熟红豆堂,很是赞赏。
审时度势就是没去参加皇帝陛下开的第一次恩科。
那个时候形势不明,江南的豪门世家都在观望,进京去参加那次会试和恩科的江南举子,基本都是寒门子弟。
不过,现在钱谦益说要进京去参加今年的会试,柳如是有些担心。六十五岁了,去参加会试有意义吗?
当然有意义了。对于一个曾经做过高官,大权在握的人来说,权力的滋味是那样的迷人。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
柳如是说:“先生,您如果要去参加今年的会试,需要有举人的身份呐,可是您的举人的身份是前朝的啊?”
柳如是称呼钱谦益为先生,肯定是先生,先生了三十六年呢!
钱谦益笑了笑,他是真的要进京去参加今年的会试吗?那不能够啊!
钱谦益说道:“我进京去参加今年的会试是肯定的。不过,我若以举人的身份进京会很麻烦,需要到常熟县衙去登记,还需要到南京去报备一下。
不如我直接到南京去,请宪之给我做一个举荐。举荐不成,就请宪之给我出个身份证明,那样的话我就到京城去参加今年的恩科。”
钱谦益说的宪之就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史可法和钱谦益都是东林党的大人物。
崇祯皇帝自缢在北京城的时候,钱谦益还到南京去找过史可法,他想要拥立潞王,原因就是怕马士英他们拥立福王,找他算旧账。
结果是,总督天下闪亮登场,所有的人都偃旗息鼓了。
柳如是听钱谦益说要到南京去,她的眼睛就亮亮的闪着光,她是秦淮八艳之首哦!她想跟着钱谦益到南京去看看,算不上是衣锦还乡,也算得上是故地重游。
柳如是说道:“先生,如是想跟着先生、侍奉先生。”
钱谦益笑着说:“好!”。
老夫少妻一路同游也是很有点乐趣的,可以在船上品茗、手谈,还可以欣赏沿途的风光,吟诗作对。
还可以兴之所至,在某一个地方来上一个一只花船水上漂。
钱谦益做了多年高官,家里还是很有一些资产的,家里的下人也不少。
柳如是饱经风霜,阅人无数,也是小有积蓄,杜十娘怒沉的百宝箱,千八百两银子和她不能比。
钱谦益和柳如是收拾行囊,带着二、三十个下人,在常熟上了船,一路摇啊摇的,就到了南京城。
南京兵部尚书、祥符侯史可法听到下人来报,说是虞山先生钱谦益来拜访自己,很是高兴。
史可法亲自从府里迎了出来。
史可法大笑着拱手,说道:“虞山先生好久不见啊!你能到我的府上来拜访,我这里是蓬荜生辉啊!”
主人好客,客人当然高兴了。
钱谦益也笑着拱手:“不敢当,不敢当!叨扰宪之兄了!”
史可法说道:“虞山先生、请进吧。咱们也别在门口客气了!”
钱谦益大笑着说:“宪之兄,请!”
钱谦益跟随史可法进了祥符侯府,到史可法的书房里面,分宾主落座。
人的名、树的影,钱谦益这样的江南文宗到了自己的府上来了,史可法的弟弟和侄子们都想来瞻仰一下文宗的风采。
史可法有三个弟弟,大弟弟史可成在北京做官,二弟弟史可立和三弟弟史可用,都在家里读书。
史可法还有六个侄子,其中的一个侄子,原来是史可成的儿子,现在变成了史可法的儿子。
第一个原因是史可成有四个儿子,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史可法没有儿子。
已经四十多岁的史可法没有儿子,就没有继承人,他好不容易得到的祥符侯爵位很可能会浪费掉,怪可惜的。
史可立和史可用率领史家的小子们,给钱谦益行礼:“学生拜见虞山先生!”
钱谦益手捻长髯,微微笑道:“好、好、好!后生可畏!宪之兄,家业兴旺可期啊!”
史可法笑着说道:“还请虞山先生考校一番!”
这是读书人的习惯,读书人一旦遇到了名师,都希望这位名师能够指点一下自己。
钱谦益的学问是真的有,随意的挑选几道题,考了考他们,然后就对他们一一的点评了几句。就这几句点评,就让史可立他们受益匪浅。
在大明朝考科举,单有天赋是不够的。
天赋好的,有可能考中秀才、考中举人。但是想再前进一步,考中进士,没有名师指点,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史可立和史可用带着史家的小子们高高兴兴的拜谢了虞山先生,告辞走了。
史可法的弟弟和侄子们都出去了,屋子里面的下人也出去了,史可法就和钱谦益转入了正题,他大概能猜出来钱谦益来登门拜访的用意。
史可法笑着说道:“虞山先生此番到南京来,有何要事?”
钱谦益也不拐弯抹角,开口说道:“我赋闲已久,欲与新朝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