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义沉思了好一会,突然觉得这司马懿看待问题如此刁钻,看来他这段时间,对自己的身世打探的够详细的。
只听典韦大喝道:“大胆,司马懿,你敢如此和俺主公说话!”
郭义立马清醒了过来,对着典韦竖了一下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司马懿,看来你对本将军了解的不少啊!”
司马懿目光侧向一旁,看都不看郭义一眼,冷哼道:“不多,只了解个大概,但已然断定你的未来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哦?”郭义突然很感兴趣起来。
“本将军倒想听你说说,说的对,你可免死!说的不对,你和你的父亲兄弟九人一起死。”
郭义故意将最后一个字“死”,说的很重,也很长。
司马懿的额头终于出现了一点细汗,显然不再像之前那样淡定了。
司马懿沉思了一会,说道:“镇东将军如今的成就皆归功于当年的董卓,细看镇东将军的麾下大部分都是当年董卓的麾下,还有的就是靠联姻,结拜而赚来的,只有极少数在你取的一定成就之后才慕名而来。”
“镇东将军,如今顶着这大汉最令人讨厌的十常侍的养子的帽子,可能这天下不会再有大的贤才名士投靠于你,都会慢慢的走到你的敌对面。”
“试问,这大汉人才何其多也,都跑去你的敌对面,镇东将军将来想一统天下何其难也!”
“虽然现在取得了一些成就和地盘,镇东将军可知这天下又有多少人痛恨十常侍呢,十常侍给天下百姓造成的疾苦,又有谁能忘记呢?”
“百姓尸横遍野,露骨于荒地,试问天下百姓知道你是那万恶的十常侍之后,又有多少人真心归附呢?”
“若镇东将军的治下,别看现在百姓安居乐业,一旦有个别贪官污吏出现,就会出现集体反叛造反之事。”
“而如今镇东将军虽看似挟天子以令诸侯,很有优势,却面临内忧外患之局面,既要应付保皇党的报复,很可能还要面临各诸侯的攻伐。”
郭义听着听着,浑身有点烦躁不安,额头也有了点细汗。
一旁的郭嘉也在认真的听着,并时刻思索着。
可惜贾诩不在,若在的话,可能也会认真的听下去。
司马懿突然停了下来。
堂内没有半点声音,只有呼吸声。
郭义已经认可了司马懿所说的话,细想确实如此。
洛阳百姓在小皇帝没有迁回来之前,对郭义的热情还是很高的,自从这汉帝来了之后,百姓再也没有之前那样热情了。
相反城中还有一些谣言,不用想就是那些保皇党所传出来的。
郭义决定要对所有的治下官员考核,并设立检查机构官员。
“镇东将军,在下说的可好?”司马懿的声音打断了郭义的沉思。
郭义看了看司马懿,小小年纪竟将自己看得如此透彻,此人若不为自己所用,还能留吗?若为自己所用,把自己给熬死了,欺负自己儿孙,咋办?
郭义不敢再去想,闻一旁的郭嘉道:“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整理了一下表情,笑道:“司马懿乃大才!主公可用之!”
“可他虽大才,也看不上我,即使看得上我,本将军也不敢用。”郭义摸了摸鼻子,苦笑道。
司马懿听得云里雾里的,这也是他一直想不通的事情,他自认为自己聪明过人,看待事情老道,却偏偏因为这事想不明白。
别人求才,都是扫榻相迎,他郭义有才不敢用,反而抓了,意思也不给别人用。
司马懿越想越苦恼,难道自己遇到了克星?这辈子注定翻不出他郭义的手掌心?
只听郭义大喝一声:“来人,将司马懿先押下去,跟他的父兄团聚!”
司马懿疑惑的看着郭义,本以为说的对,这郭义会放了自己。
就这样司马懿被押送到父兄在的大间牢房里。
对面牢房里的司马朗急忙问道:“二弟,你到底犯了什么事,前段时间为什么一直不见你?”
司马懿摇头苦笑,一屁股坐在地上。
“大兄,你问我,我也不知啊!”司马懿也是一脸困惑。
待司马懿被押走后,郭义立马令郭嘉把刚才司马懿的话,誊写出来。
又令人去唤贾诩和杨修前来,共同商讨刚才司马懿所提出的种种问题。
片刻后,郭嘉誊写完在竹简之上,正好贾诩和杨修也赶了过来。
郭义将竹简递给二人共同观看。
二人看完后,沉思了一下。
贾诩立马道:“主公,这些是何人所说?”
杨修也很疑惑的看着郭义,主动猜道:“莫非是那司马懿?”
“正是!”郭义肯定的回道。
贾诩立马道:“主公,这些问题,我曾经也考虑过,而且河东郡各郡县所有大小官员,都是我亲自一一考核,才敢录用。然其他地方,就不一定了。”
“这司马懿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见识,日后必是一位大才,主公无论如何也要将此人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若不为自己所用,宁可杀之,也不要让他成为主公的对立面。”贾诩左右思索后急切道。
郭嘉和杨修上前一步,聚在郭义身旁,双双点头,表示认可贾诩的说法。
郭义思虑片刻道:“司马懿一家暂时留着,或许日后有大用,此人必须要磨一磨他的性子。他现在看不上我这个宦官之后,本将军也看不上他此时的心境。”
“大哥,如今三辅之地,弘农,河南,南阳,各地的大小官员,你和杨修一起重新考核一下,若有严重欺压百姓的官员,酌情处理,必须不能让司马懿所说的事情发生,本将军要的是百姓安居乐业,国以民为本,百姓过不好,那国将不国!”
贾诩杨修闻言忙诺了一声。
郭义心中突然想到,这小皇帝既然如此不安分,那不如把他送给别人去。
省的老在洛阳搞小动作,至于郭嘉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于古人来说,好像这是站在道义顶峰。
可实际呢,关东那些诸侯又有几个能听这小皇帝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