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使臣颤颤巍巍的想要翻供的时候,陈天平却站出来,厉声呵斥他。
“你身为安南国使臣,我的老师,我敬你信你,你却明知胡氏是篡权贼子,还为虎作伥,你不配为人臣,不配为人师。”
原来使臣是陈天平的老师,难怪一见到陈天平,他就吓得魂飞魄散。
众人顿时明白过来,这个陈天平,估计是货真价实的了。
陈天平年纪轻轻,却老成持重,说话处事凌厉老道。
虽穿着破烂,却难掩其威严之气息,吓得使臣把到嘴的辩白,瞬间咽了回去。
随即使臣面如死灰,羞愧难当的跪在了陈天平面前,重重的把头磕在地上。
“臣罪该万死,无颜面对殿下,求殿下赐臣一死。”
陈天平却并不大理会他,而是转向杨渤:“杨侍郎,听说你月前曾出使安南国,亲自调查清楚,我陈氏无后,不知道杨侍郎是如何调查的?”
杨渤没想到陈天平会把矛头对准他,正常流程,陈天平不该声泪俱下的痛斥一番使臣,然后控诉胡氏的所作所为,最后再求大明皇帝出兵讨伐胡氏吗?
怎么一上来就对付自己这个局外人?
杨渤定了定神,面不改色的撒谎道:“在下愚钝,无识人之明,竟然受了胡氏的蒙蔽,险些酿成大错,实在是有愧陛下的嘱托。”
说着,还一副悔不当初的模样:“在下这就回去上书陛下,说明情况,请陛下出兵讨伐胡氏,还王爷一个公道。”
那慷慨激扬的模样,险些让人落泪。
可惜啊,陈天平虽然年纪尚小,却也不是个好糊弄的。
半分好脸色都没给杨渤:“杨侍郎谦虚了,方才你质问裴伯耆的时候,我看着就聪慧得很,说你愚钝,怕且都没人相信。”
杨渤遇到个硬茬,一向巧言善辩的他,也有不知所措的时候。
陈天平倒是没给他太多时间考虑,直接道:“府尹大人,在下求见大明陛下,求府尹大人通传。”
好了,人家不陪他们这些小虾米玩了,要见陛下。
这要是让他见了陛下,杨渤串通胡氏,欺君罔上的罪名不就坐实了吗?
他如何甘心啊,还想插科打诨,但是杨士奇忽然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也不跟任何人说过,径直走过去,在府尹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府尹立刻一拍惊堂木,宣布退堂。
随后将陈天平跟裴伯耆接走,留下颓废的使臣跟一脸焦虑的杨渤。
至于陆林,自然是带着于谦溜之大吉了。
他现在功成身退,剩下的事情,就留给当今皇上料理吧。
那个杨渤啊,估计这辈子都没机会来找他的茬了。
结果陆林还没离开府衙,杨渤就冲了上来,直接拽住陆林。
于谦怕他动手,赶紧挡在陆林跟前,警惕的看着他。
“你想干什么?这还在应天府呢。”
杨渤根本不搭理他,眼睛一直盯着陆林,气息急促,胸膛一肉眼看见的上下起伏。
众人见状,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
完犊子了,杨侍郎这是恼羞成怒,要杀人泄愤了。
官差刚想冲上去救人,结果杨渤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在陆林跟前,痛哭流涕。
“陆县子救命啊,鄙人有眼不识泰山,不该得罪陆县子,求陆县子大人大量,不要跟鄙人一般见识。”
说完还“砰砰砰”的给陆林磕头,脑瓜子都磕破皮了。
刚才有多嚣张,现在就有多狼狈不堪。
这认怂的速度,简直超乎所有人的预料,纷纷被他的作为惊呆了,愣在原地,一脸黑人问好。
我是谁?
我在哪?
我要干什么?
杨渤可不管其他人怎么想,保命要紧,死命的拽着陆林的衣角,求他救命。
陆林有些嫌弃的想要抽回自己的衣服:“杨侍郎,你求我也没用,你应该去求陈天平。”
现在被谋朝篡位的是陈天平,跟我有什么关系,你求我,怕不是有什么大病?
可杨渤心里却明镜似的,若是求陈天平有用,刚才他就求了,很显然陈天平并不打算放过他啊。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陆林了,他一定不能放过。
看着陆林想跑,干脆扑上去直接抱住他的大腿。
“陆县子,你也算是陈天平跟裴伯耆的救命恩人了,你若是求情的话,陈天平定然会放过我的。”
我靠,原来打的是这个如意算盘。
难怪陈天平说他聪明得很。
“求求你了,陆县子,只要陆县子能够大义相助,我就是当牛做马,也会报答县子的恩情的。”
这幅死缠烂打,厚颜无耻的德行,实在是跟之前那高傲自负的杨侍郎大相径庭。
之前不还信誓旦旦的一定要弄死陆林的嘛,现在跪地求饶的模样,真难看哪。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帅不过三秒。
“杨侍郎,国家大事,关乎两国交好,我一个无官无职的县子,实在是插不了手,你有这个功夫在这里求我,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跟陛下把事情交代清楚吧。”
陆林说完,硬生生的掰开了他抱紧自己的双手,随即带着于谦,扬长而去。
杨渤眼见陆林不肯帮自己,也不再去求他,而是转身跑回了府里,把自己关在书房,开始写罪状。
对,写他自己的罪状。
与其让陛下把事情调查清楚之后定他的罪,还不如他自己将罪名写出来,然后负荆请罪,这样还能争取一个主动权。
等杨渤再次入宫时,陈天平跟裴伯耆已经被朱棣妥善的安排好了。
并且命人立即发布了诏书,对现任安南国王胡氏进行了严厉指责,还要求胡氏给自己跟陈氏一个满意的答复,否则就要他好看。
胡氏那边也很快做出了答复,胡氏在书信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判,并且表示自己当初继承王位,不过是想临时主持一下国内事宜。
他甚至连安南国的国号跟纪年都没敢改,既然如今陈天平找到了,那他这个临时的王,自然会把王位让出来,重新交到陈氏手中。
并且表示,会在国内诚心诚意的迎接陈氏回国。
看到这,朱棣的火气才终于消下去。
虽然知道胡氏并非真心诚意的让出王位,但既然他肯让,那之前的种种过错,也就不跟他计较了。
至于之后要怎么处置胡氏,就看陈氏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