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陌生的就去搜。
清国在西域也有大规模屯田,这是控制西域的根本。
这种组织在封建时代够了,但是如果要和沙俄帝国发生直接冲突,那西北就是薄弱口了。
甚至更进一步,进攻沙俄,把它从中截为两段,西域是最好的出发点之一,因为他能通过河流给军队提供后勤。
用西域做出发点的前提是西域能提供足够的物资,至少不能指望从内地调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另一方面,随着清国的覆灭,西域必定会产生动荡,未来一段时间是否能稳定下来?不确定。
所以汤潇逸决定扩大军屯规模,不过和传统的不太一样。
“军屯西域,是该准备了。”
徐希颜笑着翻开计划,然后笑容就凝固了,
“计划组建六十个屯田师,按战斗部队骨架进行组织。”
“地方上以连为单位进行屯田,统一指挥,统一分发物资。”
“每兵发田二十亩,每班发牛、马各二匹,种子、农具若干,班里共用,共同维护。”
“若有家眷者,每人发田三十亩、种子若干,军队当帮助开垦。”
“军田每年按一定数额上交粮食,余下各连队按劳分配,弄虚作假败坏军心者,按军法处置。”
“完成指标有嘉奖,完不成有惩罚,嘉奖?”
徐希颜眨了眨眼,完成任务不是应该的吗?嘉奖?
而且那地方,能嘉奖什么?
“家眷初到可向军队贷款修筑房屋、购置家具、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新开垦的田三年免税。”
“非农忙时,屯田兵每月进行不少于半个月的军事训练,农忙时生产为重。”
“士兵家眷中14-40岁者,不论男女,每月皆需进行不少于七天的军事训练。”
“集中建立学校,士兵子嗣强制统一入学,男女一视同仁,若有不从者,给予惩罚。”
“学校除文化课外,每日都应进行军事训练……”
汤潇逸似是而非的把兵团的那套搬了过来。
和清军发了田只管生产,什么教育、医疗、其他技能培训一概不管不同。
汤潇逸搞的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大集体社会组织,这样的坏处是投入更大,管理难度更大。
但好处也显而易见:一个团结、强大的集体。
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一个集体,拥有着强制力量的集体,能爆发的力量是很强的。
公社中,一个害群之马就能搞的上下人心浮动。
但这是军屯,害群之马?
平叛先锋还少一个,你去顶上,我命令你兵分两路,前去平叛。
等稍作适应之后,他们不仅是稳固西域的压舱石,将来还是沙俄攻略甚至中亚攻略的基本盘。
“大都督,军屯是好,计划也详细,各方面都考虑到了,相信士兵和士兵家眷们都会感恩戴德。”
“但设置六十个师,是不是太激进了?”
“六十个师,光士兵都有九十多万,还有家眷,平均一个士兵哪怕就两个家眷,总数也将近三百万人。”
“西域是何情况,我们尚不清楚,贸然送去三百万人,既是考验我们的组织能力,也考验一路上的物资保障能力。”
“还有武器,六十个师,哪怕不装备机枪大炮,仅是步枪,也要百万支。”
“这……”
徐希颜话里话外都是这个计划的物资供应需求超出了承受能力。
确实也没错,毕竟屯田西域,得先去西域。
这一路几千公里,那么多人全靠双腿不现实,必须要牲畜。
而中途环境恶劣,物资来源是否充足?
总之,问题多多。
“又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慢慢来,先招人,战争结束后再正式屯田。”
“部分有意向去西北的士兵,特别是一些有志于管理的伤残士兵,可以在屯田军中担任军官。”
“而且也是慢慢来,等刘庆森打开通道后,一次一两个团的去,同时开始建设铁路,没有铁路不行。”
“铁路通了,再大规模过去。”
“至于武器,毕竟不是主力部队,缴获的清军、东瀛军队武器,可以挑一些来用,也够用了。”
“铁路,铁路还是个麻烦。”
汤潇逸有些头疼,这个忘记了。
这条路不好建,但也得建。
当初虽然是不惧艰险,但也没有拿命填。
“这些东瀛人发挥作用的时候到了,命令王福生,接下来的战斗中尽可能抓活的。”
“还有,重犯、劣绅(手里有人命的),以后都不直接枪决,给詹达朝送去。”
“请他尽快派人完成到西域的铁路勘探,工期尽可能抓紧,必须赶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完工之前完工。”
现在还没有到兰州的铁路,但那不重要,现在是勘探,而且铁路很快就会开工,因为他说了算。
“钱呐!”
汤潇逸本来信心满满,但很快想到,这些都是要钱的。
“王福生打到哪儿了?”
汤潇逸问道。
徐希颜愣了一下,没想到话题转的这么快,但他很快反应了过来:
“东瀛人并没有防备我们登陆,目前汉城周边已经被我们控制。”
“正在向柳京进军,哪里是东瀛第一军司令部所在,沿途抵抗很激烈。”
汤潇逸看着地图,还得走进了看,不然右上角那一小块看不清。
“尽快攻克柳京,暂停向南进攻。”
“我去找英吉利人谈一谈。”
汤潇逸想试试能不能讹诈点钱出来花花。
不仅讹诈东瀛人,还得讹诈英吉利。
…………
英吉利领事馆,窦纳乐正在头痛。
最近发生的事儿真的让他后悔,他不该来远东的。
法兰西改变态度后,汤潇逸根本不管不顾,继续消灭着东瀛人,半岛上不断传来捷报。
英吉利本想从侧面施压——在南美洲给阿美丽卡松松绑,让阿美丽卡能全力给汤潇逸施压。
他们甚至准备挑动德意志人派海军来远东给阿美丽卡助阵了。
结果,施压的过程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
前面说过,汤潇逸以阿美丽卡支援东瀛战斗、颁布排华法案为理由,断绝了同阿美丽卡的一切关系,驱逐了阿美丽卡人。
然后这次施压,阿美丽卡依旧是想通过外交途径,毕竟让他们现在的海军横跨太平洋,太勉强了。
过来了还不一定打得过。
然后他们发现,汤潇逸的驻外机构只有一个法兰西使馆,领头的还是个法兰西人、商人——夏尔。
不说和他谈有没有用,就说那是法兰西,站在汤潇逸那边的。
发现无法通过双方第三国机构,阿美丽卡就尝试通过第三国驻华的公使馆进行联络。
然后,沙俄人已经撤走了,德意志人也是清国一方的,阿美丽卡通过那些小国进行转告,汤潇逸好吃好喝的安排,但他们说什么他都当听不见。
最后,阿美丽卡又找到了英吉利头上。
这让英吉利感觉火冒三丈。
英吉利不方便出头,为了让阿美丽卡方便施压,英吉利都在南美洲暂时让步了。
结果你还找上门来让我帮忙?
然后呢?窦纳乐接到命令去说,就有了刘一鸣进门时,汤潇逸那段话。
完了,外交压力好像没用,但军队好像又打不过,英吉利要自己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