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你打乱了她的计划,这段时间明玉斋那边要注意一点,免得再让她动了手脚。”
谢绥提醒一声,“不过也不用太操心,这次以后她不会明目张胆的动手。至于谢柔那边就交给我,你先安心做生意便是。”
想到谢柔,谢绥的眼神一暗,黑色的眼睛里透露出冷洌。
她对阿晚所做的那些事情,谢绥是一刻都没有忘记。想起上次阿晚浑身上下是伤的走回来晕倒在他怀里,如今他决计不会饶过谢柔。
这么多年他都没有发现谢柔的性情都是伪装出来的,就连他的人这么多年通晓天下事都未曾发现。如今得知谢柔的真面目,他们能查的消息也是少之又少。
“好。”
虞归晚应下。
这几日,虞归晚日日都会派人去问候施令月那边妆粉和胭脂的进展,她不好亲自去作坊那边,毕竟两人只是合作关系,就算如今的关系不错,也不能太过节钺。
所以她只是派了几个人去守在作坊外,只要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施令月这几日便是长公主府和作坊来回跑,日日都看着谢柔喝药不然她可放心不下来。
今日施令月刚从作坊风尘仆仆回来,谢柔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解毒之后的谢柔很快就恢复过来了,但楚越那边却说了这药吃上半个月才能好全。
所以谢柔就让楚云换了药方,如今喝的只是补身子的药方对身子倒也没有害处。
“怎么还没吃药?”
施令月过来的时候瞥见桌子上的药碗,用手碰了碰药碗,“再不喝就凉了。”她端起来递到谢柔面前,监督着谢柔喝药。
“忙完了?”
谢柔喝了药才问道。
“差不多了,希望这次能顺利一点。”施令月面色有些凝重,越到出货的时间她就越担心,担心再发生上次的事情。
谢柔垂了垂眸。
随即她抬眸看过去,笑着安慰施令月,“放心好了,刚出了事情恐怕他们也不会立刻动手。”她看着施令月的面色,眼底有些心疼。
施令月面色憔悴,一看就是好几日没睡好了。
“希望如此吧。”
……
施令月走了以后,黑衣女子才从暗处走了出来,她半跪在地上,“主子,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您一声令下,明玉斋的货绝对不会顺利到明玉斋。”
良久,谢柔都没有开口说话。
地上跪着的人忍不住开口,“主子,这次再不出手恐怕就没机会了。您不能因为其他人就耽误了您的计划啊,如果这次我们再不出手的话。”
“等虞归晚的名声起来,对我们太不利了。”
谢柔冷喝道:“闭嘴!”
黑衣女子垂了垂头,依旧硬着头皮开口,“主子,不能再犹豫下去了。”
“闭嘴!违抗命令,下去领二十杖。”谢柔板着脸开口,清冷的声音里压抑着怒气。她何尝不明白如果这次不出手,以后等虞归晚的名声起来就更加不好对付了。
黑衣女子跪在地上没有挪动。
“本宫的命令不管用了?还不滚下去领罚!”
这个时候楚云走了过来,看了一眼地上跪着的人,冷声道:“还不赶紧下去领罚,还在这愣着做什么?”他们都知道谢柔的脾气。
她可是杀人不眨眼的主,要不是看在他们跟在她身边多年,恐怕早就人头落地了。
黑衣女子这才退了下去,楚云这才到了谢柔身旁站着,他询问一声,“殿下真的想好了?”
“嗯,就这一次。”
谢柔闭了闭眼,最终还是做下了决定。
*
终于到了这天,货物顺利到了明玉斋开始售卖,虞归晚这日也到了明玉斋来看看情况,她同施令月站在阁楼上,看着下面的情况。
虞归晚预料到今日来的客人应该不多,却没想到今日的明玉斋格外的冷清,这么多年明玉斋都没有再看到过这样的景象。
虞归晚和施令月自然明白这是有人从中作梗。而虞归晚却明白这一定是谢柔的手笔。
两人都镇定自若的站在阁楼上,莫名的默契。
直到半个时辰过去。
楼下传来店员的声音,“二位贵客里面请。”听到声音的虞归晚和施令月的脸上不约而同的露出一抹轻松的神色,只要不是彻底没来来也算是不错的。
门口的两人一进来,虞归晚在楼上就看到了两人,是苏晴雨和季明惠。
“我下去跟她们说两句话。”
虞归晚转头跟施令月说了一句,才带着芙蕖走下楼。苏晴雨和季明惠看到虞归晚过来,异口同声关心道:“没事的,说不定等会人就多起来了。”
她也笑着点头,“我不担心,今日多谢你们两个来捧场了。”虞归晚知道她们是真心想来帮忙的。
她又和两人简单聊了几句,苏晴雨和季明惠一人买了两套的妆粉和胭脂回去,算是支持虞归晚了。
两人刚离开,明玉斋又陆陆续续的进来了人,渐渐的楼下的人也变得多了起来,虞归晚还在人群中看见了杨念,心中有些触动。
客人变得越来越多,甚至于到了后面来的人根本买不到了,只能下了定金订后面的妆粉和胭脂。
之所以为什么人多了起来,一切都要从一个时辰前说起。
谢绥和虞归晚前一天晚上就预想到了第二日的情形,所以特地在前一天晚上就想了一个法子,两人兵分两路行动。
虞归晚自然就是去明玉斋,而谢绥就让人去了各个贵族世家里送了一封信过去,信中大致的内容便是:
不去明玉斋的话,后果自负。
收到信件的贵族世家气得牙痒痒,即便没有落款写出这是谁送来的威胁信,但是他们都不是傻子。在京城中敢这样明目张胆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也只有宸王府那位了。
他们虽然气得牙痒痒的,但也没有证据证明这是谢绥做的,也只有忍气吞声的让自家夫人或者女儿前往明玉斋买了妆粉和胭脂。
所以随着一封一封的威胁信送过去,所以明玉斋的人变得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