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利可汗投降的这支人马,身份并不是战俘。
所以,本着以后就是一家人的态度,唐朝军队对他们并不严苛。
最起码,基本的生活待遇——能让他们吃饱饭,还是能保证的。
挖煤这种重体力活,不吃饱饭~~哪有力气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支人马竟然慢慢喜欢上了挖煤这项工作。
或许有人纳闷,这些突厥人不是犯贱吗?为什么会喜欢上这种苦力活?
嗯~~说这话的人,一定没有承受过挨饿的滋味。
总有人以为:突厥人放牛放羊,那不得整天吃肉吗?
开什么玩笑?
每天都吃肉,你得养多少头牲畜,才能够你吃的?
那~~多养几头不就完了?
多养几头?你想过草场的承受能力吗?
每个人都多养几头,那得需要多大的草原,来让你转场放牧?
再说了,你养多了,你能保得住吗?你不怕别人抢吗?
突厥人外出征战,为什么要在后面赶着大批的羊群?
那不是为了杀了吃肉,那是他们的奶妈~~
他们一般都是挤羊奶、混合着谷物吃下去当饭。
就这,还是战时骑兵才能享受的待遇。
一般的突厥人,多少吃点饿不死就行了。
真实历史上,东突厥灭亡的前一年,就是李靖开始攻打他们的那一年,草原上遭受了严重的雪灾。
饿极了的突厥人,把曾经丢弃的牛羊骨头,在雪地中再次挖了出来,磨成骨粉吃了下去。
你想一想~~这得饥饿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出这种事来?
在这些挖煤的突厥人眼里,现在干活虽然累点,但起码能吃上饭、还能吃饱饭~~
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生活吗?
不用去打生打死,还能吃饱饭,你还想干什么?
后来,这支投降的突厥军队,在征战完毕以后,一致要求再回来继续挖煤。
以至于再后来,他们竟然成了大唐第一批成建制的煤矿工人。
为了更好的让这些煤矿工人安心工作,根据尚侯爷的建议,把几个只剩妇女的突厥部落,也迁移了过来。
这样,就可以由她们照料这些煤矿工人的起居,也方便这些煤矿工人组建家庭,在煤矿产区落地生根。
再后来,这些煤矿工人和家属,自发组建了一个北方煤矿歌舞团。
其载歌载舞的表演,不光在草原上享有盛誉,还在某一年,专门奔赴长安,为皇帝做了汇报演出。
不过,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次征北军出征,尚青云担任征北军副总指挥,并不是无缘无故,而是有其历史脉络的。
历史上,攻打东突厥的时候,李世民就任命了代州总管张公瑾,担任李靖的副手,以此来对李靖进行制衡监督。
张公瑾是谁呀?
在秦王时期,张公瑾就是老李的幕僚,当然是老李的心腹、自己人喽。
这次,情况发生了改变。
尚青云担任征北军副总指挥以后,张公瑾依然留在代州做总管,没有给他安排征北军的军事任务。
或许老李觉得~~尚青云本来就是自己人,能够起到制衡监督李靖的作用吧?
李靖大帐内,军事会议继续召开。
现在的情况对比原时空的历史,很多事件都发生了改变。
所以很多时候,已经不能参照原时空的历史轨迹。
根据大家的推测,颉利可汗逃跑的距离,应该不算太远,大方向是在西北,但具体方位不好确定。
因此,最好是几路大军多方出击,向西北方向进行合围包抄,这样比较稳妥。
尚青云同意这个观点。
尚青云原计划采用无人机升空进行侦查,可由于草原上没有信号基站接力,太远的话,无人机就无法控制了。
无人机都是采用的5G信号控制,5G信号的频率高,波长很短,所以传输距离很近。
即便在这电磁环境纯净的时代,尚青云再把天线高架起来,极限传输也就是二三十公里。
这点距离~~在草原上来讲,就是毛毛雨了。
会议决定,抓紧时间向各个方向派出斥候~~这是最原始的方法,也是目前最稳妥的方法。
鉴于目前的收获,让尚大侯爷比较满意,再加上最大的一条鱼——颉利可汗就在眼前~~
尚大侯爷决定大方一次,对唐朝军队再补给一下。
尚青云拿出了十几个望远镜——是民用版的4倍倍率望远镜。
为了保证侦察效果,这批望远镜的质量都比较好。
每队斥候的头头,都携带一只望远镜,以便及早发现敌情。
有了望远镜,斥候发现敌情可以及时脱离。
一是可以保证斥候队伍的安全,二是避免打草惊蛇,让敌人有了防备。
万一突厥人心生逃跑之意,茫茫草原上,可就没地方找他们了。
包括李靖在内的这些高级将领,尚大侯爷每人都送了一只望远镜。
可把这些将领高兴的眉开眼笑~~
尉迟敬德和程咬金的嘴,都快咧到后脑勺上去了。
就连突利,尚大侯爷也送了一只给他。
突利接过望远镜的时候,手都打了一个哆嗦~~
他没想到~~冷酷无情的尚侯爷,心胸竟然如此宽广——这么贵重的宝物,也能送给他一个。
他哪里想到~~这根本不是尚大侯爷心善。
突利的眼神本来就好,尚大侯爷是指望他,在望远镜的加持下,能及早发现敌情。
但不管怎么说,突利可汗还是承了这份人情。
再就是御寒问题了。
现在已经是阴历的10月底,马上就要进入11月。
阴历的11月也叫冬月,十、冬、腊月,就是说的冬季这三个月,还比较寒冷的。
特别是在北方草原上,那就更冷了~~要不苦寒之地的名号,是怎么来的?
原先,大唐的将士们在扎营的时候,可以点上炉子取暖,可随着战线的拉长,煤炭的供应,就指望不上了。
所以,现在军卒的保暖,就是个大问题。
这个时候,大唐还没有棉衣。
尚大侯爷大方的采购了一批棉衣棉裤——不多,也就几十万套吧,所有大唐军卒每人一套。
当然喽,为了保证作战人员行动方便,棉衣棉裤并不算厚。
但就算再不厚,它也是棉衣棉裤,要比唐朝人现在穿的麻衣,要暖和的多。
其实,历代中原王朝冬季对草原用兵,因为寒冷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数量都不少。
有了这批棉衣,基本就解决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