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了这小蒋氏这一茬,却是把他刚积攒起来的念头给熄了。他觉得这种事就得是一时冲动,需得一鼓作气,要不然就很难再下决心了。
算了吧,好死不如赖活着,不就是结个婚吗,又不是没结过。
大不了,结了婚不与那女人同房就是了,难道她还能对自己霸王硬上弓不成。
就把未来的老婆当自己公司的领导就是了,只要自己不把她当自己老婆,就不怕头上带绿,哼!
而小蒋氏又恢复了他那没心没肺的样子,欢欢喜喜的开始准备起嫁妆。
皇宫。
当今皇帝凤傲雪,今年已经五十九,尽管身处最高处,养尊处优,无情的岁月还是在她的眼角雕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此刻她看着面前的奏报,眼神中透出深深的阴鸷。
“啪”的一声,她把重重的奏折拍在了案上。
这是来自边城武胜关的常孝云常总兵递上的奏折,据她说,沈妙在边城的这几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她带领五千人的骁骑营,把边关外的北狄人打得退居关外数百里,在军中威望极高。
边关已有些百姓开始称武胜关的官兵为沈家军,就连军中众人也都以能成为沈妙的亲兵为傲。
凤皇帝自是看得到常孝云折子中的小心思,这看似句句是褒扬的折子实则是在她面前拐弯抹角的给沈妙上眼药呢。
不过作为皇帝,她自是不惧这种官场之上的小小心思。
她不怕官员异心,要是官场的官员都是一条心,那才是最可怕的。
她心事重重的合上奏折,近些日子以来,她愈发感觉精力不济了。
尽管她瞒得好,可有心人还是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她的身体状况的,比如说她的几个好女儿。
想到这里,她的眼底阴霾已经要溢出来。
近来皇太女来御前走动的次数已经渐渐增多,言辞之中,也多有为她分担之意。
笑话,这天下是她的,让皇太女分担,她是想分担自己的天下和帝王权势吗?
凤傲雪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她知道皇太女的举动并非全然出于孝心,背后还隐藏着对权力的渴望与算计。作为一位历经风雨、见识过无数宫廷斗争的君主,她对于人性的复杂有着深刻的洞察。
“子楚啊子楚,做了朕二十四年皇太女,你终究还是心急了吗?”
“来人,宣武威将军沈妙觐见!”
沈妙莫名,不知这皇帝整的是哪出,不是昨日才进宫中述过职,怎的老皇帝今天又召见。
沈妙不敢耽搁,赶紧更衣,快马加鞭赶去皇宫觐见皇帝。
御书房前,沈妙整了整衣襟,深吸一口气,经通传后步入这权力与威严并存的殿堂。
御书房内已有几名朝中重臣在侧。
凤傲雪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审视着这位年轻的将军。
见沈妙冷静与精明兼备,不由暗自点了点头,不愧是战场厮杀出来的年轻将军。
“沈妙,你可知朕为何召你入宫?”老皇帝的声音沉稳有力,穿透整个御书房。
沈妙躬身行礼,回答道:“末将愚钝,不敢妄自揣测圣意,但请陛下明示。”
凤傲雪皇帝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几分赞许:“你在边城的表现,常总兵已上折为你请功,朕已悉数知晓。战无不胜,威名远播,实为我大梁之幸。然则,宫中守备亦为国家安危之根本,朕思前想后,认为你乃最佳人选。”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让一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军来负责宫中守备,这无疑是前所未有之举。
不过群臣也暗中思忖,这是否也透露了某些讯号。
但沈妙却并未表现出丝毫惊讶或退缩,只是更加恭敬地回答道:“末将领命,定不负陛下厚望。但请陛下放心,无论身在何处,沈妙都将以保卫国家、守护百姓为己任。”
老皇帝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她知道沈妙的忠诚与能力,更相信她能够极大地提升宫中守备的力量与效率。
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边关的问题,还能在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夺嫡之战中确保皇位万无一失。
于是,她亲自下令,为沈妙安排了禁军统领一职,并赋予了她御前行走和调动宫中禁军的权力。
等出了皇宫,沈妙的脸就沉了下来。
昨日见陛下,时间较短,没有注意到,今日见陛下,谈到最后,已经见她精力似有不济,后来已经连续叫错两次内侍的名字。
这可不是个太好的信号。
沈妙回到将军府,便写了一封密信,使心腹过来,叫她务必亲自交到常孝云总兵的手中。
她已在信中言明暂时不能回归武胜关,叫她格外注意关外北狄的动静。
今年的天气异常,嘱咐其一但有异动,务必要告知于她。
随后交待心腹,让她在军中的亲兵绿珠和红罗一起回京来。
京中风云将乱,她得有所准备。
这厢,李府已经派人将李浩然的庚帖送到了沈将军府上。
蒋氏接过庚帖,扫了一眼上面的生辰八字,嘴角露出一抹微笑,道,“果然。”
戚伯闻言也探出头去看了看庚帖,笑着恭维道,“老爷果然算无遗策。”
蒋氏闻言并没有出声反对,道,“收了庚帖吧,这几日就选个好日子,把大哥儿接进府吧。”
戚伯犹豫了一下道,“老爷,这事不用知会将军一声吗?”
蒋氏轻笑,“她刚刚接管禁军统管一职,事情多得很,千头万绪,且得一阵适应呢,纳个夫郎这样的小事何需让她知晓,等浩哥儿入府了,直接安排他在大姑娘院里侍奉便是,总见得到的,不急。”
戚伯应喏。
这纳夫郎本就不比娶正君,需得娶正君时那样繁琐的六礼,只需给男方家一些纳夫郎之资,等选了良辰吉日,一顶小轿抬了进府便是。
且沈妙现还没有正君,也无需准备向正君敬茶之事,一切便可从简处置。
只是将军府门第高,就在纳资上多给一些便是。
这于财大气粗的将军府来说,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于是便这么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