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总是在人们忙碌的身影间悄然飞逝,仿若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整个十月,就在王珏与董宁围绕蒽油热裂解的工艺细节、场地规划以及设备建造事宜的反复研讨与筹备中,匆匆画上了句号。
其间,二人全神贯注,从每一个工艺环节的斟酌,到场地布局的考量,再到设备构造的设计,皆力求尽善尽美,不敢有丝毫懈怠,以至于浑然不觉时光的悄然流逝。
与此同时,西山的道路建设工程,亦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终于赶在大地被寒冬冰封、地面上冻之前圆满竣工。
竣工当日,王珏满怀热忱,亲自到现场,对那些在铺设道路过程中付出辛勤汗水与卓越智慧的匠人们以及工人们致以诚挚的慰问。他心怀感激,深知这条道路的每一寸都凝聚着众人的心血与努力,于是亲手为大家送上红包,以此表达深深的感谢与殷切的鼓励。那一个个红包,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馈赠,更是对他们数月来不畏艰辛、披星戴月劳作的高度认可与尊重。
王珏站在崭新的柏油路上,目光缓缓扫过路面,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与后世那些平整光洁、一切质量都严格遵守标准的现代化路面相比,眼前的这条路或许略显粗糙与简陋。然而,在当下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的诞生无疑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
从自身层面来看,它恰似一条连接西山煤矿与自家工坊的黄金纽带,为煤炭运输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通道。
往昔,煤炭运输往往面临诸多困境,道路崎岖难行,运输工具简陋,致使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运输时间漫长而低效。而如今,这条柏油路的出现,犹如一道曙光,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它能够极大地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损耗,大幅缩短运输时间,让煤炭资源得以更加顺畅地流转于煤矿与工坊之间,为工坊的生产运营提供坚实有力的能源保障,从而在无形中提升工坊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而从宏观视角而言,倘若沥青用于铺路所展现出的巨大优势能够逐渐传播开来,在整个大明的广袤土地上引发连锁反应,那么其对大明交通事业的推动作用将不可估量。
它将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大明的道路交通网络注入全新的活力与生机。各地的道路建设或许将纷纷效仿,采用沥青铺设路面,从而构建起更加平坦、坚实、耐用的道路体系。
这不仅将极大地便利人们的出行,促进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更将对大明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商业活动将更加频繁,物资流通将更加顺畅,市场将进一步繁荣,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腾飞。
同时,沥青产业亦将搭乘这股东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沥青的需求将呈井喷式增长,从开采、加工到运输、销售,整个产业链条都将得到全面的拓展与延伸,为大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兴起与繁荣。
而且,当沥青在道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后,大明的信息传递速度将显着加快。信使们在平坦的道路上能够更加迅速地驰骋,使得朝廷政令能够更快地传达到各地,地方的情况也能更及时地反馈至中央,从而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率与精准度。
甚至在战争时期,良好的道路条件将为军队的调动、粮草的运输提供有力保障,极大地增强大明的军事战略机动性与后勤补给能力,从而对战争的胜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引发一系列军事战略、战术以及军事后勤保障体系的深刻变革。
而此刻,王珏满心期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那便是待朱高炽政务稍暇之时,引领他亲临西山,亲眼目睹这柏油路所展现出的神奇魅力与无与伦比的便利。他渴望让这位未来的大明掌舵者深切感受到这一新生事物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无限可能,期望能在朱高炽的心中种下一颗重视交通建设与科技创新的种子,为大明的未来发展开启一扇新的希望之门。
十一月初一,王珏与董宁正在西山工坊悉心查看新式窑炉的建设进展情况。二人沉浸于对窑炉结构、火候控制以及生产效率提升等诸多关键问题的深入探讨之中,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忽然之间,天地仿佛瞬间失去了平衡,一阵天旋地转之感猛地袭来,脚下的大地亦随之剧烈震颤了好一会儿。王珏猝不及防,脚下一个踉跄,身体瞬间失去重心,重重地摔倒在地。
董宁亦是在摇晃中艰难地稳住身形,他顾不上自身的惊惶,赶忙伸手想要拉起王珏,脸上满是担忧与关切之色,急切地问道:
“东家,您没事儿吧?”
王珏此时仍心有余悸,脸上带着未及消散的惊骇之色,缓了缓神后说道:
“我没事,刚刚这是地震了?”
董宁亦是满脸惊恐,声音微微颤抖地回应道:
“恐怕真是地龙翻身了,东家你赶紧起来,免得再出什么岔子!”
王珏却在此时迅速镇定下来,他深知情况危急,容不得丝毫犹豫,当下满脸紧张地说道:
“别管我,真要是地震,恐怕还会有余震。你马上去通知工坊里的人,不要在屋子和工坊里面待着,什么都不要管,赶紧到外面的空旷地带集合避难!”
