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沐霏决心要将她所在的部落从狩猎社会引领向农耕社会,然而,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起初,当邢沐霏在部落的会议上提出要发展农耕的想法时,部落的人们对她的想法充满了疑惑和担忧。
他们习惯了在山林中追逐猎物、依靠大自然的恩赐为生,对于农耕这种全新的、陌生的生产方式一无所知,甚至有些恐惧。
有人质疑道:“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狩猎为生,这农耕能行吗?”
还有人担忧地说:“万一不成功,我们岂不是要挨饿?”
但邢沐霏没有气馁,她深知要改变人们的观念需要时间和实际的成果。
她先从部落中对新事物较为好奇和勇敢的一小部分人开始,耐心地向他们讲解农耕的好处和可能性。
她带着他们来到部落周边的土地旁,用树枝在地上画出土地的分区和规划。
邢沐霏凭借着记忆中的知识,指导人们如何使用简单的石器和木器翻耕土地。
大家费力地挖着、撬着,汗水湿透了脊背。她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去除杂草和石块,让土地变得松软肥沃。
“把杂草的根都拔掉,不然它们还会再长出来抢夺庄稼的养分。”邢沐霏认真地说道。
为了找到适合种植的作物种子,邢沐霏不辞辛劳地四处寻找。她翻山越岭,走过崎岖的山路,穿过茂密的丛林。
她回忆起后世常见的农作物,努力在周边的环境中寻找相似的品种。
虽然她的空间里几种农作物,但她依旧没有停止寻找的脚步,希望种类更丰富一些。
有一次,她在一个偏僻的山谷中发现了一种类似小麦的野生植物,兴奋不已。她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些种子,如获至宝般地捧在手心。
当她终于带着一小袋种子回到部落时,人们好奇地围拢过来,看着这些小小的颗粒,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播种的季节到了,邢沐霏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地里,然后轻轻地覆盖上一层薄土。
“种子埋得太深或太浅都不行,要刚刚好。”她细心地叮嘱着。
她告诉大家要根据天气和土壤的湿度来浇水,确保种子能够顺利发芽。大家用竹筒和陶罐从河边取水,一趟又一趟,不辞辛劳。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邢沐霏时刻关注着它们的情况。她教人们如何识别病虫害,如何用燃烧艾草产生的烟雾来驱赶害虫,如何用捣碎的草药汁液来防治病害。
当看到有幼苗因为缺水而枯萎时,她会心急如焚地带领大家一起浇水灌溉。哪怕自己累得气喘吁吁,也不停歇。
当发现有病虫害的迹象,她会迅速组织大家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批农作物终于成熟了。金黄的麦穗在风中摇曳,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
部落的人们看着这片丰收的景象,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喜悦和敬佩。曾经质疑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邢沐霏的赞美和感激。
从此,部落逐渐接受并广泛开展农耕生产。邢沐霏继续不断探索和改进农耕技术,引入更多的农作物品种。
她教大家如何储存粮食,如何制作简单的农具提高效率。在她的努力下,部落的粮仓越来越充实,人们不再为食物而担忧,生活也越来越安定和富足。
邢沐霏的五个孩子继承了她的意志,齐心协力地帮助她一起发展部落,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了独特的性格和才能。
老大赤凌身强力壮,性格豪爽直率,有着一股天生的领导力。他主动承担起了开垦更多农田的重任。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在部落的屋顶上,赤凌就已经精神抖擞地站在部落中央,大声呼喊着召集部落的青壮年们。他手持着一把沉重的石锄,那是他亲手打磨得锋利无比的工具。
众人集合完毕后,他便带领着大家,步伐坚定地向着荒野进发。
一路上,赤凌总是走在最前面,他用宽阔的肩膀扛着最沉重的工具,为大家开辟道路。到达目的地后,他毫不惜力地挥舞着石锄,每一次挥锄都伴随着他那粗壮的手臂上肌肉的隆起和汗水的飞溅。
他一边劳作,一边大声地为大家鼓劲:“兄弟们,加把劲!为了咱们部落的未来,拼了!”
在他的带领下,原本荒芜的土地渐渐被开垦出来,一片片新的农田在部落周围不断扩展。
老二赤瑶心思细腻,性格温柔而坚韧。她负责照料农作物的生长,如同呵护孩子般精心照顾着每一株幼苗。
每天清晨,她都会早早地来到田间,弯下腰,用轻柔的动作拨开幼苗周围的杂草,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她和这些幼苗。
她的眼睛如同放大镜一般,能够敏锐地观察到幼苗的细微变化。一旦发现有病虫害的迹象,她总能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她会亲自采集草药,熬制成药水,小心翼翼地喷洒在受害的植株上。
她还会根据天气的变化,合理安排浇水和施肥的时间。若是遇上干旱的日子,她会组织大家一起从远处的河流运水灌溉;若是雨水过多,她又会及时挖沟排水,确保农作物茁壮成长。
老三赤宇聪明机灵,性格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专注于改进农耕工具,常常一个人在角落里沉浸于思考和尝试。
为了打造出更锋利的锄头,他反复试验不同的石材和打磨方法,双手不知磨出了多少水泡。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他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锄头,不仅锋利无比,而且使用起来更加轻便省力。
他还设计了一种带有轮子的水车,用于灌溉农田,大大提高了效率。每当他有了新的想法,他都会兴奋地向大家展示,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