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自然也察觉到了皇上杨浩眼中的那一丝不悦。
又瞥见长廊之上,贵妃穆念慈与公主杨如烟正转身离开,心中也是“咯噔”一下。
他深知儿子有些固执,却未曾料到,今日在皇上面前,儿子竟如此行事。
他心中不禁担忧起来,暗自思忖,儿啊,皇上所言其实也颇有道理,成家立业之后,再求取功名也为时不晚啊。
想到这里,文天祥赶忙躬身一拜,说道:
“皇上,臣多谢皇上隆恩,能为犬子赐婚。只是犬子近来学业繁忙,一时糊涂。微臣回去后,定会好好开导他。”
说罢,文天祥偷偷瞟了一眼一旁的儿子文佛生。
此时的文佛生,也察觉到了父亲眼神中的异样,这才明白自己方才只顾着表达心中想法,却无意间得罪了皇上。
他心中一惊,赶忙躬身拜道:“臣谢皇上隆恩。”
杨浩见状,心中虽略有不悦,但念及文天祥是朝中栋梁。
且文佛生年纪轻轻,或许一时思虑不周,便也不好就此怪罪他们父子。
当下便笑道:
“爱卿,快快请起。无妨无妨,佛生这孩子胸有大志,既然他有自己的想法,此事便暂且搁置一旁。
待他学业有成,高中状元之后,再做计较也不迟。”
文天祥父子见皇上并未深究此事,心中大石顿时落地,赶忙跪地谢恩:
“臣等谢皇上隆恩。”
言罢,文天祥便携着儿子文佛生,小心翼翼地退下。
杨浩望着父子二人离去的背影,微微摇头,随即想起女儿杨如烟与贵妃穆念慈,心中暗想她们此时怕是心情不佳。
当下再不耽搁,脚步匆匆朝着贵妃穆念慈所在的宫殿走去。
待入宫后,杨浩一眼便瞧见贵妃穆念慈与女儿杨如烟正于殿内。
只见杨如烟一脸哀怨,神色极为不悦,那模样恰似一朵被狂风摧残的娇花,惹人怜惜。
杨浩心中不禁一疼,赶忙上前。
杨如烟见父王前来,眼眶一红,径直扑入杨浩怀中,如一只受伤的小鸟寻求庇护。
她紧紧依偎在杨浩怀里,嘤嘤哭泣,似是心中委屈极深。
杨浩面露忧色,轻轻抚摸着女儿的秀发,心疼地说道:
“烟儿,都怪父王安排不周全,让我儿受委屈了。父王着实未曾料到,那文佛生竟如此固执。
乖女儿,莫要再哭了,父王知道你心中难受。要不,父王再给你挑选一个比那文佛生更加出众的如意郎君,可好?”
杨如烟抬起梨花带雨的小脸,虽心中气愤难平,但仍带着一丝倔强与不甘,娇嗔道:
“不要,父王。女儿谁都看不上,女儿就认准了要嫁给那文佛生。女儿堂堂一国公主,难道还配不上他不成?”
杨浩听女儿这般言语,心中暗觉不妙。女儿平日里一向如她母后穆念慈般温柔贤惠,今日却如此执拗,莫不是因这件事自觉尊严受损,故而心中气不过?
这般想着,穆念慈款步走来,轻拍女儿的肩膀,和声劝道:
“如烟,你父皇说得在理。咱们如烟身为公主,不仅生得花容月貌,且颇具学识才情,何必要与那文佛生较这个劲呢?他若能娶到咱们如烟,那可是他高攀了。”
然而,杨如烟却满脸不高兴,心中仍是不甘:
“父皇母后,你们先去吧,女儿想静静。”
杨浩见女儿如此,也不好再强行劝说,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搂着穆念慈轻声道:
“爱妃,咱们女儿如今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朕瞧她这般模样,恐怕不只是一时意气用事,或许她心里对那文家小子,确实颇有好感。
此事且看日后吧,且看文天祥回去后,与他儿子商议之后作何打算。这不很快便要到省试了吗?”
杨浩心想,文丞相家的二公子文佛生对此次省试信心满满,且看他此次能取得怎样的成绩。
倘若真如他所愿,省试过后,殿试之时,朕便亲自出题,好好考考这个臭小子。他
不是一心想考状元吗?朕到时给他出点难题,也好挫挫他的锐气。
次日,文天祥于早朝之时,特意前来拜见皇上,为昨日皇上为其子文佛生赐婚,却遭儿子拒绝一事,特来请罪。
早朝过后,皇上杨浩便带着太监李公公,一同来到后宫偏殿。
正此时,有下人匆匆来报:
“皇上,丞相文天祥在外求见。”
杨浩一听,心中便知文天祥所为何事,他也正想了解,昨日文天祥与儿子文佛生回去后,父子二人是如何沟通的。
当下便吩咐下人:“宣文丞相觐见。”
文天祥入殿,见到皇上杨浩,赶忙躬身下拜:
“微臣再次拜见皇上。”
“爱卿快快请起。”
文天祥起身,一脸愧疚地道:
“皇上,昨日之事,皆因微臣教子无方,文佛生言语不当,惹皇上不悦,微臣特来请罪。”
杨浩摆了摆手道:
“爱卿,此事已然过去,无需如此。”
“回皇上,微臣回府后,与文佛生沟通交流,他对皇上为他赐婚一事,心中感激,只是因学业紧迫,才未当即应下。
他还说,若此次能够高中状元,定会前来听从陛下的安排。”
“文爱卿此话当真?”
