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的实物,李雨燕及众人都感到万分震撼。
在此之前,他们都只见过景熵的设计图纸或三维模型,未曾亲眼看见过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先进设备。
有的仪器小巧至极且工艺复杂;透明的实验室内部则摆放了许多精密的测试工具;还有一些建造物体积庞大,单单走过它的一侧可能就要花费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此外,还有一些驻扎在各个部门内的士兵,同样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他们的职责包括为研究人员提供体力上的协助,在确保安全和清洁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一旦操作失误便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
对于这部分内容,景熵都要亲自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
站在讲台前滔滔不绝讲解时的景熵让李雨燕倍感敬佩。
其实,早在最初提出开发超音速潜艇构想的时候,她便是最先跟师傅探讨的人之一,而她也是最能领悟景熵思路的一个。
但即便如此,如果要她从头开始规划这个庞大的实验场地,仍旧是一个几乎无法实现的目标。
即便是让她专注于某一个局部的构建工作也可能得耗费好几年的时间,更何况还必须确保各个环节不出任何差错。
可是到了景熵这里似乎就变得自然而然,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尽管建造这座实验基地投入了海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过程相当繁琐,可李雨燕明白真正的挑战在于设计理念层面,这才是整件事情中最为棘手的一部分。
假如没有人能够将景熵的思想化为具体蓝图的话,那么现在看到的一切不过就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废铁罢了。
随着基地运营逐渐步入正规,景熵也带领着团队开始着手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研制用于推动潜艇前行的动力系统。
该课题名为“夸父”,起初他同李雨燕探讨相关技术路线之时曾经玩笑般称呼其为\"人造小太阳\" ,意指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太阳产生无穷无尽的能量,这一比喻形象而又恰到好处。
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出一种人工恒星!
这样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提议若流传出去必将引发广泛争议。
但无论如何,景熵坚信自己能够凭借手中优秀的队伍将其变为现实。
关于动力源的问题,还需拆分为更多细化的研究方向,包括如何获取能源本身及其载体等。
其中每一项条件都极其严苛。
即便真的能够实现人工恒星的存在,但哪怕仅仅是在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立刻导致光源熄灭。
某种程度而言,这种新型能源的确具有绿色环保且安全可靠的特点(因为它能在瞬息之间被控制住),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却又存在不稳定性的潜在风险。
特别是当涉及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军事应用时更需格外谨慎小心,除了保持稳定性外还必须保证长期运行期间不会出现问题,否则即便舰艇再快也可能成为别人的活靶子……
理论上解释起来或许并不困难,但实际上想要实现上述构想则充满了巨大挑战。
比如说作为能量供应源的核心部件,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表面温度可能会达到6000度乃至更高!
这就意味着其外壳必须具备足够强大的耐高温性能……
而且光是应对极端温升还不够,还有磁力干扰问题以及其他物理性质都需要考虑到。
想要成功完成如此复杂的承重体研发任务显然远非易事,尤其核心装置本身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实验区内仓库里堆放了许多珍贵矿石,近来这些稀有金属价格飞涨背后的原因只有少数几个机构才隐约察觉一二——那正是由于龙国近年来大量购入的结果所致。
然而外界却并不清楚这批稀土资源实际上并没有被投向民用市场而是全部运送至本实验基地用作原材料之一。
而这仅仅是整个宏大规划中小小的一角而已。
实际上为了支撑起如此浩大的工程所需求的各种物资总量远远超出一般人所能想象。
这样宏大的工程让参与其中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极大的振奋与不安。
新来的科研人员自然心里存有许多疑问。
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接手这个研究,这种顶级的实验项目,应该是由国家最顶尖的人才,各领域的专家们联合完成的。
可现在,站在面前的,只有景熵和李雨燕两人。
对于自己的师傅,李雨燕自然是全心全意地信任和支持,在她看来,景熵几乎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然而对于其他刚刚加入的新面孔来说,心里还是存着一丝怀疑的。
虽说在景熵的带领下已经完成了一系列惊人的创新——像新型芯片、智能系统还有震撼了全世界的那个机械骨骼“公输班1号”等,但比起现在的任务来说,之前的那些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群科研人员刚进实验室参观的时候,个个紧张得不行,心跳加速,手心里都是汗。
面对如此巨大的研究课题,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渺小与无助,完全没有一点思路。
不过走在前面的男人却一脸从容不迫的样子,跟之前领头开发外骨骼一样轻松,就好像这次的任务不过是家常便饭罢了。
留给大伙儿适应的时间并不多,景熵迅速就把大家带入正轨。
一项项工作被仔细分配开来,一百名研究员被分成十个小组。
他作为主设计师负责统筹规划,而李雨燕则充当副设计师的角色。
就这样,超音速潜艇引擎的研究正式拉开了序幕。
当整件事情被分解成几个小部分后,每个人都感到压力减轻了一些。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具体该干什么了,这样一来项目的整体结构也就变得更加清晰。
这让所有人都有了更大的信心。
因为有这样一位思维敏捷、逻辑严密的领导人指引方向,整个团队就像又找回了之前研发外骨骼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