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邺、崔雍和谢盛接连弃城的消息并不是同一时间传到天苍城的。
是以三位将领率领大军弃城的先后顺序传到,第一封是在晚上到达。
三更之时,阎辅第一时间接到了这份由专门传递军情的官员传给他的军报。
这份军报是用飞行凶兽传递的,速度还算是比较快的。
梁邺在军报中尽可能地做了解释,除了张飞太强,东城墙和城门被毁,降军叛乱,
梁邺还说明了他真正弃城跑路的原因,也就是他担心再这么下去,西凉城守军不是要投降就是要自杀了。
他这么做是为了保住这三万大军。
阎辅看到这封军报的第一时间是生气,但很快就平静下来,他有种预感,传回来军报可能不止这封。
一夜未睡的阎辅接连又收到了东离城和东阳城的军报。
结果不出阎辅所料,崔雍和谢盛也做出了弃城的决定。
上书之前,梁邺、崔雍和谢盛是通过气的,军报不完全一样,但核心意思是差不多的。
阎辅也看出来了,弃城或许还真是一个很好的决定。
李靖、徐达和苏定方都是既不围城,也不攻城,很明显就是为了打压拓苍军队的士气。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阎辅是支持梁邺的决定的,但梁邺也开了个先河...
除了弃城跑路,那就是拓苍皇朝这么多年以来丢失了自己的地盘。
这种事情已经很久没有在拓苍皇朝发生了,只有他们攻城掠地的时候,没有这种弃城跑路的时候。
那现在问题就来了。
也就是该如何处罚他们的问题。
三位入道境,外加十万拓苍皇朝大军,虽然他们弃城逃跑是原因的,但终归是这么做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涉及的人太多了。
总不能全都给斩了。
杀鸡儆猴扼制这种风气也不能用入道境去斩,实在是太奢侈了。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安抚拓苍帝的问题。
在阎辅的冥思苦想中,他很快做好了对策,今日没有朝会,他得先入宫见一趟拓苍帝通个气。
明日七月一日上早朝,再决定该如何处理三位东军将领的问题。
得知梁邺、崔雍和谢盛居然弃城跑路了,拓苍帝生气了,他这次真的生气了。
不好哄的那种。
不过再生气也不能怎么样,这是三位入道境和十万大军。
阎辅安抚了拓苍帝之后,给拓苍帝两个建议,一是杀鸡儆猴,当然这个鸡不能是梁邺。
梁邺的另外一位副将就是这个很好的选择。
就说是他劝梁邺弃城投降的,将锅都推到他身上,不让他反驳就将他就地处决。
第二个选择就是让他们戴罪立功。
让他们继续镇守东疆,告诉他们只有这一次,下一次只许胜不许败。
败了的话就老老实实为国捐躯吧。
阎辅本人是更建议第二个提议的。
毕竟说实在的天人合一境也不是好培养的,死一个就少一个。
拓苍帝颔首道:“给朕一些时间考虑,明日朝会再议。”
阎辅并没有多说些什么,很老实地退下了:“是,陛下,老臣告退。”
他今日来和拓苍帝先通个气的目的就是让拓苍帝不要冲动做下决定。
至于拓苍帝打算采用哪一个建议,还是自己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他是不做干涉的。
只要保证拓苍帝不生气就行了。
不生气的拓苍帝还是很明智的。
其实阎辅错了。
拓苍帝现在最大的情绪不是愤怒,
而是恐惧。
能让梁邺、崔雍和谢盛同时做出弃城跑路的决定,还将刚刚布下的防御阵法打碎...
他们口中的张飞、尉迟恭和夏鲁奇可以说是恐怖如斯了。
更恐怖的是他们在大乾军中根本没有什么名气....
拓苍帝的第一反应是请武帝出山,去解决一下,但这个办法很快就被他否决了。
虽然他是拓苍皇朝的皇帝,
但是武帝可不是他,想请就能请的。
没有足够的正当理由,武帝是不会出手的,对武帝而言,修炼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武帝不是迦龙树尊者的对手,所以拓苍皇朝在北方的扩张难以进行下去。
所以武帝一直在闭关,目的就是为了击败迦龙树尊者。
一旦武帝能够击败迦龙树尊者,一统北方甚至将连云王朝和月丘王朝剿灭,也是有可能的。
再者,现在的情况还没有危急到必须请武帝出山,至少得是己方皇朝和大乾皇朝交手的时候,节节败退。
这种情况下,武帝才会出手。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如果大乾没有皇甫还真的话,那么请武帝出手还有可能,但是现在就不行了。
刺杀李承泽,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武帝有可能阻止皇甫,但是没有办法一直阻止皇甫还真。
至于让武帝或者返虚境去屠城搞破坏?
首先,这种事情是不被允许的,
即使他们是合道境。
一旦开了这个先河,拓苍皇朝即将会被所有人围攻,已经有人证明过了。
再者,修为越高,与天地愈加契合,越能感悟到生灵的力量。
随意杀害普通人,屠城于修行无益处。
没有哪一个合道境是以杀人和屠城为乐,以身合道,身与天地合。
他们清楚地知道不能这样做。
所以屠城也是不行的。
兜兜转转,
拓苍帝还是只能回到布防那里去。
所以崔雍和谢盛他们肯定是不能杀的,
再怎么说他们也是入道境。
拓苍帝很快做好了决定,
拓苍帝决定让他们戴罪立功,三位将军各降职一阶以示警戒。
拓苍帝还做了另外的两个决定。
七月一日。
拓苍皇朝的朝会上,阎辅突然上奏的三城弃城之事瞬间让文武议论纷纷。
不少人纷纷站了出来说要严惩。
不然他们之后很容易遇事不决便弃城,那该如何是好。
但阎辅和拓苍帝很快控制好了局面。
拓苍帝很快宣布了他的第一个决定。
“念在梁、崔、谢三位将军劳苦功高,小惩大诫,各降一阶,罚俸一年,继续镇守东疆,戴罪立功。”
至于梁、崔、谢三将下的将领和士卒,均不做追究,文武纷纷称拓苍帝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