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是无法调和的矛盾!”王臣幽幽说道,“关陇集团与河北士族集团,除非有一方被物理消灭,否则争斗不会结束。”
【防杠:这里的关陇集团泛指唐廷统治集团,或者说既得利益集团,河北道的士族并不是唯一被排斥的群体,只是被排斥打得压得最狠】
“物理?”骆奉先一脸茫然,“何谓物理消灭?”
王臣道:“就是从肉体上消灭,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全部杀光!”
“说甚?全部杀光?”骆奉先失声惊呼,郭旸、郭暧也是面面相觑,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王臣竟然会说出这种话,这不是武懿宗第二?
顿了顿,王臣又道:“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办法。”
骆奉先松了一口气,赶紧问道:“还有什么办法?”
“迁徙!”王臣说道,“将河北的士族整体迁徙他处,拆了他们的根基!”
“说甚?整体迁徙他处?”郭暧瞠目结舌的道,“贤弟你可知河北道有多少丁口?按天宝年间计册,足足有两百多万户一千多万口!这么多人,如何整体迁徙?又迁往何处?试问何处能容得下如此多的丁口?”
“安西!”王臣笑着说道,“更确切点说,是伊丽军!”
“伊丽?”骆奉先蹙眉道,“伊丽的土地确实很肥沃,且幅员千里,但要说伊丽河谷能养活上千万口却未免夸大其辞。”
“单凭一个伊丽确实装不下一千万人口,但若是再加上一个宁远呢?”王臣笑道。
“这个……”骆奉先顿时沉默了,伊丽河谷他已经到过了,宁远军虽然没有到过,但是听人提起过,知道也是一处沃野千里的宝地。
伊丽与宁远两地相加或真能养活千万人。
郭暧却仍旧摇头说:“纵然伊丽与宁远真能养活上千万人,整体迁徙也绝无可能。”
“是啊,只是迁徙十万人口就殊为不易。”郭旸也附和道,“百万人就得倾国之力,迁徙上千万人更是亘古未有,也断然不可能办成。”
“确实,整体迁徙上千万人确实不可能,五百万都办不到。”这点王臣也是承认,但是随即又说道,“但若是分成两到三批,从河北迁徙走两到三百万口却还是有可能办成的。”
郭暧道:“但是这样有什么用呢?两三百万口不过河北人口的两三成,又有何用?”
郭旸道:“是啊,若是河北的士族集团仍在,与关陇集团的争斗照旧,又有何用?”
“有用,当然有用。”王臣笑道,“因为迁徙走的都是河北士族的主支,广大庶族或者士族的旁支都不用迁徙走,而且除了迁走士族的主支外,还要辅以其他的措施,比如分拆各地的士族然后混居,这便是一揽子解决方案。”
骆奉先、郭暧还有郭旸全都听得一头雾水。
因为现在讨论的话题已经超出他们的认知。
只不过,王臣也从来没想过说服他们几个,而只是想要借他们的嘴巴,将这一信息提前透露出郭子仪还有李适。
而郭暧和骆奉先也是没有辜负王臣的期望。
郭暧马上就遣飞骑前往居延海禀报郭子仪,郭子仪当时正镇守居延海。
骆奉先也将王臣说的这一番话写成了密折,再然后星夜兼程送往长安。
……
最先看到这道密折的人却是李豫还有李泌。
李豫道:“先是丝绸之路,再是国债,现在又是一揽子解决方案,这个王臣,总是可以整出一些闻所未闻的新词新句新方法。”
“一揽子解决方案?”李泌道,“一揽子这词用得好,涵盖了所有问题,既要解决河朔三镇听宣不听调的问题,又要解决河北士族与朝廷离心离德的问题,更要解决河北人口数量过多,不堪重负的问题。”
“河北的人口过多?”侍立在侧的孙希严忍不住插嘴,“李师这话不对,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河北诸州的人口数量已经锐减至不足原来的三之一,天宝年间足有两百多万户一千多万口,现在的话顶多也就剩五十多万户。”
“孙公公此言差矣。”李泌摆摆手说,“安史之乱的确造成大量百姓逃亡,河北百姓走死最多,然而要说只剩天宝年间的三之一,未免有些夸大其词,如今的河北道,只是被河朔三镇隐匿了户数及丁口数,实际至少还有一百多万户六百多万口。”
“还有六百多万口?”李豫沉吟片刻之后忽然说道,“王臣的这个法子,或许真可以解决河北士族抱团的痼疾。”
“圣人,不是或许,而是必定可以。”李泌笃定的回答道,“士族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宗族的问题,本乡本里,同宗同族群聚一起才能够互为声援,才能形成合力,一旦拆分成一个个的小支,而且与其他姓氏杂居一处,就再难以形成合力,反过来各个州县的地方官吏就可以利用各个姓氏之间的矛盾居中调停,治理难度将大大减低!”
好家伙,王臣假借骆奉先之口上的这个一揽子解决方案,真的给了干货。
除了将河北士族集团整体迁往安西,还建议朝廷将全国的士族分拆混居,就是绝对不能让一个姓在一个地方独大,形成地主豪强。
藩镇割据,归根结底就是宗族武装割据。
各个州县的宗族武装为了保卫乡里,所能迸发出的战斗力是极其惊人的。
这种战斗意志绝非朝廷的募兵能比,因为募兵是为了钱打仗,宗族武装却是为了保护土地和财产、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儿而战斗。
所以只要清空各个州县的宗族武装,藩镇割据就没了基本盘。
今后再有士族闹事,一个乡长甚至里长就能把人提溜到官府,如此一来,皇权就真正下乡,大唐的治理能力将得到颠覆式提升。
李泌显然已经领会到了其中的精髓,兴奋得不行。
“妙!妙极!妙极!”李泌连着赞道,“此策真堪称千古奇策!”
李豫考虑问题的角度却又跟李泌不同,摇摇头说:“任何事,说易行难,还是等他先平了李忠臣之乱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