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婉华在讲台上说些百听依旧会厌的废话,时拈在下边预习着新学期的内容,昏昏欲睡。
寒假习惯了睡懒觉,突然这么早起,让她很不习惯。不仅是时拈一个人,班里大多数同学也是如此,连小声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时拈左手撑着脑袋,右耳听着耳旁风,脑子里过滤着知识点。
“我们花港中学上学期是运动会,下学期一般有个音乐会。时间和运动会差不多,就在新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左右,会放在一个晚自修。班里如果有擅长唱歌弹琴方面的记得来向我报名,截止日期到这周五。因为是全校的活动,所以要经过层层筛选,还有初赛、半决赛什么的,所以我表格这个星期就要交上去。报名之后等通知,具体安排上什么的我会告诉你们的。”
时拈看向曲为琴,对方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有股跃跃欲试的感觉。但碍于当着大家的面,她有些胆怯,曲为琴准备课后再去找班主任要报名表。
通常,新学期开始,都有些鼓动人心的慷慨发言,让同学们激起学习、奋发图强的斗志。花港中学也不例外,明天开始正式上课,今天是一天过渡期,时拈得好好利用起来,适应新的生物钟。
因为下学期要准备学考,所以大家都格外认真。为了在学考前有充分的复习时间,老师们讲课的进度也加快了不少,有些同学显得有些疲乏了。
不过好在学考只要及格以上就可以算过了,时拈为旁边还要准备音乐节目的曲为琴加油道:“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只要我会的,都告诉你。”
“哎,这进度也太快了。尤其是物理,我上一课的还没有学懂,今天就直接讲了下一讲,明天还要小测,我这怎么办呐。”曲为琴有点崩溃,“早知道我就不参加那个音乐比赛了,我周末要去上课,还得练曲子。”
“没事的,一件事情一件事情慢慢来。”时拈拍了拍曲为琴的肩膀,安慰着都快哭了邻桌,“这个学考只要及格了就oK,真正高考也就考六门课。那么你现在就要对自己的选课有目标,那三门课不要落下就行了。其他的适当跟上,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我。”
“可是我现在也没有想好我选哪几门课。我每门课好像都不太好,但是我理科是真的学不懂。”
“那你觉得政治、历史和地理怎么样?全是文科,放在以前就是文综。”时拈询问着曲为琴的想法。
“但它们需要背诵的也太多了吧,我怕我记不住。”曲为琴缓缓说出口,“我感觉历史太多了,我实在记不住,政治和地理相对好一点。”
“好,那你除了三门文科外,有哪一门理科你相对擅长的?”时拈继续给曲为琴剖析道,就像南宫信成给自己建议那样。
“说实话,物化生我都不太行,技术勉强听得懂,而且里面还有还有点画什么线的,我是艺术生,相对还可以。”曲为琴沉思片刻,补充道:“虽然我弹琴,但是我美术方面还是有点基础在的。”
“嗯嗯,可以。但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年级总共只有12个班,最多最多也就12个课程选择。如果你选的政治、地理和技术因为人数太少,会有可能没有这个班,你得想好替代的课。”
“可是我听说我们这届开始改革了。”曲为琴反驳道。
“啊?真的?”时拈没有听说过相关方面的变化。
“对,我也是听我爸的一个朋友说的。”曲为琴赶紧压低声音,“就是那种有少数选课的同学可以和类似选课的同学一个班级,然后有专门的课程表,到时间了就去其他班级上课。”
“变成走班制了啊?花港中学这么高级?”时拈没想到,“这还挺好,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选择。就是有可能会有些混乱,也不知道第一次尝试效果会怎么样。”
“时拈你可别先和其他人说,我这也是小道消息听来的。”曲为琴有些后悔说出不是百分百确认的事情,“万一我们这一届不实施,就尴尬了。”
“所以你还是得做好第二选择和第三选择,如果是我们下一届再确定的话,到那时就不好了。”
“我也这么觉得。”曲为琴点点头,“我现在第一选择就是政治、地理和技术,那我这三门课得首先跟上进度,其他的可以稍微缓一缓,是吧。”
“也不是缓一缓,就是侧重点不一样,你可以在这三门选课上多花一些时间学习研究,其他的课还是要认真听哦。只是不是你的选课重点,那么你基础知识和题目都是必须会做的。”
“哦哦好。”曲为琴仔细听进去了,但看了眼眼前的书本,为难道:“但我感觉这些都很重要,那我是全部都要记住吗?这也太多了吧,啊啊啊啊,好痛苦。。”
时拈给曲为琴看了一下,帮她用荧光笔划出需要最最重点的知识,“你先看一部分吧,之后的你可以自己尝试着找重点,或者再来问我。”
“好,时拈你真太好了吧,我晚上请你吃饭吧。”
“不用,不麻烦。”时拈微笑着摆摆手。
从小到大,\"重要\"这个词几乎成了时拈耳边常听的叮咛。上小学时,老师总是说,小学阶段至关重要,是为初中做准备的基础;到了初中,又被告知这段时间极其关键,是为高考打好根基的阶段,考上好高中,就意味着迈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接下来只需更加努力。而到了高中,\"重要\"的分量更重了,因为这被视为学生生涯的转折点。
高考像一道分水岭,优秀的同学顺利进入顶尖大学,稍逊的则考上相对普通的院校,而那些没有全力以赴的学生,最终可能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
现实很残酷,有些小孩的家长不让自己的孩子承受如此的压力,准备提前出国或者读国际学校,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每个人对未来的目标不一样,路的起点就不一样,那终点就更不可能一样了。别说会什么殊途同归了,简直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