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脱完粒后又在大坪上摊晒了两天,然后就开始归仓。
李怀溪用板车把自家的麦子一袋一袋的拉回了家,到家后把所有的麦子过了一遍秤。
两亩旱田加一亩水田,今年一共收获了1350斤麦子,亩产合到450斤。
以前家里一亩旱田也就收二百来斤的麦子,今年收成快翻了一倍,李父把这些都归功于李怀溪沤出来的春肥。
称完自己家的麦子后,李父就火急火燎的去了一趟李富贵和刘铁柱家,经过验证后果然跟自己想的一样,他们两家的亩产也差不多在450斤左右。
看着粮仓里一袋袋码起来的麦子,刘铁柱高兴的道:“李叔,小溪想出来的这沤肥法子是真好,今年这收成翻了快一番,这下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李父也笑着道:“是这个理,而且这肥也养地,现在咱村里有了水渠,旱地也变成水田了,再加上这肥,以后地养好了肯定还能增产!”
从刘铁柱家里出来后,李父又串了几家门,其他没有施春肥的村民家今年也有增产,差不多在400斤左右。
村民们对于今年麦子丰收还是疑惑重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地里的庄稼增收了五成之多。
以前一亩地也就打二百来斤麦子,可是今年足足打了400斤。
官府登记的麦子缴税标准是一亩地按四百斤来算,十五税一,也就是一亩地需要缴纳26斤的麦子。
以前的收成达不到四百斤,但是也得按着这个标准来。
缴完粮税后剩下的也就刚刚够糊口,要是家里人口多的还得把麦子都卖掉换成粗粮。
但今年家家亩产都在400斤上下,缴完26斤的粮税后,一亩地还能留下三百多斤。
留在手里的比往年收回家里来的还多,小庄村的村民们脸上的笑从收麦子开始就没有掉下来过。
李父回到家后把自己打听到的情况跟家里人说了一遍,大家也都为今年村里的丰收高兴不已。
两天后村长的通知下来了,让大家筛选出品相好的麦子去镇上交粮税。
以前大家对于交粮税都是能拖就拖,对于把手里那点粮食拿出去是一万个不愿意。
可今年不一样了,在亩产量上来之后大家觉得粮税好像也没有多少,对此都非常积极,两天的时间全村的税便都交齐了。
对此驻马镇督税的税吏还表扬了村长,说在他的治理下村民们纳税积极,得益于他的教导有方。
老村长面上笑嘻嘻实则心里早就骂上了街。
他心里清楚,这帮官吏也是看粮税交齐了才这么说,往年粮税不齐的时候对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样子自己可是都还记着呢。
对于村民们来说,交完粮税后剩下的粮食就是自己的了,以前还会卖掉一些换点银钱回来补贴家用,但今年大家都不准备卖粮了。
自从开春后都在李怀溪家的蚊香工坊轮流上工,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攒下了二两多的银子。
有这些银子使着也就用不着卖粮食了,所以村民们就把剩下的麦子藏了起来,准备好好吃两顿饱饭。
人闲地不闲,麦子收完以后就得准备犁地种玉米,说到种玉米,小庄村的村民们又来了劲。
他们留了一年的高产玉米种子终于能派上用场了。
自从去年从李怀溪家换了玉米种子,大家是盼星星盼月亮,想着赶紧把玉米种下去,好过个丰收年。
没想到玉米还没种上,麦子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
不过这也不影响大家对于玉米的热情,小麦这种细粮对大家很重要,玉米这种粗粮也同样重要。
麦子的收成关系到下半年的生计,玉米的收成则关系到大家能不能安稳过冬,挺到明年夏天收小麦。
两种粮食一样管半年,在村民眼里都是救命的东西。
现下终于能把这高产种子种到地里了,村民们也不含糊。
扛着犁拎着锄头,都把自家刚收过麦子的地好好耕了一遍。
李父也拿出了去年秋天李怀溪买回来的铁犁头,安在了木犁上。
这犁头自从上次用过之后李父就拆了下来,然后用干草包了好几层放到了土坯墙上掏出来的壁龛里。
说是家里的铁器也就这一件敦实,好好保存的话能防止生锈,这样可以多用几年。
时隔半年这会儿拿出来后果然锃光瓦亮的,一点铁锈也没长。
安好铁犁头后李父把犁搬上了板车,叫上三个儿子准备去地里耕地。
四人准备好后来到驴棚牵驴,因为今年忙作坊的事所以也没有加盖驴棚,四头毛驴现在挤在一起。
在棚子里巡视了一圈,李父决定还是让三粉驴来拉犁。
之前只有一头驴的时候感觉不出三粉驴有多好用,可是自从今年买了三头本地驴回来之后,大家终于知道三粉驴为什么卖的贵了。
本地驴脾气差,一不高兴就会尥蹶子,而且还犟的厉害,上了脾气之后拿棒子打都打不回来。
这些缺点在三粉驴身上都没有,而且干起活来力气更大,耐力也更好,这些优点集合到一起,导致李父现在看这粉白粉白的驴越看越喜欢。
“不挑了,就你了。”
李父说着就准备把三粉驴牵出驴棚。
可是当三粉驴看到板车上放着的木犁后一下子停住不走了。
这东西它可认识,去年秋天到这家时一开始干活就让自己拉这个。
结果自己一头未成年驴,一天没歇的连续耕了9亩地,最后瘫在了驴里,现在想起来驴头还疼。
此刻再看到板车上放着的,犁,三粉驴有点发怵,当下就有点不愿意出驴棚。
李父似乎是看出了它的心思,笑着道:“今年不让你自己干了,这不是还有三头吗,你们四个轮着干,你今年就拉三亩地。”
说完再去拽它,三粉驴便乖乖的跟着李父出了驴棚。
李怀溪家的地耕完后,李父换了其他毛驴拉着板车和木犁给大伯送了去。
大伯家的耕完之后再换一头耕三叔家,最后剩的那头李怀溪一早就借了出去,谁家劳动力少的用就行。
到头来最后的这头驴耕得最多,本来就没大有劲,这一通地耕下来驴都瘦了好几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