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这么顺利的就谈成了重生后的第一笔生意,他的心情也非常舒坦。
这个年代的农村,做买卖基本上是不需要合同这些的,除非是大买卖立个字据纸条,像这种小本生意,口头上约定就可以,讲究的就是一个诚信。
李强刚准备离去,见一旁的的秦倩姐弟俩还在看着自己,像是觉得他谈生意的样子很帅一般。
特别是秦倩弟弟秦俊,那圆滚滚的样子,李强不由的就想打趣二人一声。
“小胖墩、秦倩美女再见啦!”
说完也不管二人理不理他,李强便转身离去。
一旁的秦俊倒是没什么反应。
毕竟他作为家中的幼子,父母又是做生意的,经常有卖不完的鸡鸭鱼肉家里没少让他吃,从小便不缺营养,长得胖嘟嘟的,被人喊小胖墩习惯了。
但旁边的秦倩一下子红了脸。
这个年代还不像以后那样放得开,当面被李强喊美女,秦倩还从来没听到有人这样叫过,心里一喜的同时也是害羞的低头红了脸,还不忘向旁边的母亲闹了一句,这什么人啊。
赵婶听到李强给她儿女讲再见,也没把这事放心上。
都是年轻人,李强又和他们谈好一门生意,难免有点得意忘形。
再说这个时候的小青年能有这礼貌见识也不错了,她倒是很看好李强这个年轻人。
李强这边离开秦贵、赵金芳一家,就准备去找找看镇上有没有渔具店。
他可没忘记今天上街的两个目的。
这边刚答应完秦贵鱼要多少有多少,可现在鱼的影子都还没,而且就只有一只箭竹小鱼竿,再怎么会钓,也不能供应起市场的销售。
还得去看看镇上的渔具店,有没有一些专业的装备,他再想办法搞一些回去,钓鱼这门生意才能顺利开展。
李强顺着市场转悠,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有渔具店。
倒是路过卖肉的档口时,他顺便问了一下猪肉的价格。
一斤九毛五,听起来很便宜的价格,但一点也不容易。
现在上班的人一天也就挣几块钱,要想天天吃肉,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口袋。
有班上的人都是如此,更别说农村的人了,可能卖十斤的菜也换不来一顿肉。
就算是李强今天刚谈的生意能做起来,要买一斤肉,如果是钓鲫鱼卖,差不多也要十斤鱼才能换到一斤肉了。
转了半天,李强也没发现半个渔具店的身影。
他问了一下旁边摊位的老板,才知道市场里就没卖渔具的。
这年头能吃好有活干就不错了,还开渔具店,谁来买。
不过摊位老板也发扬仙人指路的精神,告知李强可以去镇上卖杂货的杂货铺看看,他看到过杂货店的老板,有时候在摆弄渔具啥的。
听人劝吃饱饭。
李强也不在市场里瞎转悠了,日头不早了,出门时他没和父母交代,再不早点回去,等到他父母回家发现人没在,吃饭的时候又得出去到处找他。
好在杂货店离市场不远,李强也有印象,三五步便找到了。
“老王杂货铺”
简单又好记的店铺名字,让人一下就有了画面感。
这个时候各个店面的招牌还是很有特色的,不像以后很多为了城市“美观”,全部采用相同的门头,没了自己的特色。
李强猜测这家店的老板,应该用自己的姓氏起了个店名。
“老王杂货铺”几个暗红色大字写在略微发黄的草纸上,虽说浆糊粘贴的招牌略微有一些破损,但在上面没看见一丝的蛛网污垢,可以看得出老板是个讲究人。
李强走进老王杂货铺,面积不大,也就十几个平方。
里面靠墙摆放着一张躺椅,上面躺着一位头发略显花白的大爷。
外面货架上主要摆放的还是一些钉子剪子镰刀水管五金之类的货物。
李强大致看了一下,没有发现有鱼竿、浮漂之类的售卖,倒是在屋子角落,看到了一张挂着的长渔网。
“老板有鱼钩鱼线卖吗?”
既然没看到,李强只有对躺椅上的大爷询问道。
“有、有、有”
躺在躺椅上假寐的王万荣听到有人叫他,连忙起身回应。
看到来人是个小伙子,也没嫌弃,走到一个角落翻找片刻,找出一个铁盒子放到桌子上。
一打开,里面有两卷打开的鱼线,还有一些未拆封的鱼线和几个塑料盒子装的鱼钩。
“鱼线要多长啊?”