董宁望着王珏,眼中仍有一丝犹豫与担忧,站在原地未动。
见此情形,王珏不由得加重了语气,言辞恳切而坚决:
“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去,要是再有伤亡,我拿你是问!”
董宁这才如梦初醒,赶忙转身,一路飞奔而去,同时大声呼喊着传达王珏的命令。
西山工坊所从事的皆为高温工艺,原料与产品多具易燃易爆之特性。王珏此前因为前世工作的特殊性和自己因事故而穿越的神奇经历格外注重安全问题,多次对工坊的工人进行严格的安全防火教育,精心规划好了详细的逃生路线,并组织了多次演练炼让工人们熟悉逃生演练。
工人们刚刚经历地震的突袭,正处于极度的紧张无措之中,此时听到董宁的呼喊,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纷纷依照平日演练的流程,快速有序且熟练地向工坊外的空地上集合避难。
然而,不幸的是,此刻西山工坊的几处地方已然火光冲天。王珏只匆匆一眼,便敏锐地判断出是煤干馏和蒸馏煤焦油的区域因地震导致设备倒塌而引发了严重火灾。
望着那熊熊燃烧的大火,王珏心中虽对原料、产品和设备场地的损失感到痛惜,但他此刻最为牵挂的却是工坊内人员的安危。在他心中,设备场地固然重要,可这些皆能通过后续的努力重新建造,财富亦可以凭借智慧与勤劳再度积累,然而人的生命一旦消逝,便将永不再回,那是无法用任何物质来衡量与弥补的损失。王珏只盼那基础的工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就撤出来,不要出现人员伤亡。
待王珏心急如焚地赶到工坊外的集合地时,只见这里已经聚集了西山工坊的上百员工。众人劫后余生,脸上仍残留着惊恐之色,彼此相互依偎,眼神中透露出对刚刚那场灾难的后怕与对未知的担忧。
杨蒙和付恩卿远远望见老师安然无恙地走来,眼中泪光闪烁,如脱缰之马般飞奔到王珏面前,声音带着哭腔说道:
“老师,您没事可太好了,真是吓死我们了!”
见自己的两个学生平安无事,王珏心中的一块巨石方才缓缓落下,他慈爱地伸手摸了摸杨蒙和付恩卿的头,轻声安抚着他们的情绪,随后抬起头,高声呼喊:
“董宁呢?董宁在不在!”
董宁此时正在人群中忙碌地安抚着其他工人,听到王珏的呼喊,连忙应了一声,随后快步跑到王珏面前,说道:
“东家,你找我?”
王珏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直截了当地问道:
“统计人数没有,工坊里的人都撤出来了么?”
董宁面露羞愧之色,低下头缓缓说道:
“东家,能第一时间出来的都出来了,还有一少部分工人因为房子倒塌或者被困于现场火海之中,尚未脱离险境。”
王珏闻言,双眼瞬间通红,那是愤怒与焦急交织的火焰在燃烧。他毫不犹豫地说道:
“带上几个没有受伤、身手利索、体质好的人,跟我进去救人!”
王珏心中犹如被重重的石块压着,痛苦万分。他一直以来都对西山工坊的安全管理工作抓得极为严格,不遗余力地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教育,期望能够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然而,命运弄人,千算万算,他也未曾料到北京竟会突然发生地震。倘若此次地震导致工坊内有工人因房屋坍塌和火灾而受伤甚至殒命,那他将永远无法原谅自己,这份愧疚必将伴随他一生,成为他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深深伤口。
听到董宁的呼喊,又见东家如此奋不顾身地冲进工坊救人,西山工坊的工人们深受触动。他们原本被恐惧笼罩的心,此刻被一股强大的力量驱散了阴霾。众人纷纷鼓起勇气,自发地加入到抢救的队伍当中。他们深知,在这危难时刻,彼此之间唯有相互扶持、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战胜眼前的灾难。
在王珏等人的指挥下,众人迅速行动起来,各司其职。有的工人提着水桶,拿着灭火器具,冲向火灾现场,奋力扑救大火,试图阻止火势的蔓延;有的工人则手持工具,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倒塌房屋的废墟,他们用手扒开石块与木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幸存者的角落,口中不停地呼喊着被困工友的名字,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期待。
王珏一边指挥着众人有序救援,一边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不断叮嘱大家小心余震可能带来的二次伤害。他深知,在这复杂危险的救援环境中,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他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救援工作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每一次的呼喊与挖掘都承载着众人对生命的敬畏与渴望。尽管困难重重,危险四伏,但众人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坚信,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与火海之中创造生命的奇迹,拯救出那些被困的工友,让西山工坊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而王珏,也在这艰难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位领导者的责任与担当,他的身影在火光与废墟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坚毅与高大,成为了众人心中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