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街道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茶馆、酒肆、市集,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百姓们忙碌着各自的生计,但在这忙碌之余,他们的话题总是绕不开朝廷的最新决策。
在一家热闹的茶馆里,几位老者围坐在一张破旧的木桌旁,他们手中的茶杯冒着热气,脸上的皱纹里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他们谈论的,正是李浩然提出的策略。
“你们听说了吗?朝廷里那位从现代穿越来的李大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策略。”一位身穿粗布衣的老者低声说道,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忧虑。
“是啊,我听说了。他说要和叛军和谈,同时秘密准备军队,这听起来就像是在玩火。”另一位老者摇了摇头,他的眉头紧锁,似乎对这个消息感到不安。
“玩火?我看未必。”一个穿着稍显体面的老者插话道,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李大人可是个聪明人,他既然提出了这个策略,想必是有道理的。叛军虽然凶残,但若是能通过和谈避免战乱,那对咱们百姓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
“可是,如果叛军不守信用,突然发难怎么办?”一位老妇人担忧地问道,她的声音颤抖,显然对战乱有着深刻的恐惧。
“这...”老者们沉默了,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忧虑的神色。战乱的阴影,对于这些经历过安史之乱的老人来说,是永远的痛。
在市集的一角,几个年轻的小贩围在一起,他们的话题同样围绕着朝廷的决策。
“你们说,李大人的策略真的能成功吗?”一个卖菜的小伙子好奇地问道,他的眼中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拜。
“谁知道呢?不过,我倒是挺佩服李大人的勇气。”一个卖鱼的汉子粗声粗气地说道,“他一个现代人,能在朝廷里立足,还能提出这样的策略,真是不简单。”
“是啊,我听说李大人在现代是个历史学家,对咱们大唐的历史了如指掌。”一个卖布的小贩神秘兮兮地说道,“他肯定知道怎么做才能避免战乱。”
“那倒是。”卖菜的小伙子点了点头,他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如果李大人的策略能成功,那咱们大唐就能恢复往日的荣光了。”
在长安城的另一端,一家书肆里,几个书生正聚在一起讨论着。
“诸位,你们对李大人的策略有何看法?”一个身穿青衫的书生问道,他的手中拿着一本破旧的《史记》,眉头紧锁。
“我觉得李大人的策略颇有深意。”一个戴着方巾的书生缓缓说道,“他不是那种鲁莽之人,他的每一步棋,都有其深意。”
“可是,和谈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另一个书生质疑道,“叛军若是不守信用,我们岂不是自投罗网?”
“这...”书生们陷入了沉思,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他们知道,朝廷的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大唐的生死存亡。
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他们或许不懂朝廷的深谋远虑,但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是大唐的和平。李浩然的策略,就像是一颗种子,播撒在了百姓的心田,等待着发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