“啊”
听到老王的话,李强一脸懵。
“小伙子,才学钓鱼吧,鱼线要多长都不知道,你用的多长的鱼竿知道不?”。
老王一看李强发愣,以为李强是跟很多在他这里买渔具的小青年一样,是想学钓鱼,于是拿出过来人的口吻,准备逗一逗李强找找乐子。
李强反应过来,这年头可不比他重生前那般物资充沛。
他以前买鱼线都是一卷一卷买来自己做,或者是使用方便的成品线组,哪里听到过买线按照米算的。
不过李强也反应过来。
这个年代很多农村的人钓鱼,都是自己先去砍一根合适的竹子,然后再比着买一截鱼线和鱼钩,回家把鱼线绑好就可以钓鱼了。
甚至有些狠人,用毛线或者尼龙口袋的绳子,都可以当做鱼线使用。
所以当杂货店老板王万荣,问李强鱼线要多长的时候,他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让老板以为他是新手了。
被人说新手,李强不也反驳,钓鱼这玩意不分先来后到,能钓到鱼就是大师。
“老板,长度我还没确定,鱼线和鱼钩怎么卖?有没有浮漂这些?”。
李强还是准备先问问,他兜里虽然没有钱,先问问行情也好回去做准备。
他问问浮漂,也是考虑到用羽毛来做浮漂不是长久的事,一个是不好弄麻烦,再一个就是不怎么显眼,钓远处的时候判断鱼儿吃口不准确,影响自己上鱼。
“有啊”
“鱼线你看是要哪种,这种细一点的两毛一米,这种粗一点的一毛五一米,鱼钩五分钱一颗,七星漂两毛一组”。
老王一听李强还没准备鱼竿,更加认为李强是个新手,想着先买鱼线然后再去砍根竹子自己做钓具。
现在也没其他顾客,老王就想教教这个新手,毕竟让新人入坑,这个是哪个年代钓鱼佬都爱做的事情。
“老板立漂有吗?”
“什么?”,老王没反应过来。
“额,没事,我问有没有漂?”。
李强刚把话问出去,就想着这个时候,他们这里估计都还是使用传统钓法,用立漂钓鱼应该还很少,就算有,估计价格也贵。
“漂我有啊,还有好几副”
“小伙子,我跟你说啊,你如果还没有准备鱼竿呢,我建议你先准备一根三到四米的鱼竿就行。
至于鱼竿选择嘛,像我们本地的箭竹,斑竹这些都行,但是选择合适的竹子才是关键”。
老王也没管李强听没听,继续喋喋不休。
“理想的竹子应该是直的、没有明显的节疤和裂纹,还要有足够的韧性和强度”。
“我通常选择生长了几年的竹子,这样它的纤维更加成熟和稳定。
嫩竹子容易断,你千万不要选。
等你选好竹子后,砍来放在水中泡几天,以增加其韧性和防止开裂。
泡几天过后,再取出来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自然干燥。
像今天这种天气的话,放个几天就行,然后把竹节位置打磨一下,防止拉到鱼的时候伤手或者把线划断了”。
“后面你如果想钓更大的鱼,就选那种老的斑竹,韧性好,不易断”。
“我曾经用一根六米的斑竹鱼竿钓起十几斤的大草鱼”。
“那手感...过瘾”。
“小伙子我给你说个地方,你弄好了鱼竿去试一下,绝对...”
“老板,老板,我会钓鱼,我是家里的鱼竿线被拉断了,要重新弄鱼线和鱼钩”。
李强本来是不想打断老王的。
多听一听其他钓鱼佬的故事也是人生经历,奈何老王一说就停不下来,他又要赶回家里去,不赶时间的话倒是可以跟老板好好聊聊。
老王本以为李强是个新手,一听李强是鱼线被拉断了才来买鱼钩鱼线,就没再多讲。
这个时候的鱼线质量也就一般,加上大多数人一根鱼线一直钓,风吹日晒的保不准哪天碰到力气大点的鱼就断了,这很正常。
“那你要买哪种?”。
既然没了乐趣,王万荣公事公办,做起生意来。
李强拿起铁盒中的鱼线和鱼钩仔细看了看,犹豫不定。
看了小半会才终于在王万荣即将不耐烦之际,略显羞涩的对老板说:
“老板贵姓呢?”
