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楚皇后派遣使者这事儿终究莫名其妙没了结果,对于现在的天下局面而言,这事儿也翻不起任何的风浪。
了结了这件事儿,赵恒便要赶往川蜀,去会一会那位白菜龙君了。完事儿之后,还得去一趟江南,收拾江南的明教。
而此时的伪楚,也就是以南京应天府为核心的京东两路,也有了新的变化。
当然,南京这边的局势一直在变,而且有个清晰的衍变脉络。
年初完颜构登基后,着实振奋了一段日子。想要来个励精图治,真正重建一番大楚基业,好单开一列家谱,让东京那伙子人好好瞧瞧他的本事。
甚至于开春之时,还亲身主持了春耕礼,并且大赦天下、分封诸臣,折腾了好一阵子。
其他的不说,自从加封兵马大元帅李成为齐王之后,一口气封了十几个王爷,想用这种方式来压制李成的权柄,免得这厮搞个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
大楚朝廷王爷多的是,你齐王算老几?
但是怎么说呢,名义上黄河以南的地方都是大楚治下,但是除了京东两路,天下谁能听大楚的?
虽然有十万大军,但是大楚的军卒一旦出了京东路地界,天上就会出现妖皇空军往下扔石头,逼迫的军士不敢出京东路一步。
而大楚朝廷里面的臣僚也根本不敢踏出去,文臣武将全都只能窝在京东路煎熬。
金兵两次南下攻宋,京东路都是攻路途径之一,历遭兵灾,本来便是半残地步。如今供养着这么一伙子人,倒是真的艰难。
后来完颜构为了稳定民心,大搞分封。特别是那群被东京城流放到应天府这边的旧有士大夫贵族们,这群人在完颜构看来是“天下支柱”,是要好好安抚的。
毕竟在舆论层面,想要应对天下万夫所指,应对元佑太后-赵氏宗亲-静雪公主-士大夫这个体系的舆论指责,总得有相应的力量来反击。
他们骂他背宗弃祖,他总得反驳来一句建炎中兴。而这种事儿总得有人去做吧?
总得有大儒为我辩经啊!而干这种活儿,士大夫们是最擅长的。不管是东京那边的士大夫,还是被流放到南京这边的士大夫,水平都很高。
在军事方面无法伸张,政治能量根本出不了应天府一步的情况下,通过隔空对骂,让完颜构获得了某种虚幻的成就感。
而且东京那边也真的有骂的东西……其他的不说,那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妖皇,毫无根脚,出身不明,根本就是从大衍山区深山老林子里冒出来的一个山中妖孽。
结果霸占了赵氏女眷,僭篡中枢摄政大位,还他妈到处搜刮女人,在个人道德层面总是要让人鄙夷的!
所以两边的骂战倒是成为了靖康三年国内两京方面动荡的主流,不过也就仅仅只限于骂战了。
反正不管是东京摄政王还是南京伪楚帝,谁身上都不干净!骂一骂总没错的!
东京那边御史台负责风闻奏事,同时也额外加了引领天下舆论的职衔,负责版印邸报、监管天下邮路、传讯、物流之事。
算是兼领了宣传部和物流监管的事儿。
所以是此次骂战的主流,不过这种事儿,连御史台的两位正副台长,也就是御史中丞陈东和侍御史欧阳澈都懒得理会的,只是交给了新的御史李猷负责。
南京这边则是内侍省领着一群旧贵族士大夫们主导。内侍省大押班康履更是每天挖空心思引据经典变着花样带着一群士大夫们写文章骂那个摄政王。
毕竟官方层面的指责和市井骂街还是不一样,总得讲究个文采。而骂人这种事儿,想骂出新意,总是费脑子的。
更何况摄政王除了好色无度、秽乱宫廷、祸害天下少女之外,貌似也并没有什么别的黑点。
特别是他领兵打下西夏之后,连僭取大位都不好再骂了……你要是能取了大位,你去把西夏收了啊!
人家就算不在东京当摄政王,跑到西夏当个青天子又如何?有着这番功绩在,还怎么说“僭篡”?
骂战持续了两个月后,连完颜构都觉得没意思了。而开春之后,京东两路的义军就变的多了起来,扯旗子造反的一波接一波,怎么都摁不下去。
很简单,京东两路的老百姓过不下去了。而百姓活不下去了,可不就得造反吗?
至于为何活不下去?那还用说?
京东两路本来就是半残,结果还要养着十万大军和一个朝廷,还要养着一帮王爷,还有一群最擅长鱼肉百姓的士大夫旧贵族们,民力哪堪支撑?
那群义军也鸡贼的很,要是李成带着麾下的直属大军前去平乱,他们就直接跑出了京东路,反正李成也不敢追。
李成这厮是会带兵的,手底下直属三万多大军是真有战斗力的。
而要是刘光世、张俊、王燮这几个太尉去平乱,那义军就敢跟官军对冲一波,冲完了再跑。
这几个太尉要么只会逢迎逃跑,要么贪财无度,要么领兵无方,所以义军是敢打的。
就算打不死几个人,好歹抢些军械粮草也是赚的!
就在这种情况下,南京朝廷陷入了经济、军事层面的多层动荡。
现在连士卒的军饷都只有靖康前的一半水平了。
后来到了四月底,金国派遣了燕云汉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刘家大臣,领恩州防御使的刘萼带着一万燕云新军来到京东路,以充实大楚的军事力量。
这回李成没出兵去打,真没出兵去打。上次覆灭了一万燕云新军是为了成名。现在他已经有了名声,还成了楚朝的齐王,总不能真的要跟金国硬刚。
不过刘萼一来,李成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本来在应天府这一块,刘光世、张俊、王燮这群人本来就合伙与李成争权。
弄得他想补齐本部四万兵都做不到,麾下精锐大军还是打了金国新军后剩下来的那一伙老底子。
而灭了那一万新军,到底让金国高层对他起了忌惮和怒气的。现在刘萼这位金朝“天使”过来,更是开始全方面压制李成的权柄。
李成彻底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地步,军中、皇帝、内侍都对他有敌意。
金国这个宗主国的使者更是从来不给他好脸色。而以黄潜善为代表的文官群体们从来都不把武将看在眼里的。
大宋朝历来是重文轻武的,这帮宋臣几十年官场生涯养出来的风气,难道真的会因为你能打仗就高看你一眼??
在这种情况下,李成纵然是有一身武艺,有着卓越的领兵才能,有着敢打敢战的豪雄气概,甚至于当了齐王这种大国封王之号。
竟然也莫名的感觉到了一股无与伦比的憋屈感!
总是不得伸张!总是得蜷着手脚,总是被四面八方莫名其妙不知道打哪儿来的压力给困着缚着锁着!
还不知道该怎么破局!
在这种情况下,某日朝会散去之后,大楚侍御史,也就是南京御史台副台长领枢密院都承旨万俟卨主动来到齐王府,递上名帖,光明正大的前来拜会齐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