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微微点头,“如此甚好,只是这出兵金国,终究是一场大战,不可掉以轻心。”
“爹爹放心,儿皇心中有数。” 李世民拱手道,“如今,海魅姑娘已在金国境内安插了众多眼线,金国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我大宋的耳目。待金国国内内乱爆发,我大宋便立刻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金国。”
说到此处,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金国曾给我大宋带来无尽伤痛,此番,儿皇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赵佶看着李世民,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曾经在自己眼中略显懦弱的儿子,如今已成长为一位有勇有谋、心怀天下的帝王。
这时,李福全匆匆走进御书房,“官家,太上皇,礼部尚书孙傅求见。”
李世民与赵佶对视一眼,李世民沉声道:“快宣他进来。”
孙傅匆匆走进御书房,行礼后,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太上皇,此次告慰太庙仪式,原本邀请各国使节之事进展顺利,可方才接到消息,高丽国使节突然称病,拒绝前来参加仪式。”
“高丽国?” 李世民眉头紧皱,“他们为何突然称病?其中是否有诈?”
孙傅摇了摇头,“微臣也不清楚,只是这高丽国使节向来与金国往来密切,此次突然称病,怕是与金国有关。”
赵佶脸色阴沉,“哼,这高丽国,莫不是想在这个时候给我大宋使绊子?”
李世民冷笑一声,“不管他们有何目的,我大宋都不会怕他们。李福全,传朕旨意,即刻派人前往高丽国使馆,以探病之名,一探究竟。若他们真有不轨之心,朕定不轻饶!”
“遵旨!” 李福全高声领命,随后转身,步伐匆匆地离去,身影迅速消失在书房门外。
李福全离开后,李世民缓缓转过头,目光落在依旧满脸愁容、神色凝重的孙傅身上,“孙爱卿,瞧你这般神情,可是还有其他隐情要奏?”
孙傅欲言又止,微微低下头,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袖。
李世民见状,语气温和却又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说道:“孙爱卿,有何事但说无妨,切莫藏着掖着。”
孙傅咬了咬嘴唇,犹豫片刻,终是抬起头,声音发颤地说道:“陛下,金国使节完颜烈在驿馆大吵大闹,口出狂言,称若大宋不归还燕云十六州,便要联合西夏、高丽一同发兵,踏平我大宋。
完颜烈言辞极为激烈,对我大宋朝廷肆意辱骂。
还…还说陛下您胆小如鼠,收复燕云十六州不过是靠阴谋诡计侥幸得逞,根本不配坐拥这大好江山。”
李世民闻言,满脸不屑,“金国与西夏、高丽联合?哼,就凭他们也想踏平我大宋?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完颜烈如此张狂,背后必定有金国朝堂的授意。他们见我大宋日益强盛,成功收复燕云十六州,心中忌惮,便想用这种手段来试探我大宋的底线。”
孙傅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如今高丽国使节称病不来,金国使节又这般闹事,臣担心这两国已然暗中勾结,若西夏再加入,我大宋边境恐有战事。”
李世民冷笑一声,“来得正好!朕正愁没有理由一举荡平他们。区区金、夏、高丽,何足为惧!”
赵佶眉头紧锁,满脸担忧地看向李世民:“桓儿,虽说我大宋如今国力有所增强,但真要同时面对金、夏、高丽三国,这战事一起,百姓又要受苦了。”
李世民神色坚毅,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然,语气铿锵有力地回应道:“爹爹,若只是一味地退缩忍让,只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长此以往,大宋往后便永无安宁之日。
况且,我大宋已然厉兵秣马许久,军威正盛,将士们皆渴望一雪前耻,此刻正是彰显我大宋国威之时。”
说完,李世民转头,眼神冷峻如霜,看向孙傅,沉声道:“孙爱卿,你即刻前往驿馆,向各国使节传达朕的旨意。
两日后的元旦佳节,我大宋将举行告慰太庙的重大仪式,各国使节务必准时参加,不得有误。
胆敢借故推脱不来者,朕定不轻饶,必将其强行带来,让他们知晓我大宋的威严不容挑衅。”
孙傅领命,神色凝重地匆匆离去。
御书房内,李世民负手而立,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墙壁,直视远方。
赵佶看着眼前的儿子,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他为李世民如今展现出的果敢与霸气感到欣慰。
另一方面,又着实担心这一场大战会给大宋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桓儿,” 赵佶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这一战若真的打响,胜负难料啊。为父虽支持你展现大宋的威严,但也实在不忍心看到百姓再遭战火涂炭。”
李世民转过身,走到赵佶身旁,恭恭敬敬地说道:“爹爹,儿皇明白您的担忧。
但如今局势已然如此,避无可避。
儿皇向您保证,定当全力以赴,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守护好我大宋的江山社稷,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赵佶微微点头,轻拍李世民的肩膀,“好,爹爹相信你。只是这外交之事,还需谨慎处理。切不可因一时的意气,而让大宋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时,李福全脚步匆匆,神色急切地闯入御书房,“扑通”一声跪地,气喘吁吁禀报道:“官家,高丽使节根本就是在装病,这些时日,他们在驿馆里天天饮酒作乐,醉生梦死,还仗着身份,威逼驿馆官员去樊楼寻姐儿来陪他们宴饮作乐,实在是无法无天!”
李世民闻言,眼中寒芒一闪,“嚯”地站起身来,怒声冷哼:“哼,当真以为我大宋是任人撒野的地方?在我眼皮子底下,公然践踏礼仪纲常,做出这等荒唐、腌臜之事,简直是目无尊上,不把我大宋的威严放在眼里!”
赵佶原本闲适地靠在椅背上,听闻此言,脸色“唰”地阴沉下来,额上青筋微凸,重重地一拍扶手,恨声道:“这高丽国,自古以来就是个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如今瞧着我大宋与金国剑拔弩张,就想浑水摸鱼,故意挑在这告慰太庙的紧要关头,闹出这等幺蛾子,简直是岂有此理!”
李世民在书房内来回踱步,靴声橐橐,片刻后,他猛地停下脚步,目光如霜,看向李福全,沉声道:“传朕旨意,即刻命人将高丽使节一干人等,速速逐出大宋国境,往后不许他们再踏入大宋半步。”
李福全领命,转身正要离去,李世民又突然开口道:“等等,仅逐出大宋国境,如何能消解朕心头之恨,又怎能彰显我大宋威严?这等惩处,实在是太便宜他们了!”
李世民目光中寒芒毕露,话语仿若裹挟着冰霜,“李公公,你即刻挑选一队精锐禁军,速去驿馆,将高丽使节及其随行人员全部拿下,一个都不许漏!朕要在元旦告慰太庙的仪式上,以他们的血,祭拜祖宗,让列祖列宗知晓,我大宋绝不容他人肆意羞辱!”
李福全听闻,心脏猛地一缩,这般惩处高丽使节的手段,可谓是雷霆至极,一旦施行,势必震动四方。
但他在宫中侍奉多年,最是懂得君王权威不可置疑,脸上丝毫未露出犹疑之色,高声应道:“遵旨!”
随后,他迅速转身,如一阵疾风般疾步走出御书房。
赵佶听闻李世民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不过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微微皱眉,缓缓说道:“桓儿,此举是否太过激进?高丽虽无礼,但毕竟是一国,这般处置,恐会引发争端。”