老王仔细瞟了瞟李强,不知道这小子在打什么主意。
打量片刻后,王万荣一手撑在桌子上,一手向上,指了指他门口的招牌。
一副你这臭小子明知故问的模样。
李强懂了。
他不是没看到招牌,而是他想跟王万荣赊账。
李强现在兜里分文没有,又不想白跑一趟,于是就想跟王万荣拉近关系,看能不能先赊点装备,回去钓了鱼挣钱,或者是找父母拿了,下次来镇上时再给老王。
“王大爷能不能赊账啊”
“我是下面李家村的,我叫李强”
“我今天钓鱼碰到大鱼把鱼线拉断了,出门又忘了带钱,这不有又不想白跑一趟,我先赊点鱼线鱼钩,下次上街给您拿来”。
说完李强便眼巴巴的看着王大爷。
老王一听赊账,连忙把鱼线和鱼钩收起来,放进铁盒子里,一副防贼的模样。
不是王万荣不干赊账的买卖。
平日里街坊邻居和一些熟客,也有忘带钱的时候,他也会赊给他们。
可是他又不认识李强,再加上李强一个年轻小伙,这样空口白牙的来说赊账,实在是不能让他信服。
李强看着王大爷收拾东西准备将铁盒子放回去,也是急了。
拉住王大爷的手连忙说道:“王大爷你听我说,我不是要赖账,我是真喜欢钓鱼”。
“我那鱼线就是时间长了没韧性,不然肯定能溜上来,而且我是打算把鱼钓来卖钱补贴家用,肯定不会是一锤子买卖,以后都要经常来买渔具”。
老王一听李强买渔具是为了钓鱼挣钱,而不只是为了好玩,一时间也起了恻隐之心。
他是从苦日子中过来的,李强在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的想法,已经比很多同龄人要强了。
一时间,他看起眼前的李强就顺眼了许多。
李强看王大爷还在犹豫,赶紧趁热打铁。
他也不想回去再跟父母拿了钱又跑一趟。
虽说家里离镇上距离也不是很远,但是他又没个代步工具,全靠一双42码的水陆两栖全地形大脚走,来回一趟怎么也得两三小时,他可受不了。
“这样王大爷,如果你信不过我的话,我可以给你写借条,
写了借条您就尽管放心,等我钓到鱼了,提一条最大的给您尝尝,都是野生鱼,味道好得很”。
老王一听李强愿意给他写借条,放回去的动作缓了缓。
思考片刻,重新把装渔具的铁盒子放到桌子上,拿出剪刀就问李强。
“你准备要几米线?几个鱼钩啊?”。
李强见王大爷语气缓和下来,同意借他渔具,也不客气。
想着要借就多借点,回去也好开展计划。
于是他直接狮子大开口道:“王大爷,要不细的来一卷,粗的来一卷,鱼钩拿一盒,对了大爷,有没有鱼竿?”。
王大爷听到李强的话,立马又想将渔具收起来。
“小伙子你想屁吃呢,这一盒鱼钩两块五,一卷粗的线七块五,细的十块一卷,加起来二十块,相当于你大人几天的工资了,我可不能借给你”。
“至于鱼竿你就不要想了,我这里没有,现在一根鱼竿,本地产的一根几十块,海外货的话一根就得要大半个月工资,想要你得先交钱再给你带”。
李强还想再给王大爷掰扯掰扯,可是老王也比较强硬,如果李强借得多他就不借给李强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王大爷答应借给李强十颗鱼钩,粗线十五米,细线十米,七星漂三副,总价五块零五分。
至于为什么只借这么些给李强。
用王大爷的话说就是这些已经可以搞好几根竿了,多了李强也忙不过来。
然后就在李强的再三拉扯之下便宜了五分,总价五块,一周之内还清。
立好字据,老王看了一眼就放进了抽屉里。
李强写得很详细,有些字他也不认识,只看金额对了就行,在农村,字据只是一个形式,大部分人还是非常遵守约定,写不写都一样。
然后王万荣就拿着剪刀和卷尺,将鱼线裁剪,再将鱼线绑在纸板上,交给了李强。
待到把李强要得鱼钩鱼线备齐,王大爷还不忘嘱咐两句。
“小伙子,悠着点使,钓鱼可不兴只讲力气,还得看技巧。
比如你遇到大鱼吃口,不要着急,先给他溜溜缓一下鱼的冲劲,等它没劲了,你再收线。
我跟你说,我之前有次钓到...”。
老王还没说完,就被李强拉拉手,强行打断了。
他还得回家吃饭呢,让王大爷这个话痨继续说下去,他回家估计只能吃晚饭了,于是赶紧开口告别王大爷。
“行行行,王大爷我知道了。
我还要赶回去吃饭呢,改天给你送鱼的时候我们再聊聊”。
李强说完,和王大爷打了个招呼,提着老王借给他的渔具,就出了店门,生怕王大爷反悔。
告别了王大爷的“热情好客”,李强拿着渔具快速往家赶,出来这么久了,也没个表,不知现在几点了,家中父母会不会担心,随即一路小跑往家的方向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