文天祥赶忙回道:“千真万确,皇上。微臣回府后,与犬子详谈许久,他对皇上的隆恩深感惶恐,也为自己昨日的莽撞后悔不已。
只因一心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才做出那般仓促的决定。”
杨浩听后,心中的不悦顿时消散了许多,心中暗道:
“看来这小子还算孺子可教,想必文天祥回去后,没少对他一番说教。”
于是说道:“如此便好。”
皇上杨浩也看得出,公主如烟对文佛生颇有好感。
只是此事也不能全怪文佛生,毕竟此前未曾有媒妁之言,也未亲口告知他,要将公主许配于他。
或许他以为朕要将其他女子许配给他,才会那般顾虑。且看他此次考试,是否真有真才实学。”
时光匆匆,转眼间便到了春天。中都城内,省试科举的日子来临,整个城市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科举现场,学子们怀揣着梦想与抱负,纷纷步入考场。
街道两旁,树枝头的嫩绿,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也在为这场科举盛事增添几分生机与活力。
省试放榜那日,贡院外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前来查看榜单的学子们,或神情紧张,或满怀期待,喧闹声此起彼伏。
文佛生挤在人群之中,目光急切地在榜单上搜寻着自己的名字。
当他终于看到“文佛生”三个字赫然在列时,那一直紧绷着的脸上,终于缓缓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身为文天祥之子,他自幼便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日夜苦读诗书,钻研经史子集,为的便是今日能够崭露头角。
此次入围殿试,对他而言,不仅是多年辛勤苦读的成果,更是他踏入仕途、实现报国理想的重要一步。
很快,便到了殿试之日。这天还未亮透,文佛生便早早起身,对着铜镜精心整理衣冠。
他身着一袭素净的儒袍,那儒袍质地柔软,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摆动,更显其身姿修长。
他凝视着铜镜中自己略显稚嫩却又充满坚定的面容,深吸一口气,仿佛在给自己注入力量,随后迈着沉稳的步伐,向着皇宫大步走去。
皇宫大殿前,一众学子早已等候多时。他们的神情各异,有的低头默默背诵着经义策论,口中念念有词,试图抓住这最后的时间巩固知识;
文佛生站在人群之中,昂首挺胸,身姿挺拔如松。他目光平静地注视着前方,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从容。
他深知,今日这场殿试,不仅是对自己学识的重大考验,更关乎家族的荣耀与国家的未来,容不得有丝毫懈怠。
随着一声清脆的“皇上驾到”,众人纷纷跪地行礼,口中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见杨浩身着华丽的龙袍,那龙袍金光闪耀,绣着的五爪金龙仿佛欲腾空而起,尽显威严。
他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缓缓走上龙椅。坐定之后,杨浩目光如电,扫视全场,心中暗自思忖:
“今日,朕便要出一道现代高考的难题,考考这些古代的才子们,瞧瞧他们的思维与现代的学霸相比如何。
以往殿试皆是考文章、诗句,今日朕便来个出其不意,出点数学题,定要让他们措手不及。
那文佛生那小子不是一心要考状元吗?朕这次便给他来点猛料,看他还能不能考上状元。卧槽,朕是不是有点太损了?”
杨浩这般想着,忍不住在心中嘿嘿一笑,随后高声喊道:
“众卿平身。”
“今日殿试,朕出一题。假设有一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和一个丙出水管。单开甲管6小时可注满水池,单开乙管8小时可注满水池,单开丙管9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
若先将甲、乙两管同时开放2小时,然后打开丙管,问打开丙管后几小时可注满水池?”
杨浩将自己在现代高考遇到的这道烧脑数学题出给台下的一众学子,看他们做何反应。
此问一出,全场瞬间安静下来,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
随后,便是一个个懵逼状态,学子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与震惊。
这道题所涉及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与他们平日里所学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截然不同。
一时间,众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题目弄得不知所措,竟无一人能立刻想出解题的思路。
文佛生听到题目后,先是微微一愣,那俊朗的面容上闪过一丝惊讶之色。但很快,他便双眉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