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鸣十分听话,而且对不了解的东西不会过多插手,毕竟他也是技术人员出身。
徐希颜就更不会插手这件事了。
所以,全面驱逐阿美丽卡的命令就这么“略显草率”的发下去了。
对阿美丽卡正式发出行政命令的第三天,也就是48小时以后,提出异议的人才赶来。
“大都督,两位总督到了。”
汤潇逸一愣,
“行,我这就去见他们。”
两位总督就是汤父和郑景溪,这是汤潇逸手里唯二的总督,也是唯二的正儿八经的高级政务人员。
刘一鸣都不算,在许多事情上他还缺乏经验,他长期干的都是工业集团总经理的活。
“爹,岳父,你们这么着急干什么?”
汤潇逸一进门笑嘻嘻的,汤父和郑景溪正站在会客室内,面色都有些焦急。
“我们能不着急吗?那么大的事怎么不和我们通个气……”
汤父上来就像大部分家长一样,不过郑景溪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汤兄,我们还是先听一听他的想法,外洋这块儿,我们没他们熟悉。”
郑景溪安抚了汤父,转头严肃的看着汤潇逸,
“贤婿,现在大敌当前,人心浮动,想必你也清楚,沙俄帝国就不说了,阿美丽卡是怎么回事?”
郑景溪和汤父着急也是能理解的。
纸面上,大汉军与清俄联军力量对比不相上下。
顶多是得益于先发优势,以及永春—船政、江南厂、汉阳厂,大汉军在火力和后勤上有一定优势。
但清军也有沙俄帝国、德意志帝国的直接帮助,不了解内情的人还是会恐惧。
加上在此时,还没有出现过正经的长期消耗战,战争一般都会在一两年内结束,且烈度不高,后勤优势没那么明显。
随着东瀛人的入局,大汉军的统治范围内也是人心浮动的。
所以,突然和阿美丽卡决裂,才会让他们二人结伴赶来淞沪找汤潇逸。
并不是为了兴师问罪,而是想知道汤潇逸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的底气。
才好配合汤潇逸行动。
“东瀛人并没有能力大规模干涉战斗,从几个月来我们相安无事就能看出来。”
汤潇逸早有准备,拿出各类情报,包括东瀛和阿美丽卡的勾结、东瀛的战争准备等等,
“这次东瀛突然发疯,是拿到了阿美丽卡的承诺和贷款,在阿美丽卡的支持下准备发动战争。”
“他们的行动很隐秘,事前我们并不清楚。”
“如果不是侦察兵发现东瀛出现大规模异常调动,并且歪打正着的发现了东瀛的重炮队伍。”
“等东瀛做好进攻准备,而我军深陷与清军的纠缠,后果不堪设想。”
郑景溪看完后沉默不语。
汤父看完后怒发冲冠:
“欺人太甚!”
“我华夏从未怠慢于他,这阿美丽卡却如此待我,实在是欺人太甚。”
郑景溪点点头,表示同意:
“我不明白,阿美丽卡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他们还不明白帝国主义的玩法。
“为了利益,东瀛发动战争,不管是战斗物资还是贷款,甚至于战后对殖民地的建设,都是银子。”
汤潇逸知道阿美丽卡在想什么,
“同时也是为了遏制我们,这也是英吉利想要的。”
“太平洋太狭窄了,容不下两个大国,阿美丽卡想把我们扼杀在摇篮中。”
一直以来,后人都有偏见,实际上在此时,甚至在之后几十年中,华夏虽然丧失了强国地位,但依旧是大国。
毕竟兵力在此时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华夏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
甚至比大英帝国全部殖民地加起来的可统计人数多。
只是说,由于常年的战乱,这个大国地位越来越低,但并没有到可以忽视的地步。
“但是就这样和阿美丽卡断绝往来,会不会让阿美丽卡更加专注的支持东瀛?”
汤父得知阿美丽卡的目的后,就知道这事儿不是这么容易解决的了,
“要不要再谈一谈?拖延一下也是好的。”
郑景溪拍了拍汤父的肩膀:
“汤兄,没有必要再谈下去了,阿美丽卡有错在先,我们不能一味让步。”
“另外,这未必没有杀鸡儆猴的意思,是吧?”
后面一句,郑景溪是向着汤潇逸说的。
“岳父大人说的没错,想遏制我们的不仅有阿美丽卡,还有英吉利,甚至东瀛内乱后,英吉利来的更快。”
“我们不能和英吉利撕破脸,至少现在不能,所以得强硬一些,吓唬吓唬它们。”
汤潇逸点点头。
搞阿美丽卡,除了阿美丽卡搞事情外,因素还有很多。
例如阿美丽卡够虚,军事干涉能力根本够不着远东,敢过来,汤潇逸定叫他有来无回。
同时阿美丽卡还在和英吉利对峙,是不可能分出精力过多针对华夏的。
顶多只能无能狂怒一下。
这样既能向英吉利人示好,又能敲打英吉利人,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好吧,我们老了,不服不行呀!”
郑景溪感慨的叹了一声,
“若不是你跟我说的这么清楚,我都不明白其中还有这些弯弯绕绕。”
“那行,既然你深思熟虑过,我们就放心了,就不打扰你了。”
郑景溪拉着汤父想走,汤父却还有想问的:
“儿子,仗打到现在,陆陆续续的各路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接下来你准备怎么打,还用不用征兵?”
“我在两江招募了一批衙役……警察,接受过简单训练,大概有两万人,可以作为预备役。”
汤潇逸想了想,摸着下巴:
“预备役就不用了,目前我军兵力充足,不过有了警察,倒是能替换两个驻防师下来。”
“下一步我想先解决东瀛人,同时清军目前还有几十万人没动,放任不管的话指不定出什么问题。”
“我准备在西部和辽东同时展开攻势,在滨州呈守势,先歼灭东瀛人和清军后备机动兵团。”
“之后再两面夹击,将清帝送去瞎子岛。”
郑景溪有些疑惑瞎子岛是哪儿,汤潇逸在地图上龙江的某一位置指了出来。
“为何不杀了,反而留作隐患。另外从东西两面同时发动进攻,对后勤和兵力的要求不低,是不是太激进了?”
郑景溪疑惑的问道。
“西面的压力并不大,西面的清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像样的重武器。”
“东面,东瀛内乱,他们在辽东的兵马一下子成了无根之水,断了后勤和指挥。”
“机会难得,正因为如此,我才决定从两个方向同时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