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咗、嘿咗!”冯素莲下车,傻傻看着劳动场面,这就是一营?
个个脸上脱皮,黑一块白一块的,身上灰扑扑、脏兮兮的。
有的往河边拖木头,有的在木垛那边拉大锯。
“嘿,小冯,你们回来啦?”有战士朝他们打招呼。
冯素莲仔细一看,是几个熟悉的战士,“是啊!你们怎么晒成这样?”
不就分开二十几日吗?一个个都变了模样,快认不出来了。
“别笑我们,你们也没好多少!”战士们哈哈大笑。
冯素莲他们脸上也脱皮,上高原的第二道关,过了高反,便是高原紫外线暴晒。
那个年代没有防晒霜,连香脂这种最简单的护肤品都是奢侈品。
从车上抱下纸箱子,战士们都围上来,“哎哟,上哪儿搞的,这么多?”
前面留下的医药箱里的阿司匹林都吃完了。
“总医院,路上被打劫走了好些!”冯素莲笑道。
“谁啊?敢抢我们一营的东西!”老兵们一听,撸起袖子不干了。
“团部!还有一支深入无人区的孤军!要去找他们?”冯素莲玩笑道。
“那、算了!”老兵讪讪,这高原上啥都缺,连空气都缺!这么多药不被打劫才怪!
“回来啦?”身后响起熟悉的声音。
冯素莲转身,是陆**,脸上脱皮,嘴唇干裂,深深的裂纹。
“报告营长,张发财同志已安全送到总医院,目前已转危为安,已由新单位接收,他家人到医院探望!任务圆满完成!”冯素莲敬礼道。
“好!完成得不错!”陆**眼中带笑。
“我们已向团部为你请功,你敏锐警觉,采用正确手段救死扶伤,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啊?”冯素莲愣住,“营长,我、我是卫生员,应该的!”
没想过这也能立功。
“好啦!能不能评功,团部会认定的!”陆**好笑。
这个小冯有时很聪慧,有时又显得笨笨的。
“嗯嗯!”冯素莲小鸡啄米般点头,“营长,看!”
“嚯,遇到大财主啦?搞到这么多!”陆**看着地上七八个纸箱子,装得满满的,全是好药。
“嘿嘿,总医院化的缘,院长批的!”冯素莲得意道,一脸的求表扬。
“厉害啊,小冯同志!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回去一趟,就薅来这么多好东西!”陆**很给力的表扬道。
翻捡了一番,全是感冒发烧、化痰止咳常用感冒药,甚至还有一箱装了维生素。
“呵呵,运气好,遇到总医院的黄院长,他来了解心肺复苏法,让小赵、小罗给他演示一遍,找他开了些药。”冯素莲乐呵呵道。
“你倒是机灵,一个心肺复苏法,赚这么多药回来!”陆**被逗笑。
这小冯挺会做生意嘛,顺着杆子爬,薅来这么多药品。
这里确实急需药品,每日都有战士受伤,还有些劳累过度,加上缺氧,身体严重不适,药很快用完。
“木头堆好,别垮了!”陆**冲堆码的战士吼。
“营长,咱们拖这么多木头做啥?”冯素莲好奇。
“这里是朗萨河,河两岸居民通行不便,架一座桥。”陆**指着对岸道。
两岸居民要过河,必须绕到下游的渡口坐船,通行很不方便。
“咱们会修桥?”冯素莲眼睛瞪得老大。
“这十几万大军哪一个会修路?会架桥?可是你一路走来也看到了,这些都是他们修建的!”陆**道。
“军人没有什么不能的!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军人上!”
陆**自己都没想到,他们上雪域高原接的第一个任务居然是架桥!还以为是修路。
“不是,营长,这么宽的河面,不是架一座小桥那么简单,河水那么深,咱们从来没修过,能行吗?”冯素莲担忧。
十几二十米的小桥就不说了,这可是百多、二百米的河面,单是河里打桩就是个难题。
“放心好啦,我们负责按图纸施工,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监督、指导。”陆**挠挠头。
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工程,他们提不出啥建设性意见,只能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施工。
“团部在哪里?”冯素莲四处张望,岸边除了木头,就是一片帐篷。
“在修进朗萨的公路!你们碰到一起啦?”陆**问。
“嗯,出发时在总医院碰到白同志,我们路上一起的,后来遇到塌方,有同志被埋在里面,我和小赵、小罗留下参加抢救就分开了!”
“人救回来了吗?”陆**关心道。
冯素莲摇摇头,“被巨石砸中,泥石掩埋,挖出来时头部与车顶镶嵌在一起,手死死抓着方向盘…”
陆**拍了拍冯素莲肩头,没说话,他理解那种心情,眼睁睁看着战友牺牲在眼前,却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力感。
“害怕吗?”
“不怕!我只恨自己什么都帮不了!”冯素莲难过道。
“你已经很了不起了!心肺复苏能救活多少人?功德无量!又带了这些药上来!”陆**宽慰道。
“你的手怎么样了,还疼吗?”
“好的差不多了!”冯素莲举着手道。
从挎包里掏出手电筒,“对了,你的手电筒,谢谢!”
“你拿去用吧!”陆**没接。
“你晚上巡夜要用!我可不能影响营长的工作!”冯素莲将手电筒塞给陆**。
“哟,小冯,回来啦?”教导员伍三思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身锯木屑。
“是,教导员!卫生员冯素莲归队!”冯素莲敬礼道。
“嗯,张发财人还好吧?妥善安置了?”伍三思拍打着身上渣子。
“报告教导员,张发财同志转危为安,住在总医院,新单位手续也办好了。”冯素莲回道。
“陆营长,材料准备得差不多了,明天可以施工了,先打木桩!”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拿着图纸跑来。
说是图纸,不过一张大白纸上画的草图,标注了许多数据。
每遇到河流、沟壑,都是现场测量数据,根据实地情况制定方案,然后伐木造桥。
不可能一板一眼的拟定可行性报告,预估造价,审批…
要那样,一两年都动不了工。
这是五十年代的雪域高原,十几万大军徒步上高原筑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很多时候连这种草稿图纸都没有,实地勘察,一阵讨论后,边施工边调整。
中间还要剿匪、抵御敌对势力的侵袭、骚扰,四年时间,即将打通这条雪域高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