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平时看着沉稳,有超出实际年龄的成熟,仔细算起来也不过是个孩子。
“好。”陈正延开心的跑去找金朝。
云舟看到陈正延这么兴奋也想过去,身体不自觉的轻微晃了两下。
高娥看到云舟有些着急的样子:“我就问你个事。”
云舟立马转身认真的看着高娥。
“你可知道你家的烧炭秘籍?”高娥直接问。
云舟点头:“知道。”他也不隐瞒“家中嫡长女到十四岁,长子到十六岁,便要熟记秘籍。”
高娥意外:“都可以记?”
“是的。”云舟回答的认真“只是外嫁女不得将秘籍告诉夫家,若家中长子出了意外,又来不及告诉亲弟,便由外嫁女传授。”
“若家中已无血亲男子,外嫁女可将自己孩子过继到云家,并传授秘籍。”云舟毫不隐瞒。
高娥想如此便可最大程度的保留这本秘籍,而且一直都是云家的血亲:“你姐把你们家的秘籍留给我了,你可要带着?”
云舟行礼:“阿姐把秘籍交于夫人,定是谢夫人对我们姐弟的救命之恩,待我年满十六,抄写一份即可。”
高娥没想到云舟也这么坦荡:“那你们云家的秘籍可有什么特殊之处?”
“定是有的。”云舟猜测“只是特殊之处需临终传授,家父故去的突然,这秘籍对我们云家来说就是一个念想。”云舟想到父亲表情有些黯然。
“节哀。”高娥也不好再问。
云舟颔首致谢。
“好了,你去吧。”高娥觉得云舟也不知道。
云舟行礼离开,走到门槛那里突然站定转身:“我云家抄写有一个特殊的要求。”
“嗯?”高娥不解。
“父亲曾说过,柴入洪炉便有千万变化非炉外之人能左右,但窑、柴和火只要精准的控制,便可无限接近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那秘籍不管抄写多少遍,每个字的位置都不能变。”云舟只知道父亲让他记住这句话。
高娥想了想点头:“你父亲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云舟又一次行礼。
等云舟离开,高娥开始想云舟说的话,然后又把那书拿出来看了看。
看了一会儿依然头晕,她啪的一声把书放下。
突然一个激灵反应过来自己为什么头晕了。
她习惯横着阅读,但是这书是竖版的,她在看竖版的时候下意识的会横着看,然后发现横着好像也可以,判定错乱导致她出现头晕。
想到这里高娥突然想到云舟说的话,男子十六女子十四才可熟记秘籍,他说的是熟记。
而人到这个年龄条条框框已经形成,思维也比较固定。
最后他说的是每个字的位置都能不能变……
分析完这些,高娥立马拿起书横着看,还真让她看通顺了,上面的确记载了杜维清说的制炭方法。
只是云家在上面加了警训,只觉这是云家心血才记下,切不可为求名利而重制。
高娥看完笑了起来,原来是这样。
“娘子遇到什么开心的事了?”陈克从外面进来看到高娥在笑。
“没什么,安师傅今天把孩子们的床装好了,相公要不要去看看?”高娥站了起来。
“不用,这两天夜里寒意加重,家中可还有被褥。”陈克是回来拿被褥的。
“有。”高娥忘了这个。
陈克看到桌子上的书:“娘子在看书?”
“嗯,金如意要来教雨宁她们礼仪规矩,肯定要先识字,我想她们拿什么开始识字。”高娥扯出话题,不让陈克注意桌子上的书。
“女诫之类最好。”陈克提议。
高娥心里嗤笑了一下:“女诫虽好,却是士族权贵女眷所写,其中多写荣辱,普通女子衣食尚不足,谈荣辱便是不给她们活路。”
陈克一想也是:“那便是佛经之类。”
“佛经深奥,解说又多不同,一个不慎让她们误入歧途怎么办?”高娥担心。
陈克觉得有道理:“听娘子这么一说,这件事的确要深思。”
“实在不行便让他们也学蒙学,省的以后说起来也是识字的,问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却一问三不知。”高娥提议。
这样便是和男孩子一样了。
陈克没想自己掉到高娥的坑里了:“也是,如此我和杜先生把蒙学的书抄几份出来给她们用。”
“多谢相公。”高娥欢喜。
等到陈克和杜维清说这件事,杜维清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女子和男子读同样的书?
那个高娥还真敢想。
即便是达官显贵,给自家女儿读的书也和男子不同。
高娥没觉得这是多夸张的事,睡前和孩子们确定了床铺怎么分,而且达成了一致。
对此高娥也没有异议。
而且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专属的柜子,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放进去。
高娥只是叮嘱了他们用火和起夜的事,别的她也不过问。
如今雀儿还和她住在一起,好在雀儿失忆了也没心事,晚上闭眼就睡着,早上天亮才起,无忧无虑的快把郑晓顺给忘了。
陈青的动作
很快,找了几个人去搂松毛,很快就把桑树苗盖了厚厚一层。
随着草木枯黄,高娥把长黄的南瓜和芋头也收了回来。
之前还不觉得有多少,如今全部摘回来,竟然拉了两平板车回来,当即每家送了两个,给他们说喜欢吃可以留种。
村里人当天就煮吃了,又甜又糯产量又高,还能种在坡地,当即整个村的人都决定明年多种点,可以当粮食吃。
芋头没南瓜那么多高娥就没往外送,打算大的吃了,小的留种,明年就可以多种点。
这些含淀粉高,都可以当粮食吃,最起码粮食缺的时候比吃野菜要好。
这让高娥很想找到红薯和土豆,有了这些普通百姓的温饱就更有保障。
等到村子里的瓦片上出现白霜的时候,庄稼地里已经完全没什么可忙了,山上能捡的东西也都捡回来了。
雷氏忙着泡橡果磨橡果,还找了两个人帮忙。
杨氏做完了冬衣开始准备陈雨宁出嫁的事。
之前彭灿给的彩礼多,杨氏也不想嫁妆太寒碜,但是钱肯定没那么多,只能多准备点别的。
而彭灿在忙着数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